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威怎麼做才能還清1500萬用戶的押金?

戴威怎麼做才能還清1500萬用戶的押金?

戴威需要買單的不只是ofo的債務,還有自身的決策力。

作者 / 郭曉康 來源 / 盒飯財經(ID:daxiongfan)

近日,備受爭議的ofo又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不過等待它的是無盡的批評和嘲諷。

從去年底曝出資金鍊緊張從而引發瘋狂搶退押金風波之後,到如今已經過去了接近一年,在這段時間裡,ofo變出了無數種退押金花樣。

這次戴威打出的口號是“無需排隊,提現押金”,但當你打開APP,發現其上線的“ofo返錢”活動就是“購物返現”。一旦用戶授權同意參加活動,押金轉換為“ofo返錢”的同等賬戶餘額;押金一旦轉換,即不可撤銷,不得要求將可提現餘額改回ofo平臺押金。

簡單點說,一旦參加活動,ofo平臺對這筆押金不再有歸還義務,你也不能再向其索取押金,你只能通過購物返現的方式獲得提現,而提現也是有門檻的。粗略計算,

想要返現退押金,必須消費超過千元以上的商品,而且其商品還比市場價要高。

此舉一出,迅速登上熱搜,網友激憤之處,盡是嘲諷罵聲,但這不是ofo和戴威第一次被全網通緝了。

ofo死而不僵,戴威使出渾身解數

2018年,在被曝出賬面只剩數億元之後,戴威曾經在辦公室裡對著員工們說到:“我們現在的處境,就如同《至暗時刻》裡丘吉爾的處境。”到了11月,戴威發表的內部公開信上寫明:“在最困難的時候,我們仍需堅守信念,哪怕是跪著也要活下去,只要活著,我們就有希望。

可即使戴威有跪下去的心也沒有等來希望。

2018年9月起,部分用戶發現ofo客戶端退押金難退。原定的統一共享單車業內退款時間由0-7個工作日變成了10個工作日,再到後來變成了15個工作日。

隨後在11月份,ofo給出了官方回應:由於近期ofo部分服務器需要進行短時遷移,導致押金退款週期暫時性延長,但是對於總體退款不構成影響。

進入12月後,ofo資金進一步吃緊,很多用戶反應線上申請退押金超過期限後仍然了無音訊,等不及的一些用戶開始奔向ofo北京總部大廈去現場辦理退押金。

大規模的退押金風波引起了國家部委的關注。12月21日,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表示,會正督促ofo暢通退押渠道,優化退押流程,加快線上退押進度,切實保障用戶權益。

只是國家部委的監督也沒能讓戴威把錢掏出來。

其實,自去年ofo開始曝出各類負面消息後,現金流緊張的ofo就把目光打向了用戶押金,使出“渾身解數”,只為能夠延緩抑或是阻礙用戶退押金。

去年12月,原本ofo的App裡醒目的退押金按鈕變成灰色,ofo官方對此回應稱:只是正常的挽留客戶的設置,實際按鈕功能依舊,只是在軟件界面玩了一個小把戲。

不僅如此,ofo在客服方面也下了一番“功夫”。剛開始出現押金風波時,ofo客服遵循“拖字訣”,每次致電客服得到的答覆都是“會在期限內退款”,但是掛斷電話後長久的等待,就再也了無音訊。

2018年11月,ofo用戶突然發現在客戶端出現了新提示:用戶可以選擇將押金升級為P2P平臺PPmoney的理財金,並且享受福利,一個月後即可退出取出本息。

但彼時P2P已經不是爆點,正在經歷下滑期,ofo為了能夠消化退押金的巨大流量可謂無所不用其極,而ofo針對此舉給出的官方回應是“正常的商業活動”。

迫於輿論壓力,ofo和PPmoney隨後發佈聲明宣佈終止合作,“借殼P2P”止渴押金也就不了了之。

進入2019年,ofo的退押金招數頻繁出新。在2月份,ofo的App端界面出現了一個新頁面。在這個名為“折扣商城”的頁面裡,用戶可以選擇將押金轉化成等價值金幣,從而在商城中購物。

戴威曾對退押金一事公開說道,自己絕不會拖欠一分用戶的錢,絕對會還清所有的欠款,只是這個年輕的創業者為了理想主義執念,路越走越偏。

到了今年年底,年初的折扣商城悄無聲息下線之後,如今ofo又上馬了“天天返錢”活動。標語醒目:無需排隊,直接退押金。

跟折扣商城的套路如出一轍,用戶如果同意,就將放棄對押金的索取,全額轉換為該活動賬戶。

但是細究之下,此次的套路更深,客戶的押金會以雙倍返現的模式積累在賬戶中,用戶必須要在天天返錢裡消費得到一定的返現後,才能將返現一併取出。而根據計算,用戶至多要消費1500元才能夠返現達到100元以上,把押金“連本帶利”取出來。

戴威為了還債,這一年來吃相越來越難看,而這也只是苟延殘喘。曾經風口鼎盛的ofo跌落深淵讓人惋惜,究其原因,固然有大背景和共享單車行業自身的缺陷,但最致命的還是90後創始人戴威的決策力出了問題。

戴威帶領ofo走向覆滅

關於ofo如何崛起的故事,在此就不多做贅述,我們就來看看創始人戴威是如何帶領ofo一步步走向深淵的。

過去的10年,可以說是中國風險投資最野蠻的10年,資本已經輕車熟路,擅長打造獨角獸。在此過程中早已形成一套成熟的模式:燒錢→競爭對手洗牌→壟斷市場→合併→估值越來越高。市場和資本的瘋狂更讓這個過程加速了十倍、百倍,趕集、58,美團、點評,滴滴、快的、Uber等都是在此模式下被“造星”。只是這一次,資本碰上了偏執的戴威。

彼時,投資人希望ofo不惜一切代價搶奪市場份額,因為他們認為這家創業公司最終會跟其主要競爭對手、騰訊支持的摩拜單車合併,或者被更大的公司收購,同樣的戲碼已經多次在中國科技互聯網行業上演。但戴威這個不到30歲的理想主義創業者,卻與他的投資人發生了種種矛盾,不僅導致交易無法達成,還令ofo陷入生存困境。

當年朱嘯虎向戴威施壓,要求ofo與摩拜合併,但彼時的戴威堅信“只要活著,我們就有希望”。他的一句“希望資本尊重創業者的理想”讓朱嘯虎出清了ofo股份,給戴威上了一堂資本課。

而當時的合併正是由騰訊主導的,但戴威拱手將騰訊讓給了摩拜,從此陷入了被動境地。因為一些交情,他相信了程維,但此時他對資本格外警惕。程維給戴威提供資金和資源支持的同時,獲得了董事會的一票否決權。這就是ofo失敗後馬化騰評價的“Veto Right”。

當時戴威將所有利益方一同拉入了泥潭,而他“隨意”的決策讓程維不滿,他調整了對ofo的戰略,利用手握的一票否決權,不斷否決外來想要收購的資本方。

為了制衡滴滴在ofo的話語權,戴威接納了阿里進入董事會,但有著高度控制慾的阿里並不滿意與滴滴分享這一勝利果實。為此,阿里拿出一份方案,希望對滴滴股份進行回購,同時,再砍掉戴威的一票否決權,提高自身在ofo的控制力。

程維看到滴滴要被邊緣化後否決了這項決議。

而戴威經過幾年與資本的較量,也變得世故起來,他不再相信任何人,將同一件事說成三個版本,分別和三個員工聊。這種轉變是可怕的,特別是在逆境中會迷失創業者的初心,做出“荒唐”之事。

再回過頭來看看那些關於退押金的“奇思妙想”,將押金轉入互金平臺,與P2P同伍;上線折扣商城,押金變金幣;推出天天返錢,退押金需要消費數千元。

無論那一條都經不起推敲和檢驗,這也不像北大經濟學碩士想出的點子,可以看出,戴威已經走投無路了。

近日,據多個渠道的消息源透露,ofo於開啟了新一輪裁員。

爆料稱此次裁員的規模達到百人以上,而目前ofo的員工總數已經不足200人,這意味著本次裁員比例將超過50%。除了裁員外,長庚君還得知,ofo正在計劃搬離位於酒仙橋的WeWork辦公區,這距離ofo上一次搬家僅僅只有3個多月的時間。

“老戴真的盡力了,他已經想盡了一切辦法來讓公司活下去,現在無論以公司的名義還是他個人的名義都再也借不到任何錢了,接下來就看能不能熬過這個寒冬。”一位ofo老員工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戴威、陳正江等ofo創始團隊成員已經多次被列入全國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作為ofo法人的陳正江甚至已經被限制出鏡。

有離職員工透露,儘管ofo的經營狀況步履維艱,但是戴威今年在內部曾經多次表示過不會逃避債務,會為ofo的每一分錢欠款和每一個用戶負責到底,今年ofo的部分運營資金都是戴威以個人名義借款籌措。

但目前ofo拖欠的供應商欠款、用戶押金累計高達30億人民幣以上。

ofo的敗局曾經引起一眾互聯網公司對一票否決權的反思,而一票否決權正是創始人最大權利的象徵。如今戴威的個例讓投資者們不得不心生警惕,他們或許將收回對創始人身上狂妄自大、瘋狂激進等特性的過分偏愛,改變過往的投資理念。

正如朱嘯虎曾對媒體表示,再也不投“認為自己什麼都是對的創業者”。

作為ofo創始人,擁有一票否決權的戴威,在ofo生死存亡的關鍵節點,一步錯步步錯,創始人的決策力成為創業公司勝負的關鍵點。

戴威應學習的決策力

人的一生需要做出無數次決策,商場如戰場,在商場上所做的每個決策都有可能讓你萬劫不復,不管是成功的還是失敗的,都可以追溯到我們所做的決定上。戴威在ofo的關鍵節點,所做的決策讓ofo一步步走向深淵。

美國管理協會曾經做過一項研究,研究結果顯示:美國商業人士做出正確決策的概率為50%左右,也就是說,專業人士決策的成功率也不比拋硬幣做決定高多少。但這個調查也顯示,有一少數人,他們決策的正確率又高得離譜。那麼,從這些能夠不斷做出正確決策的決策者身上,我們是不是能夠找到一些可以借鑑的共性特質呢?

羅傑·道森在《贏在決策力》一書中,為我們總結出了優秀的決策者的十二種特質,包括:懂得把握時機、敢於放下權利、能夠接受不確定性、具備採取行動的勇氣、做事懂得輕重緩急、善於傾聽、總是能讓大家對決策達成共識、避免模式化、懂得變通、願意接收軟信息和硬信息、對事情的成本和難度有著清醒的認識、知道如何避免決策雷區。

雖然把握時機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但是對於決策者而言,它又確確實實是一個可以影響決策正確與否的關鍵性因素。一個優秀的決策者,他們懂得審時度勢,懂得什麼時候該做什麼。戴威的決策讓ofo錯過了騰訊,錯過了合併,錯過了最後一絲生機。

在做決定的過程中,我們往往會按照固有的思維模式和僵化的經驗教訓來權衡利弊,但是這種方式有時候並不能給我們帶來預期的效果,甚至會引起重大的決策失誤。因此,避免固有思維的束縛,或者說避免模式化,是我們在決策過程中尤其要注意的一點。

每個創業公司的創始人身上都有其特質,或沉穩或狂妄,而公司的走向基本與創始人的特質正相關,因為特質影響他所做的決策,而決策又決定著公司的生死存亡。

對於優秀的決策者而言,必須敢於打破固有的思維,不被固有的模式和套路所侷限,既能吸取他人經驗,又能不被經驗束住手腳。

決策力並不是一個人天生就具有的能力,因此通過專項的學習和培養,我們都可以提高自己的決策能力。羅傑·道森在書中為我們提供了一些操作性很強的方法和技巧,包括用直覺做決定、培養快速推理能力、增加備選方案、邏輯決策、巧用反應表和決策樹、啟動集體智慧以及清除自信決策的障礙等七個方面。

通過閱讀《贏在決策力》這本書,我們瞭解了優秀決策者的特質,分析了決策的五種類型,也分享了提高決策力的幾個方法,通過這本書,我們可以獲得以下幾點有益的啟示:

1、商場如戰場,稍作猶豫就會滿盤皆輸,因此在做決策的時候必須學會審時度勢,把握時機,這是獲取成功的基本要求;

2、固有的思維模式和僵化的經驗教訓是阻礙我們做出正確決策的絆腳石,要想做出正確的決策,必須敢於破局立新;

3、個人力量有限,集體智慧無窮,想要做大做強,必須要群策群力;

4、直覺是一種巨大的力量,但並不是想當然地盲目出擊,建立在經驗和知識基礎之上的直覺決策能夠為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所以豐富自我經驗,增長自身知識,提升直覺技能是提高決策力的捷徑。

希望戴威和ofo的商業案例可以為創業者或是投資者敲響警鐘,一個創業公司創始人的特質和決策力是投資者應著重考慮的點,也是創始人需要正視的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