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走出去,期待更多“李子柒”

睡前聊一會兒,夢中有世界。聽眾朋友,你好!

這幾天,知名視頻博主李子柒,因在境外視頻網站上擁有超高人氣和關注度,再次引發人們的討論。有文章認為,這位博主主打傳播中國傳統美食文化,通過鏡頭語言呈現田園生活,令外國網友喜愛並評價說“她在重新向全世界介紹,被我們忘記的那些中國文化、藝術和智慧。從這個角度而言,李子柒的作品具有文化輸出的意義。當然,這一結論也引發了不小爭議。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一話題。

瀏覽李子柒微博的主頁,不難發現這位擁有兩千萬粉絲的大v與眾不同之處。在她更新頻率不算高的視頻中,能夠看到黃豆如何變成醬油、純手工造紙等等傳統文化遺產,也能讀到蘊藏於田園生活背後的脈脈溫情,這些滿足了現代都市人對於田園牧歌的嚮往,也打開了西方世界欣賞中國文化的一個窗口。由此而言,李子柒的走紅不難理解。但能不能把這種走紅視作文化輸出,以及中國需不需要這樣的輸出,在網上言人人殊。有人認為李子柒的視頻不真實,拔高了現實生活;也有人認為鄉土社會代表不了中國全貌,會帶來誤解;還有人質疑其包裝炒作的成分,擔當不起“文化輸出”的重任。

文化走出去,期待更多“李子柒”| 睡前聊一会儿

必須承認的是,作為內容行業的從業者,李子柒已經用粉絲和流量證明了自己的成功,但究竟是不是要搶佔“文化輸出”的名頭,目前來看,更多是公眾討論中賦予的意涵。每一個新媒體產品都有自身的定位,喜歡與否都是雙向選擇,只要符合法律要求和道德規範,他人無需苛責。實際上,在互聯網連接世界、中國影視作品不斷走出去的今天,某個博主的視頻走紅也存在著必然因素。網友的爭議,表面上是探討文化輸出,但更多折射出對待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不同態度:在今天這樣一個商業社會,“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田園牧歌是否還有時代價值?面對互聯網包裝和營銷手段,傳統文化如何自洽地走向未來、走向世界?

沿著這個視角望去,那麼在李子柒鏡頭下,傳統的筆墨紙硯、蜀繡,古法制作的蘇式鮮肉月餅、桂花酒,這些流傳於上千年曆史之中的技藝,浸潤著歲月的打磨和一代代人的匠心。傳承好這些、推動它們走出去,不僅必須,而且重要。李子柒視頻中所呈現的田園生活,雖然距離當下普通人的生活比較遙遠,但從中依然能看到中國傳統“清雋”的審美取向和“出世”價值追求,讀懂這些內涵,方能更好理解中國人的精神世界。

文化走出去,期待更多“李子柒”| 睡前聊一会儿

當然,那些試圖讓一個視頻博主來承擔“文化輸出”重任的聲音,聽起來不僅有點苛責,也不現實。中華文化是一條澎湃向前的大河,不同的河段都有著豐富內涵和不同面向,既有五千年文明累積出的肥沃土壤,也有現代化發展帶來的日新月異變化。把這樣一個博大精深而複雜多樣的中國故事講好,並不容易,需要尊重傳播規律、用符合現代人接受的方式進行。客觀來說,當前我國在國際傳播能力上還存在一些短板,文化走出去的方式還相對單一。迫切需要發揮多種力量,實現多點開花、多路進發,也迫切需要更多打動人心的優質作品,讓傳統文化藉助新興傳播手段煥發光彩、贏得世界掌聲

從這個角度來看,與其提出過分苛刻的要求,不如學習借鑑其優點和經驗;爭議是否是文化輸出,不如紮紮實實做好文化創新和推廣的工作。每一個文化作品的成功都不是輕輕鬆鬆的,都凝結著精益求精的探索、持之以恆的努力。堅定文化走出去的大方向,秉持工匠精神來謀劃創新,這是我們最應該做的。

這正是:採菊煮豆話桑麻,田園風光有人誇。文化創新手段多,輸出不妨多開花。

(文 | 桂從路)

文化走出去,期待更多“李子柒”| 睡前聊一会儿

薦書

《與時代談談心——睡前聊一會》

文化走出去,期待更多“李子柒”| 睡前聊一会儿

簡介

兩年前,人民日報評論部的年輕人,在“人民日報評論”微信公眾號開了個小欄目——“睡前聊一會兒”。聚焦文化現象、社會心態,以大時代為底色,以輕閱讀為指向,與年輕人360°無死角對話,這個欄目很快吸引了大批讀者,成為了近300萬人的睡前必看的讀物。

化身“黨報評論君”觀世相,這一欄目提供了一個觸摸時代、感知社會的窗口,成為主流媒體評論放下身段、延展新可能的有益嘗試。以坦誠與真摯的姿態觀察世界並不容易,以文字推動更多人理解、包容社會的多元則更難,但是這本書做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