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之惑:一年虧損85億,為何市值節節攀升,超過百度京東

相信對於美團,每個人的感情都是複雜的。

小商家說他不斷吸血,提高抽傭,但是卻從來不敢放棄美團外賣。

用戶也在控訴美團提高了快餐的成本,而這個費用被轉嫁到了消費者身上。外賣平臺上面的價格比實體店的價格高出20%。不過每次在肚子餓了,不想動的時候,又會打開美團,說句:“真香”。

美團的騎手也是怨聲載道,強制派單,單方扣錢,明明是商家和客戶的問題,也要算到自己頭上。但是大量的騎手又不得不依賴這個收入還不錯的工作。

美團之惑:一年虧損85億,為何市值節節攀升,超過百度京東

美團外賣,送啥都快

美團鉅虧,市值卻一直上漲

美團2018年全年的財務報表顯示:鉅虧1155億元,其中有1000多億是因為上市的優先股上漲,計入了負債中。所以實際虧損是85億,其中45億是收購摩拜單車造成的,所以真實虧損是40億左右。

但是不管虧損多少,對於一個幾乎壟斷了餐飲外賣市場的平臺來說。在這麼高提擁的前提下,還是處於虧損狀態,實在感覺說不過去。

如果美團沒有賺錢,商家也說沒有賺錢,這個錢到底被誰賺走了?

難道是騎手嗎?

騎手一單3-8元的配送費用,在全世界來看,都是極低的勞動力成本,較高的收入是騎手用命拼回來的。

所以,這樣一個三方都沒有贏家的格局中,憑什麼美團一上市,股價就不斷上漲。超過百度、京東,坐穩了互聯網市值老三的位置,投資人看中的究竟是美團的什麼?


美團之惑:一年虧損85億,為何市值節節攀升,超過百度京東

美團於2018年在港交所上市,市值4000億


美團選了一個很好的賽道,做了一樁很好的生意

正所謂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不管大家說沒有科技含量也好,是個跑腿公司也罷,都不影響投資人對於美團的長期看好。

美團的創世人王興,當年從模仿美國公司groupon開始,根本沒想過是現在的這種模式。當時的商業邏輯是通過團購切入餐飲市場,連接用戶和餐廳,提高餐飲的銷售額,降低用戶的用餐成本。

但是在“百團大戰”的過程中,漸漸開始抄襲餓了麼。

餓了麼是最早做餐飲配送的,解決用戶的痛點是:不想出門吃飯,想讓餐廳送過來,但是餐廳人手不夠送不了。所以餓了麼做了中間配送的橋樑,結果這個模式被美團發揚光大了。

但是不管是團購,還是配送,美團都從最初的工具性公司,走向了連接餐廳和消費者的平臺型公司。


美團之惑:一年虧損85億,為何市值節節攀升,超過百度京東

百團大戰,最終美團勝出

想知道為什麼美團會這麼厲害,首先我們看一下中國最大的互聯網公司阿里巴巴。

淘寶做的事情是連接生產商家(代理商家)和消費者,最開始沒有掌握配送這一環節。但是這個連接有一個前提,就是隻適用於可長途運輸的標準品。

阿里巴巴為什麼要佈局新零售,其實最終的目的有兩個:

1、更快的把商品送到用戶手上,而不需要等幾天時間

2、可以把非標準品,也就是生鮮餐飲送到客戶手上。

阿里巴巴投資了便利店行業的永輝,做生鮮的盒馬。阿里自己也在加大力度,整合線下小便利店系統。很多人也應該注意到了,幾乎是一夜之間,身邊就多了好多的天貓小店。從這幾點也證實了阿里的戰略意圖。


美團之惑:一年虧損85億,為何市值節節攀升,超過百度京東

阿里投資的盒馬

從“衣、食、住、行”這四個人類最剛需的角度出發,阿里巴巴前期完成了“衣”這部分的連接,也就是大部分標準品的連接。但是“食、住、行”還都沒有解決。

但是美團正好相反,美團做了“食、住、行”的連接佈局。

“食”是餐飲外賣和餐飲團購,“住”是美團的旅遊住宿平臺,“行”是美團的票務平臺,現在還加上了網約車和共享單車的業務。

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王興的野心和美團的厲害之處。電商平臺,美團是沒有機會涉足了,但是圍繞生活其他的方面,全部被美團給包圓了。


美團之惑:一年虧損85億,為何市值節節攀升,超過百度京東

美團創始人:王興

美團的騎手是最大的資本

美團2018年的總交易額超過了5000億,京東2018年的總交易額是1.7萬億,雖然美團還只不到京東30%的體量,但是美團的潛力卻非常巨大。

美團最大的資本就是騎手,這是京東和阿里都無法比擬的。只要有了這個騎手大軍,在理論上,線下所有的商品都可以進行連接,特別是另外一個巨大的市場——生鮮。

國內生鮮市場的交易額在今年將超過2萬億,所有巨頭和創業公司都對這塊蛋糕垂涎欲滴,而最有可能拿下這塊蛋糕的就是美團。

美團擁有最直接的配送資源,只要美團涉足生鮮,就一定會有所斬獲。而就在今年,美團已經正式進入生鮮市場。

美團的未來能走到多遠,就看王興的野心能有多大。


美團之惑:一年虧損85億,為何市值節節攀升,超過百度京東

美團騎手大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