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起,許昌新建公辦學校一律採用這種辦學模式

從今年起,

凡是許昌新建的公辦學校,

將一律採用優質學校代管或託管模式辦學。

這是記者從市教育局獲悉的消息。

從今年起,許昌新建公辦學校一律採用這種辦學模式

今年秋季,

許都路小學、許州路小學等學校相繼投用,

推動著我市義務教育的優質均衡發展。

從今年起,許昌新建公辦學校一律採用這種辦學模式

(許都路小學)

由名校、優質校代管新建學校,

是近年來我市持續推進集團化辦學的一個縮影。

7月19日,

市教育局與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

東城區管委會合作共建學校正式簽約,

由市一中、許昌實驗小學、

市毓秀路小學3個教育集團

分別代管新東街中學、許都路小學、蘭亭路小學、

南海街小學、尚東小學等5所新建中小學,

將優質學校的管理基因和文化基因迅速複製到新建學校,

快速提升新建學校的管理水平,全力打造區域標杆學校。

從今年起,許昌新建公辦學校一律採用這種辦學模式

(新東街中學)

從2009年起,

我市開始“試水”集團化辦學,

如今,我市已經組建教育集團169個,

其中城區教育集團50個、

鄉鎮中小學教育集團119個,覆蓋學校542個,

帶動了全市新建學校和薄弱學校快速發展。

從今年起,許昌新建公辦學校一律採用這種辦學模式

2019年,

是全市基礎教育提升三年攻堅的收官之年,

也是我市教育綜合改革、

教育高質量發展三年攻堅計劃的開局之年。

在這一年,我市的集團化辦學探索,

也有了更多的內涵。

今年3月,我市制定下發了《關於加快推進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以及控輟保學的實施方案》,以期進一步理順農村中小學管理體制,推進鄉鎮中心學校和同鄉鎮的小規模學校採取“鄉鎮中心小學+村小(教學點)”模式,實施集團化辦學,實現深度融合,提高各鄉鎮小、散、弱學校及教學點的教育教學水平和管理水平。

同時,根據要求,從今年起,凡是新建學校,一律採用優質學校代管或託管模式,複製優質學校管理基因,快速拉昇新建學校管理水平,破解優質學校“大班額”問題;各縣(市、區)城鄉教育納入一盤棋,鼓勵城市學校與鄉鎮的中心小學結成幫扶對子,以求協同發展,讓優質教育資源不斷擴展,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的迫切要求,促進全市教育更加均衡地發展;通過進一步深化集團化辦學、學區制管理,利用2至3年的時間,使我市薄弱學校和新建學校快速發展,促進我市教育優質均衡。

市教育局局長楊鈞安表示,未來,在新三年攻堅的引領下,在教育綜合改革的推動下,越來越成熟的集團化辦學模式,將讓優質教育資源不斷擴展,持續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的需求,進而促進全市教育的優質均衡發展,帶動許昌教育走向全省前列。

集團化辦學的推進,

實現了學校的深度融合,

帶動了全市教育質量的穩步提升。

收到了“1+1>2”的效果。

許昌教育,未來可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