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恐怖罪案》DLC的口碑遠超《刺客信條:梟雄》本體?

今年可以說是育碧滑鐵盧的一年,《幽靈行動:斷點》在銷量和口碑上的失利給了育碧沉重的打擊,《全境封鎖2》雖然銷量尚可,但是口碑上也是隨著更新而起起伏伏,所以現在育碧不得不將明年年初準備發佈的幾款遊戲進行了延期,例如《看門狗:軍團》和《渡神紀》。


當然這並不是育碧第一次遇到這樣的危機,當年《看門狗》縮水事件和《刺客信條:大革命》首發後的優化和bug不斷等問題也都使得育碧遭遇了極大的輿論危機,以至於在那一時期,嘲諷育碧成為了一件常見的事情。


但是如果仔細來分析看待近些年的育碧,其實還是有一些不錯的成績,比起《看門狗》和《刺客信條:大革命》那個時候進化了很多。比如說《彩虹六號:圍攻》發售後的口碑和玩家在線數量一直都很不錯。


為什麼《恐怖罪案》DLC的口碑遠超《刺客信條:梟雄》本體?

另外我們也不要忘了育碧曾經做出過《光之子》和《勇敢的心:世界大戰》這樣小而美的作品。


不過本文要提到的則是《刺客信條:梟雄》中的《恐怖罪案》這個DLC,因為這個DLC的水平之高,可說是育碧近年罕有,但是又因為其依附於《刺客信條:梟雄》本體,再加上玩法上並沒有戰鬥冒險那一套,所以雖然口碑不錯,但是知名度並不算高,相關分析也很少見到,但是如果來分析這個DLC為何成功,對於現在的育碧而言是有很大啟示作用的。


為什麼《恐怖罪案》DLC的口碑遠超《刺客信條:梟雄》本體?


本體和其他DLC的不溫不火


《恐怖罪案》這個DLC之所以顯得十分耀眼,比如說在豆瓣和STEAM等地方我們都能看到不少玩家對這個DLC讚不絕口,特別單獨提到該DLC,但是遊戲本體和其他DLC則沒有這個待遇。


這是因為作為3A大作來說,求穩是最重要的任務,尤其是像《刺客信條:梟雄》這樣的遊戲是育碧看家大作,所以本體的發揮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主要著重在宏大場景和宏大敘事的架構上,比如遊戲中倫敦塔和白金漢宮等地方就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而且主角在本體中遇到的大多是狄更斯、馬克思、伊麗莎白女王這樣的大人物,甚至在穿越到一戰的特殊任務中還能越到丘吉爾,解決的也都是一些關係到歷史的大事情。


為什麼《恐怖罪案》DLC的口碑遠超《刺客信條:梟雄》本體?


此外育碧近些年設計遊戲任務很多時候有一種模式化的做法,比如遊戲中會有好幾個反派,每個反派控制某個地區或者某個行業領域,玩家要消滅這些反派後才能面對面對最終的超級大反派,《刺客信條:梟雄》的本體大致上還是延續了這一模式,只是在反派性格等一些方面做出了些許的變化,這使得很多反對育碧模式化的玩家對本體的評價也就不那麼高,實際上在本體中,主角姐弟一行對付這些反派有些實在太過順利,使得整個本體流程下來都缺乏足夠多的驚喜。


除了本體之外,這款遊戲當時不止推出了《恐怖罪案》這個DLC,還有《最後的大君》和《開膛手傑克》這兩個DLC,但是這兩個DLC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


《最後的大君》聚焦於印度的一位末代地方君主杜立普 辛格的遭遇上,劇情和玩法上比起本體來說並沒有太大進步,因此令人印象不深刻,《開膛手傑克》雖然加入了新的武器和道具,但是數量並不多,而且開膛手傑克的身份揭開也並沒有太大驚喜,倒是最終BOSS戰大戰開膛手傑克提高了一些難度,令人耳目一新。


為什麼《恐怖罪案》DLC的口碑遠超《刺客信條:梟雄》本體?


而《恐怖罪案》DLC和上面這些比較起來是如此的不同,這個DLC沒有什麼戰鬥要素,完全變成了一種AVG的形式,而且主要聚焦於小人物的遭遇,但是玩法上又不像一些常見破案遊戲那麼複雜,正是這種種不同打動了不少玩家,其中不少人也驚訝於流水線化的育碧居然也能出現這麼富有靈氣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


大時代下的小人物 狄更斯筆下的倫敦


前面寫了這麼多做鋪墊,都在提本體和那兩個DLC的一些問題,其實就是為了說明《恐怖罪案》這個DLC為何評價不錯,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該DLC解決了本體和另外兩個DLC所沒法解決的一些問題。


我覺得《恐怖罪案》這個DLC最偉大的一點是解決了很多遊戲過於注重宏大而忽視了個體的問題。


簡單來說,《刺客信條:梟雄》本體中都是大人物大事件,頗有些歷史風雲玩家參與其中的感覺,最後更是涉及到先行者和文明紀元等話題,但是《恐怖罪案》中都是小人物之間的一些悲歡離合,在這些事件中,玩家更加能夠感受到那個著名的維多利亞時代背景下的市民生活百態,有不少人說育碧並不擅長做遊戲,但是在塑造文化氛圍方面確實厲害,姑且不論這句話對不對,就說《恐怖罪案》DLC通過這些小人物的遭遇實在把文化氛圍這一點做到了淋漓盡致的地步。


為什麼《恐怖罪案》DLC的口碑遠超《刺客信條:梟雄》本體?


在這十個案子中,我們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各種人物,比如一位醫生愛上了自己的女病人,但是因為自己內向害羞而不敢接近這位女性,於是通過製作奇怪的藥物使得自己變成了一位外向和油嘴滑舌善於討好女人的人,變成了雙重人格,結果因為自己無法控制體內的人格而殺害了那位女性。在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窺見那個時代醫學發展帶來的一些變化以及人們對此的一些擔憂,也能聯想到弗蘭肯斯坦等一些故事。


為什麼《恐怖罪案》DLC的口碑遠超《刺客信條:梟雄》本體?


再比如在另外一個案子中我們會發現一位受害人是著名的樂評家,他所撰寫的那些樂評可謂尖酸刻薄至極,對於一些他所不喜愛的交響樂團的演奏極盡嘲諷之能事,這使得某個交響樂團最後因為他的言論而倒閉,於是一位失去了工作的樂手進而懷恨在心暗殺了這位樂評家。在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感受到那個時候的娛樂生活和樂評家的地位,畢竟在那個沒有電視電腦的時代,去音樂廳欣賞交響樂是倫敦常見的上流社會娛樂活動,而一場演出的好壞與否就在這些樂評家的筆下,事實上在現實中的歷史上,不少古典樂名家的新作或是交響樂團的演奏都遭遇到了一些當時的樂評家極大的嘲諷,由此而產生的矛盾糾紛也並不在少數。


為什麼《恐怖罪案》DLC的口碑遠超《刺客信條:梟雄》本體?


不止如此,這些案子中出現的一些NPC也令人印象深刻,比如那些童工和煤礦工人,都使得我們可以深刻體會到那個時代資本主義對勞苦大眾的壓迫,如果說在本體中和馬克思相關的一些任務使得我們從宏觀和歷史的視角去體會到了馬克思的那些革命主張,那麼《恐怖罪案》中這些童工和煤礦工人的遭遇就使得我們更深入的體會到那個時代勞動人民的疾苦,在這些案子中,我們通過談話和一些文字資料可以感受到那些工人經常被資本家壓迫,甚至還有一些人想要報復那些資本家,此外像是一個掘墓人為了一點錢就願意把某個棺材中假死的學者挖出來,這樣的事蹟也令人感慨不已。


再比如在“編造一個謀殺案”這個案子中,有一位招搖撞騙打著靈媒旗號的騙子號稱可以舉行儀式和客戶死去的親人對話,但是實際上他是買通了那些客戶的親屬後掌握了客戶的信息來獲取他們的信任,進而騙取他們不斷上當,利用了這些人對去死去的親人的情感,而這些客戶的親人之所以出賣信息給那個騙子也是各有目的,有的是為了奪取家產,有的是為了操控的目的,在這個案子中,人性的泯滅和道德的淪喪都能使人深刻體會到資本主義在當時的快速發展使得一些人為了金錢利益鋌而走險不擇手段。


像我們這一代人,很多都是從讀初中高中的時候就開始接觸世界名著,知道了狄更斯,以及他的名作《霧都孤兒》和《雙城記》等名作,更知曉了他的一些名言,比如他那著名的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的論斷。


為什麼《恐怖罪案》DLC的口碑遠超《刺客信條:梟雄》本體?


但是狄更斯筆下的那個光怪陸離的英國倫敦,雖然我們從他的名著改編的一些電影電視劇領略到了一些,但是我們終究只是個旁觀者。


《恐怖罪案》DLC很大程度上是在向狄更斯致敬,因為狄更斯最擅長的就是描寫那些小人物的際遇,深刻地反映了當時英國複雜的社會現實,為英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開拓和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的作品對英國文學發展起到了深遠的影響。


當然在遊戲本體中也有狄更斯這個NPC和一些相關任務,但是這些任務主要是涉及到一些幽靈怪談和超現實等事物,直到《恐怖罪案》這個DLC出現,我們才真正在遊戲世界中領略到了狄更斯筆下的那種倫敦的風貌,那些NPC彷彿都是從狄更斯筆下的小說中走出來的一樣,而那些酒館和工廠,那些隱藏在小巷裡面的罪惡行徑,那些為了利益而出賣靈魂的人們,都勾勒出了一副維多利亞時代社會繁榮之下罪惡叢生的真實倫敦畫卷,具有了一種文學化的意像。


某種程度來說,製作者們熱愛狄更斯的這種程度,其實也正是說明了為什麼狄更斯的文學地位那麼崇高,為什麼那個時代到今天還有如此多的人在閱讀他的那些名著,《恐怖罪案》DLC可說是遊戲領域向狄更斯致敬的最重要作品之一了。


為什麼《恐怖罪案》DLC的口碑遠超《刺客信條:梟雄》本體?


放在更為宏大的視角來看,現在無論影視還是遊戲等領域,都很注重大時代背景下小人物的命運,比如在《至暗時刻》中,丘吉爾從那些小人物民眾身上獲得了力量,最後打破了自我懷疑,做出了堅定對納粹開戰的決定,而和《刺客信條:梟雄》同一年(2015年)發售的名作《巫師3》中,很多支線任務也都和小人物的命運相關,當然《恐怖罪案》這個DLC正是在2016年才出現,這個DLC的製作是否受到了《巫師3》的影響我們並不知道,但是在後來的《刺客信條:起源》和《刺客信條:奧德賽》中,我們可以發現大量支線都更多和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有關,最終目的都是通過這些平民的日常各種生活來展現出那個時代的特徵。


玩法上的化繁為簡


《恐怖罪案》這個DLC被一些玩家認為是最好的探案類遊戲,這其實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其實純粹的探案類遊戲最近這些年出現得並不多了,歐美這邊還有福爾摩斯系列在不斷推出,日本那邊則是神宮寺三郎系列等,NDS上的JB哈羅德事件簿系列也頗為值得一提,總的來說這類遊戲受眾群體並不是很大,而且因為涉及到大量對話,使得一般玩家很難接受,而且福爾摩斯系列等這類探案遊戲中有些頗為複雜的解謎要素,這更加使得一些玩家敬而遠之。


《恐怖罪案》作為一個遊戲DLC反而沒有那麼多負擔,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這個探案DLC中對話大多比較簡潔明瞭,不像常見探案遊戲中對話那麼多。


而且玩法上這個DLC也做了很多減法,玩家要做的就是觀察和收集各種證物,以及審問,基本上沒有什麼解謎要素,比如說在《福爾摩斯:罪與罰》這款遊戲中,我們要組裝一些模型,或者是破解機關箱中的奧秘,但是《恐怖罪案》中並沒有這些元素,玩家只要集中注意力在觀察和收集上面,進而通過不斷審問相關嫌疑人,最後指認出兇手即可。


為什麼《恐怖罪案》DLC的口碑遠超《刺客信條:梟雄》本體?


正是這種化繁為簡,使得一些並不那麼擅長解謎的玩家也可以輕鬆上手這種探案類型,並且解決一個案子大概也就是十幾分鍾,整體節奏和體驗都比較快。


一些突破和遺憾


如果從傳承的角度來看待這個DLC,還是有一些突破和遺憾的。


最大的突破在於地域的擴展,其實《恐怖罪案》這個DLC的設計手法早在《刺客信條:大革命》的時候就出現過,在這款遊戲中有著一個名為謀殺之謎的系列任務,總共有15個任務。


但是謀殺之謎系列任務的問題是每個任務都比較簡單,而且每個任務都侷限於案發地,所以無論是深度和廣度都有些不夠。


《恐怖罪案》DLC中每個案子出現的人物和劇情都變得複雜了很多,兇手的作案動機和行為也更為複雜,比如一個兇手通過一種藥物令一位教授在自己的房間中假死後再買通掘墓人將教授拖到另外一處後試圖行兇,但是教授最後逃回了自己的房間後真的死去。


這使得很多案子涉及到的地點不再侷限於某一個地方,其中有些案子涉及到好幾個距離較遠的建築,甚至有一個案子需要玩家操作主角趕上一輛正在疾馳的火車,最後一個案子則需要玩家在白金漢宮和好幾個地方來往奔波,還好遊戲中出現的特殊元素鉤索使得玩家來回趕路比起以往的刺客信條作品快了很多。


為什麼《恐怖罪案》DLC的口碑遠超《刺客信條:梟雄》本體?


至於遺憾則是因為這種好不容易從謀殺之謎系列任務繼承下來並且做出了種種改善設計形成了一個體系,甚至還加入了一些舞臺劇的元素,比如那些NPC說話時候的表情和動作等,正如一些玩家說的那樣,假如育碧沿著這條路走下去,設計出一個獨立的探案遊戲大作,那可能成就不可限量。


但是現狀是,這種設計此後並沒有傳承下來,一位玩家針對這種情況評論說,育碧並不是沒有人才,從《恐怖罪案》DLC中可以發現很多設計者的靈光展現,但是因為育碧龐大的公司體系,過於求穩的風格,使得這些精彩的靈氣設計很難被傳承下來,最後被淹沒在了3A大作的流水線製作體系中。


結語:


雖然我們對《刺客信條:梟雄》本體的不溫不火有所詬病,但是不得不指出的是,假如沒有本體架構起來一個比較完整的倫敦城市各處場景,《恐怖罪案》這個DLC也沒法這麼輕鬆的製作出來。


這對於育碧有著很大的啟示,我們都知道《幽靈行動:斷點》現在口碑已經完全崩塌了,那麼育碧在未來如果能夠推出一些有趣的DLC,更多的令旗下員工充分發揮個人的創意和才幹,那《幽靈行動:斷點》還是可以挽救的,最近就有傳聞說在《幽靈行動:斷點》遭遇了失敗之後,育碧要求旗下各個工作室拿出更多具有獨特性的創意出來,而不是再自我複製。


為什麼《恐怖罪案》DLC的口碑遠超《刺客信條:梟雄》本體?

其實從《恐怖罪案》DLC來看,育碧並不是拿不出這樣的作品來,只不過這幾年他們似乎太順了以至於缺乏危機感,現在不得不回到正確的道路來。


只不過,假如當年《恐怖罪案》之後育碧就高舉革新大旗,更多重視此類個性化創意,那何至於有今日之失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