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渝李國慶事件再次說明:中國社會最缺乏的是信任

俞渝李國慶事件再次說明:中國社會最缺乏的是信任


有朋友問,“老於,你對李國慶、俞渝最近又鬧的沸沸揚揚怎麼看?”

我反問他,“如果一個社會就連夫妻之間都不再相信,那麼請問,還有什麼可以相信的?”

等了一會兒,朋友沒有說話。

我繼續問他,“當前社會,無論是企業、學校還是家庭,我感覺似乎都潛伏著一個巨大的危機,你知道是什麼嗎?”

他好奇地問,“是什麼?”

我笑了笑,

“你現在如果買東西,你相信一位陌生賣家的話嗎?”

“不相信。”

“你的孩子如果正選擇學校,你相信手中那些陌生學校的各種宣傳嗎?”

“不太相信。”

“在醫院看病,你完全相信一名醫生的話嗎?”

“相信。”說完,他停頓了一下,“準確地說是不敢不相信,但是隻要有條件我會盡量選擇牛逼的醫院、牛逼的醫生,或者多找幾家進行確診。”

“再換個問題,假如是大領導或者上司的話,你相信嗎?”

“啊,呵呵,當然相信了,除非你不想幹了。不過,這是什麼和什麼啊,兩碼事,沒得選。”

“哈,其他的也不用問了,因為你選擇相信的,都是沒得選的。”

“你究竟想說什麼?”朋友問。

我笑了笑,“相比俞渝的事,最近的幾個熱門案子,你看了嗎?”

其實,在信任這個話題上,相比俞渝、李國慶之間的恩怨,以及鳳凰網劉春因一場李的採訪陷入口角之中的鬧劇,我更關注當前另外兩個網絡熱傳案例。

案例一:

媒體報道北大教授,博導馮某,被舉報稱其師德敗壞,男女關係混亂,以欺騙的方式,插足本科生,出軌已婚女,同時期腳踏多條船,與數名女性發生不正當性關係。

透露如:

馮某任教不久就找上了本校本科生唐某,在唐某剛滿20歲時,兩人結婚,後不到2年離婚。

然後馮某以自己北大博導,有房有錢的單身漢身份,追求更多涉世未深的本科小女生……

舉報人自稱也曾是涉事男子的戀人,她稱,馮某把女孩子當玩物,今天我不站出來,就會有千千萬萬個“我”受傷害。

這件事情,北大方面稱正按照相關程序進行調查處理。

我感到憂患的是,假如這件事是真的,那麼千千萬萬個家有兒女的父母,心中會如何想?北大尚且如此,哪裡還有一塊淨土?或者更進一步,無論這件事情是真是假,陰影大概率已經形成,對於千萬個父母來說,這樣的事情,簡直防不勝防,將如何是好?

案例二:

最近網傳首都醫科大學校長、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終身講席教授饒毅,向基金委實名舉報武漢大學李紅良、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化細胞所裴鋼院士、上海藥物所耿美玉研究員(國產阿爾茲海默症藥物GV971的研究者)造假。尤其其中一些詞句,如李紅良17年如一日明目張膽造假,中國科學院因造假文章選出院士等等,無一不極具震撼力。

這件事情傳出後,網友基本上一邊倒支持饒毅教授。

我個人認為網友支持其實並非就表明網友就認為饒毅教授說的是對的,而是更多地直指問題的實質,如今的專家教授等等,還有沒有公信力,如果有,有多少?如果沒有或者大量喪失,問題在哪裡,又將如何恢復和重建?


俞渝李國慶事件再次說明:中國社會最缺乏的是信任


當俞渝在一封公開信裡強烈質疑時,

當北大教授被舉報時,

當三位著名科學家論文造假被實名舉報時,

很奇怪,我竟然想起了看到當年王寶強的在自己的微博宣佈“鄭重決定解除我與馬蓉的婚姻關係,同時解除宋喆的經紀人職務”那一瞬間,

也許這個社會,從來就最不缺熱鬧,最缺信任。

而且,我感覺,從家庭、學校到社會,人與人之間不信任,目前似乎還在以一種未知的方式在蔓延。我更擔心的是,倘若一個社會不能真正遏制住這種趨勢,或者還放任人們生活在一個互不信任的社會,長此以往勢必人們的生存成本極高代價極大,從而人人自危。

而更多荒謬事情,或將屢屢一而再出現。尤其是在一些領域,在某些成年人與成年人之間,信任的極大匱乏,或許遠超出了我們的想象。

反過來,如果信任是一顆種子,那麼我們,我們的社會又應該做哪些事情呢?

聽完,朋友良久沒有說話。


俞渝李國慶事件再次說明:中國社會最缺乏的是信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