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汝州風俗(散文)

話說汝州風俗(散文)

話說汝州風俗(散文)

有一種說法叫“十里不同俗”。風俗代表著一個地方的文化和生活習慣。隨著風俗的不斷變化,人類也在不斷的進步發展。

在汝州有一種請客吃飯尤其是哪種婚宴、生日宴在當地叫吃桌。就是這樣一種請客吃飯,從州東到州西,從州南到州北吃桌的方式就各不相同。州西臨汝鎮人男子結婚女方家人親戚朋友,第二天興到男方家去探親,現在為了省事,都安排到了一天進行,婚車前邊走,女方賓朋緊隨其後,到男方家去,統一由男方安排宴請女方親戚賓朋,而且是女方收禮男方待客。過去女方收到的禮物多半是箱包、布料、單子、果子、餅乾、方便麵等之類的食品,過去也叫“添箱”。現在親戚關緊的改作了現金。而州東則頭天男方待客,第二天女方回門和男方一樣大待客,宴請新女婿和眾賓朋。

話說汝州風俗(散文)

同樣是吃桌坐桌和上菜的方式也各不相同。汝州人吃飯是十或八人一桌,有菜有湯,慢慢享用,一吃到底,有的用時一到兩個小時,而與汝陽、伊川兩縣地頭相連村莊的風俗就各盡不同,同樣是十或八人的桌子,流水集,隨來隨吃不需要那麼多桌椅,吃了一撥又一撥,客人可以輪番上陣,吃一桌菜耗時不到半個時辰。

儘管兩地相距不遠但上菜的方式也不盡相同。汝州西鄉人上菜是一個菜一個湯的輪流上,目的是讓大家吃的舒服。而城裡人是先上菜,爾後一個一個湯的上,汝陽、伊川人是一次把所有的一桌菜全上夠,只有菜沒有湯,客人們看到菜上來只恨嘴小牙不快,但菜量有數,外地人不懂地方風俗,老吃虧,總是吃不飽,聰明的不顧臉面,只管吃二次,反正也沒人清場。有臉有面的只有忍著肚皮打饑荒。

話說汝州風俗(散文)

女方出嫁陪送的客人也各有講究,州西女人出嫁有伯伯、叔叔、哥哥、舅舅、弟弟陪送,而城裡人除了以上哪些配送的人等,時興妗子引爺爺送。

在城裡男方婚慶沒有嗩吶,加上現在禁放鞭炮,顯得冰清一般。而死人卻要聘請唆吶班子。在州西無論婚喪嫁娶,紅白喜事皆邀請嗩吶班子伴奏,好不熱鬧。而且是婚喪的頭天晚上都會搭臺、搭棚演出。但演出的內容多有講究,結婚用的是歡快喜劇,而發喪用的則是哀樂哭戲。不同場合不同時期都有不同的講究和安排。

話說汝州風俗(散文)

春節習俗也各有不同,西鄉人過了大年初一,從初二到初五有走親戚的風俗,有拿豬骨禮肉、果子的,到現在的拿食用油、飲料等各種禮物,長輩的還要提前準備給晚輩的掏壓歲錢,多少不等有過去的1元、2元到現在的50、100、200不等。

l與之西鄉不同的是,東鄉人不習慣於春節走動,而是熱衷忙碌於,每年正月初六一直到麥黃季節各村的春會。從紙坊、米廟、焦村到小屯幾乎每個村都有古剎會,會議期間親戚之間都會帶上餅乾、果子之類的食品進行相互贈送,各家各戶還要相互宴請一番。

話說汝州風俗(散文)

汝東汝西兩地祭祀親人的時間也各有千秋。汝西人習慣於過罷十五上墳祭祀。而汝東人卻習慣於農曆二月二上墳,時間儘管不同但他們祭祀的方式大致相同,大家對先人祖輩親人敬仰、懷念之情是一致的。

汝西人有出嫁女兒春節割禮肉看望父母,父母有端午節前炸油饃看望閨女的習俗,而且常年如此。而汝東人除了姑娘出嫁的第一年有此風俗之外,過後再沒此說。

話說汝州風俗(散文)

在農村十里不同俗是常事,有的即便是村村相鄰,地頭相連,但家族不同,就有不同的生活習俗、標準、方式和做事準則,那麼如何才能解決好這些問題?我們不得不佩服民間的智慧,“入鄉隨俗”的一句老話徹底破解了所有矛盾。有了這句話無論是天南地北,海闊東西,所有的風俗都能得到融合發展,讓我們為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而讚歎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