董卿談起她爸對她的教育,痛哭

01
董卿在談到初中畢業之後想考藝校,而遭到父親強烈反對的時候說:


“那時我們家住在六樓,我經常會在陽臺邊寫一行字‘活著還有什麼意思’,一半是寫給自己,一半是寫給父母看的。”
無論一個什麼樣的家庭,當一個孩子只能想到用死亡的方式來爭取自己的權利和自由的時候,都可以說,這個家庭一定是存在很大的問題的。
她對父親的形容也一直是“非常非常非常嚴厲”,“我父母從小對我特別特別嚴厲”,甚至懷疑過自己是不是親生的。
童年的董卿,是與父母成分離狀態的。因為她出生後不久,父母的工作就被調動到了安徽的一個小縣城。為了給董卿一個相對舒適的生活,父母決定把她寄養在外公外婆家,這一寄養,就是整整7年。

董卿談起她爸對她的教育,痛哭


02
7歲時,該上小學的董卿自然的回到了父母的身邊,從大城市上海,來到了淮北的一個小縣城。
身為報社總編的爸爸和身為大學物理系教授的媽媽,並沒有因為對董卿的童年照顧不周而對她百般寵愛,而是開始了更加嚴厲的家庭教育。
父親要求她承擔家務勞動,每天刷碗、擦地,讓幼年董卿最難以接受的是,父親命令她每天不許多照鏡子,“我爸爸有一句名言,馬鈴薯再打扮也是土豆,他說你每天花在照鏡子的時間還不如多看書”,此外,爸爸還不讓媽媽給董卿做新衣服,認為女孩子不能過多心思放在穿衣打扮上。
另一方面,董卿也必須每天抄寫成語、古詩詞、古文,並且大聲朗讀和背誦。在天亮之前被要求起床,去家門口的中學操場上至少跑夠1000米。
董卿回憶說:“那時候學生出早操,我一個人在400米的跑道上跑步,感覺特傻,整個學校的同學老師好像都看著你,像阿甘一樣。”
中學以後的董卿,還要在每個寒暑假都去“勤工儉學”。雖然家境完全可以讓董卿有其他的選擇,但父親還是會讓她從最基礎最辛苦的工作做起。


董卿曾委屈的說起15歲去做清潔工的經歷:“第一天到賓館當清潔工,10個房間,20張床,一個人打掃”,“那種席夢思床墊,特沉,我兩個手抬都抬不動,還要一手抬著床墊,一手迅速地把床單塞進去,然後再把四周疊成平整的90度角,一上午只幹了兩個房間,別人都去吃飯了,我還在那兒傻乎乎的幹著……”
03
然而比起這些,董卿的父親有另外的一種嚴厲,卻是對孩子極富殺傷力的。那就是永遠帶著一種挑剔的眼光,看待女兒。
對絕大多數孩子來說,吃飯都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有媽媽做的美味佳餚,有跟父母聊不完的好玩的事情。但是對董卿,卻不是這樣。
她說,“我小時候最害怕的,就是吃飯。因為一家三口每天聚在一起的時間很短,也就吃飯那點工夫。一上桌,他就開始嘮叨,你這個怎麼怎麼樣,那個怎麼怎麼樣,我經常是一邊吃飯一邊哭。我小時候最高興的事兒,就是我爸出差了,樂得手舞足蹈,總算有兩天能看不見這個人了。”
她也說過,“我就像輪子上的倉鼠,總是忙於滿足父親的各種決定,也總是無法達成父親的各種期待。”

董卿談起她爸對她的教育,痛哭


這種影響甚至延續到了董卿成年之後。現在的董卿即使回家時間超過兩天,家裡也會一起開會,讓她說最近一段時間,自己哪裡做的好,哪裡做的不好,做的不好的地方需要怎樣提高和改進。
而一個童年時期渴望得到父親認可,卻總是得不到父親認可的孩子,最終也變成了對自己不認可的大人。
當董卿已經從無名小卒蛻變成了“央視一姐”,當她已經在各類晚會和節目中駕輕就熟,當她已經收穫了無數的鮮花、掌聲、讚譽。可是董卿對自己,卻也還是永遠的不滿意。
她會說:“當別人在花前月下,陪男朋友去吃個飯,我還坐在沙發那地毯上,反思自己這一天的過錯。”
對於董卿來說,自己永遠是有錯的,永遠是需要提高的。只不過兒時的她是被父親逼著反思逼著認錯,成年後的她,是逼著自己反思,逼著自己認錯。
“其實我是個內心很沒有安全感的人,總是居安思危,老覺得可能我今天擁有的一切說不定明天就沒有了——所以,我要自己趨近完美。”
董卿的情路也一直坎坷,雖然真正的美人不恨嫁,但她孤獨的原因並不是周圍缺少優秀的人或者追求者,而是因為自己的苛刻和不安。


“從小父母的嚴厲教育產生的負面作用就是我的不安全感,這成就了我,也使我經常會處在比較緊張的狀態,會在很多方面苛求自己,常常覺得心裡比較累,這對我的一般朋友以及同事來說肯定沒什麼影響,但我的個性是越親近越苛刻,對身邊親近的人絕對是個弊端。”
04
可能有人會說,這些都沒關係啊,你看董卿現在多成功,而且她也說過自己很感謝父親當時的教育,認為父親當時是對的。而且董卿如今的生活也很幸福。
是的,是父親的教育,培養了董卿出口成章的才情,也是父母的教育,給了董卿獨立好強的個性,還是得益於父母的教育,董卿有著常人沒有的自律和進取。如今的董卿,也有著讓很多人羨慕的生活。
可是這些美好的一切,並不能抵消曾經的傷口。
時至今日,每次在節目中提到關於父母的話題,見慣了大場面,一貫端莊淡定落落大方的董卿,依然總是忍不住淚流滿面。

董卿談起她爸對她的教育,痛哭


很顯然,她所感受過的壓抑和委屈,並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和對父母的理解而煙消雲散。
而我們做父母的,在推崇虎媽狼爸的教育之前,在想用同樣的方法把孩子打造成下一個董卿之前,是不是也應該想清楚,到底希望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