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談商城,商城縣名字叫“商城”,卻不是以經商為主的一個縣

首先說,有一個謎語叫做“貿易之都”,它的謎底就是“商城”。目前,全國各地有各式各樣的“商城”,而真正地名叫“商城”的,只我們一家,別無分店。當然,遠在3600年前我們的省會鄭州是叫做商城的,現在雖然是名義上的商業之城,但名字不叫商城而叫鄭州了;而我們商城縣名字叫“商城”,卻不是全部以經商為主的一個縣。大家說奇怪不奇怪?

趣談商城,商城縣名字叫“商城”,卻不是以經商為主的一個縣

其次再說一下我們商城和殷商文化的淵源,我們商城在隋朝時,叫殷城縣。北宋建隆元年因避宋宣祖殷弘諱,改殷城縣為商城縣。這樣,縣名就和殷商文化有聯繫了。而“殷商文化是充滿活力和生命力的古代文明,不僅相當進步而且日臻成熟。”這是考古學界、文博學界專家學者們的共識。殷商文化蘊含的文化遺產,自古以來就對華夏子孫有著神奇的凝聚力和激勵作用。我們和殷商文化不純粹是名字的吻合,我們這裡也有殷商文化的遺蹟,在縣城中部的西崗、李集鄉、雙椿鋪鎮古城村都有古文化遺址。商城縣早在新石器時期,已有人類定居生息。夏商為諸侯封地,西周屬黃國地,春秋戰國時期,先屬吳後屬楚,有“吳頭楚尾”之稱。

趣談商城,商城縣名字叫“商城”,卻不是以經商為主的一個縣

最後還要說一下和我們商城有關的“商”字,相信因為一個“商”字會加深你對我們的記憶以及文化認同。時至今日,我們依然把專門從事商品交換的生意人叫“商人”,為什麼非得把他們叫“商人”,而不叫“夏人”也不叫“周人”呢?僅此一問,就足以將殷商文化的秘密問個水落石出了。其情形就像商都故地的山裡人把太陽叫“勞燕兒”一樣,“商人”這個詞語活化石也忠實錄載著三千年前的中國古史真相——殷商社會是一個手工業和商業社會大分工相當發達的社會,而殷商文化則是一個以工商為榮,以工具創造為立身之本,以商業開拓為己任的文化。比如,貿易的“貿”,在甲骨文裡,就是“行商”的意思。再比如,債務的“債”字,則非常完整地表達出了“錢生錢”的金融概念。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由此而形成的表達系統,以至於今天使用起來也沒感到有什麼不妥。甚至於漢字的基本數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也毫無例外,都是商人發明的。可見所謂工商業或工商文明,並非只是近代和現代的事兒,也絕非西方人的獨創。所以,一旦商人沒了,任何所謂產品生產就必定落入自給自足自然經濟的泥潭,再想有什麼發展,就只有做夢了。中國社會從西周以後開始失去活力,就是出於這個原因。

但是,為什麼將殷城縣改為“商”城縣?筆者真無力考證。(來源:商城縣陽光村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