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歌歸故里 發展使人嘆

12月的山腰國境站,依舊陽光溫暖,微風拂面。一群古稀老人來到這裡,他們邊走邊看,不時輕撫鐵路邊的小樹,拿著手機拍照留念。

踏歌歸故里  發展使人嘆

踏歌歸故里  發展使人嘆

踏歌歸故里  發展使人嘆

73歲的徐堅平老人,至今仍清晰記得他們原來連隊所在位置。他說:“八連的原址已經被徵用,現已建成新的河口北站,這變化真是日新月異啊!”祖國50年蓬勃發展,他們眼中看到的是翻天覆地的變化,心中記掛的是對芳華歲月的追憶。

踏歌歸故里  發展使人嘆

踏歌歸故里  發展使人嘆

踏歌歸故里  發展使人嘆

他們都曾有一個共同名字——知青。知青泛指有知識的青年,是特定歷史時期,對自願從城市到農村和農墾兵團務農或保衛祖國邊疆的年輕人的稱謂。位於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河口瑤族自治縣,曾是中越邊境線知青聚集的小城。

踏歌歸故里  發展使人嘆

踏歌歸故里  發展使人嘆

1969年5月,徐堅平老人和近百名北京知青來到河口縣。一條路、一個村、一輛馬車拉進城,是這群年輕人對河口的第一印象。河口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終年溽熱潮溼,知青們上山砍柴、到田間勞作,用自己的汗水和青春,建設千里之外的第二故鄉。

踏歌歸故里  發展使人嘆


踏歌歸故里  發展使人嘆

“河口的發展變化非常大。沿著縣城濱河路行走,人行道的地面標識很有特色,晚上燈火輝煌,特別漂亮!”68歲的王超英老人,當年來到河口時正是花樣年華。在她記憶中,河口是一條土路為街,中越鐵路大橋殘破老舊,與其說是城市,更像是一個普通的小村莊。


踏歌歸故里  發展使人嘆

踏歌歸故里  發展使人嘆

如今故地重遊,老人們感慨萬千。記憶深處的村落,如今已轉型成為國際旅遊目的地和區域性旅遊集散地的國際化濱江旅遊城市。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河口依託地緣優勢,國際貿易和旅遊業如火如荼。

踏歌歸故里  發展使人嘆

踏歌歸故里  發展使人嘆

踏歌歸故里  發展使人嘆

踏歌歸故里  發展使人嘆

2014年12月1日,崑玉河鐵路河口北站開通運營。作為鐵路的端口,客貨運輸兼具的河口北站迅速成為邊境口岸發展助推劑。5年來,河口北站客運質量不斷提升,貨運規模持續做大做強,曾經的邊境漁村,已經發展成為雲南省最大的對外口岸城市。

踏歌歸故里  發展使人嘆

踏歌歸故里  發展使人嘆


踏歌歸故里  發展使人嘆

火車的到來,拉近邊城與內地時空距離,使河口迅速成為紅河州、雲南省乃至整個西南地區旅遊熱點。邊境一日遊、跨境週末遊,成為河口對外展示形象的嶄新亮麗名片。

踏歌歸故里  發展使人嘆


踏歌歸故里  發展使人嘆

踏歌歸故里  發展使人嘆


2015年,河口全域共接待遊客161.15萬人,較2014年暴增37萬人;旅遊總收入實現20.04億元,同比增長4.12億元。5年來,河口旅遊人數從160多萬人增長至560多萬人,旅遊總收入從20多億元增長至60多億元。

踏歌歸故里  發展使人嘆

踏歌歸故里  發展使人嘆

遊客眼裡,河口是中國的南大門、越南的北風窗。亞熱帶氣候包裹下的“兩國一城”,匯聚中越法三國氣息,讓河口這座小城充滿異國情調。外貿企業眼裡,河口是連接中國與東南半島國家間最便捷的陸路交通要道,綜合成本的降低,是企業贏得市場的關鍵。

踏歌歸故里  發展使人嘆

踏歌歸故里  發展使人嘆

踏歌歸故里  發展使人嘆

踏歌歸故里  發展使人嘆

如今,依託鐵路跨國、跨“界”(公鐵聯運)的現代化交通運輸體系,河口這個昔日知青們眼中的邊境小城,正加速蛻變成連通南亞東南亞、輻射泛太平洋地區的國際物流中轉集散地的重要節點。“改革開放數十年,祖國發生翻天地覆變化,人民生活越過越好。要感謝黨、感謝祖國,讓我們見證這些發展奇蹟的創造!”面對曾經獻出青春、熱血乃至生命的第二故鄉,老知青們久久駐足,不捨離去。曾以墾荒割膠為生的河口,如今已成為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矗立於祖國南端的一面嶄新紅旗。

踏歌歸故里  發展使人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