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捆生絲都有自己的“身份證”,武漢多個區塊鏈應用場景全國率先落地

長江日報-長江網12月7日訊 當前,區塊鏈產業在全國尚處於起步階段。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近日走訪瞭解到,市檢察院和武漢多家民營企業勇於“吃螃蟹”,今年有多個區塊鏈應用場景在全國率先落地。全市已有369家企業涉及區塊鏈業務,其中今年已新增147家。專家認為,武漢區塊鏈產業發展後勁十足,但發展緊迫感越來越強。

搶市場鰲頭,多個區塊鏈應用場景落地

每捆生絲都有自己的“身份證”,武漢多個區塊鏈應用場景全國率先落地

(圖為卓爾智聯打造的中農網繭絲區塊鏈項目流程)

今年,武漢民營企業卓爾集團旗下的卓爾智聯,在其打造的中農網上線了繭絲區塊鏈項目,成為國內第一個"大宗農產品流通區塊鏈",形成了包括授權存證、農產品溯源、供應鏈金融、智能風控在內的繭絲垂直行業應用場景。

卓爾智聯有關人士介紹,通過區塊鏈技術,每捆生絲都有自己的“身份證”,生產時間、工廠、等級、批次等信息實現可追溯。區塊鏈技術可驗證、可信任等特點也成為融資的“天然工具”。每位蠶農都有一張IC卡,卡里詳細記錄著其蠶繭信息,憑藉這些信息,就能獲得中農網密切合作的武漢眾邦銀行貸款。

每捆生絲都有自己的“身份證”,武漢多個區塊鏈應用場景全國率先落地

(圖為卓爾智聯打造的中農網繭絲區塊鏈項目流程)

目前,卓爾集團多項區塊鏈技術應用全國領先,旗下的“卓鏈聯盟”進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佈的第一批境內區塊鏈信息服務備案清單,成為首批通過備案的產品。

在10月份公佈的全國第二批名單中,天仁九州金融服務(武漢)有限公司旗下聚瑩鏈,天逸財金科技服務(武漢)有限公司旗下VBaas、AR鏈,武漢趣塊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旗下蜜蜂礦池在列。

檢察用區塊鏈破解取證難

每捆生絲都有自己的“身份證”,武漢多個區塊鏈應用場景全國率先落地

(圖為鮮繭入庫時,兩旁的射頻讀寫設備亮燈,鮮繭的生產信息被傳送到後臺信息庫 記者蔡木子 攝)

在武漢,在區塊鏈應用第一線的,不但有民企,還有武漢市檢察院。

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檢察院在辦理一起公益訴訟案件時遇到難題:轄區某耕地地塊被違法佔用,需要固定其面積及使用、變化情況,但沒有相關社會性鑑定機構,辦案人員不得不到被訴單位獲取證據材料。

被訴單位提供的證據材料可靠嗎?由此,武漢市檢察院決定嘗試申請使用區塊鏈和衛星遙感技術。技術人員通過調取13個不同時間點的26張衛星遙感影像圖,動態呈現了土地受損過程,尤其是獲得在訴前程序後非法佔地依舊持續的證據。

破解取證難,得益於武漢市人民檢察院聯合湖北省人民檢察院,向最高檢申報建設智慧檢務創新研究院檢察區塊鏈聯合實驗室。這個檢察機關唯一專門以區塊鏈為研究方向的實驗室,參與了最高檢“基於區塊鏈技術的電子數據存證等相關應用研究——以公益訴訟為視角”的科研課題。

這一區塊鏈技術應用成果部署於最高人民檢察院,面向全國檢察機關提供衛星遙感數據調取服務,直到最近接到最高檢指示逐步停止辦案服務,迴歸科學研究主目的。最高檢表示,在武漢市檢察院引入區塊鏈技術利用衛星遙感技術破解取證難題課題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啟動新系統研發。

武漢市人民檢察院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已在上級檢察機關的領導下啟動新一輪區塊鏈應用科研課題申報,在已完成公益訴訟應用研究的基礎上,延伸應用研究方向涵蓋刑事檢察、民事檢察、行政檢察,實現應用業務方面四大檢察全覆蓋,並且在探索應用系統研究的同時開啟配套發展制度、人才培養計劃等必要支撐體系建設探索,堅持以客觀科學的態度答好區塊鏈在檢察機關發展的“應用題”。

全市369家企業涉及區塊鏈業務

每捆生絲都有自己的“身份證”,武漢多個區塊鏈應用場景全國率先落地

(圖為運用區塊鏈,可全流程溯源從繭到絲掃一掃知道“前世今生” 記者蔡木子 攝)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葉青說,源於密碼學的區塊鏈技術結合大數據和人工智能,被視為互聯網新經濟第三代浪潮。第一代互聯網技術創造了知識信息無區隔的信息共享經濟,如百度、搜狐。第二代互聯網技術以無障礙線上社交平臺,使流量創造市值這個新經濟形態讓人們目瞪口呆,如騰訊、阿里巴巴。而區塊鏈作為第三代互聯網新經濟的核心基石技術,它的革命性在於去中心化和去信任門檻,降低社會交易成本,實現“世界是平的”。

業內人士看來,武漢區塊鏈產業發展接下來後勁十足。同城雙星的華中科技大學,擁有區塊鏈存儲研究中心,鳳鏈和基於區塊鏈的安全存儲系統等,華科大金海教授團隊在區塊鏈共識機制安全、智能合約安全性、數字資產安全性研究方面實力雄厚。 “鏈塔智庫”發佈報告認為,武漢區塊鏈專利位於全國前列。武漢知名互聯網企業鬥魚,在全球區塊鏈企業專利前100名排行榜中位於67位。

在中央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的東風下,武漢區塊鏈產業呈現蓬勃發展之勢。企業徵信機構“天眼查”最新工商註冊顯示,今年武漢新增經營範圍涉及區塊鏈的公司147家,至此,全市達369家。“武漢區塊鏈的風口來了。”光谷區塊鏈眾創空間董事長谷嶽最近有點忙,各類行政單位、企業紛紛到這個區塊鏈產業孵化器參觀學習。

武漢發展區塊鏈緊迫感越來越強

每捆生絲都有自己的“身份證”,武漢多個區塊鏈應用場景全國率先落地

(圖為運用區塊鏈,生絲生產線每一步加工流程都被同步讀寫到後臺信息庫中 記者蔡木子 攝)

全國各大城市都將區塊鏈作為重點發展方向。武漢區塊鏈產業發展起勢好、後勁足,但發展緊迫感越來越強。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查詢發現,目前武漢市尚無區塊鏈方面專項規劃和政策,現有區塊鏈企業處於中小規模。


上月,武漢大學教授何德彪登上“2019賦能中國區塊鏈產業60位領軍人物”榜單。獲評理由是“帶頭組建密碼學與區塊鏈技術實驗室,成立了一支專門針對密碼學與區塊鏈技術領域的研究開發、成果轉化等方面高素質人才隊伍”。何德彪建議武漢儘快出臺區塊鏈發展的政策,牽頭打造區塊鏈產業的良好發展環境。

何德彪建議,可以從技術上強化基礎研究,提升原始創新能力,著力點在於研究自主可控區塊鏈核心技術,完善區塊鏈隱私安全與合法監管體系,發展區塊鏈產業生態,推動集成創新和融合應用。”谷嶽認為,如果能夠制定一套以政府政策為主導、平臺為推手的合理扶持機制,武漢區塊鏈創業熱潮會很快興起,有望在不久的將來誕生一些優秀企業,併成為全國區塊鏈產業發展的高地。”

世界國際金融中心聯盟董事總經理、德國專家畢譽衡從區塊鏈技術與城市產業結合角度,建議武漢分四步走:準備階段,制定出區塊鏈中心的戰略目標和路線圖,其中包括準備詳細的路線圖、借鑑國內其他城市的經驗、成立區塊鏈專家委員會等;動員階段,設區塊鏈中心和駭客聯盟等;萌芽階段,通過邀請阿里、華為、百度等技術領先企業作為武漢相關技術領域的潛在支持者,提供專業化區塊鏈的研究和培訓,組織區塊鏈大會等,建立初步聲譽,將武漢推上區塊鏈產業的舞臺。到了規模化發展階段,目標是將武漢發展為國際、國內領先的區塊鏈中心。

(記者馬振華 萬勤 李佳 通訊員汪光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