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研中心王一鳴:深化“四個革命、一個合作”戰略,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

國研中心王一鳴:深化“四個革命、一個合作”戰略,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

能源新聞網訊 12月7日,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的 2019全球能源轉型高層論壇在北京未來科學城召開,來自國內外能源領域的700多名代表出席論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出席論壇開幕式並致辭。

王一鳴表示,能源轉型最核心問題是要貫徹落實“四個革命、一個合作”的能源戰略。還要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首先要繼續推動能源的供給革命,建設高效、安全的能源供給體系,包括要增強我們油氣的保障能力。第二,要繼續推進能源消費革命,建設清潔綠色的能源消費體系。第三,也更加緊迫的要推動能源技術革命,建設創新引領的能源科技體系。 第四,推動能源體制的革命,建設現代化的能源治理體系。

以下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致辭文字實錄:

王一鳴: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大家上午好!高質量發展是我們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的中國經濟已經有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這是一個事關全局和長遠發展的重大判斷,也是中國面向未來的一個重大戰略選擇。

首先我想討論一下,高質量發展是適應我們內外環境深刻變化的內在需要,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為核心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將轉向拓展期,成為影響各國競爭力和各國興衰的主要力量。國際政治格局的不穩定性上升,只有推動高質量發展才能進一步增強我們國家的綜合國力和競爭力。在應對百年變局中牢牢把握主動權。

第二,我們國家正處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我們即要跨越我國發展現階段特有的關口,我們正在打三大攻堅戰,這些都是特有的關口,防範金融風險,脫貧,汙染防治。又要跨越一些更長期的關口,轉方式,調結構,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只有高質量發展,才能成功的跨越關口,為中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徵程,打下堅實的基礎。

高質量發展有什麼新的特徵和新的要求呢?我個人的理解,第一他是更高水平的發展,他要從中國過去40多年以數量追趕為主,我們未來要轉向“質量追趕”為主。現在我們很多領域過剩,隨著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和中等收入群體擴大,消費結構高端化、多樣化、個性化這種特徵更加鮮明,質量缺口越來越大,好不好的矛盾更加突出。下一步怎麼樣從過去以數量追趕為主,轉向“質量追趕”為主?這是更加迫切的任務。它的核心就是要提高我們的生產效率,包括勞動生產率和全要素生產率。 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的全要素生產率與發達國家還是有差距的,我們差不多相當於美國的40%,這是一個缺口。我們怎麼用30年的時間把這個缺口填滿?我們的發展質量就會上一個臺階。

第二,我們要從“規模擴張”為主,轉向“結構升級”為主。過去我們發展優勢主要是鋪攤子,擴大規模,電力、能源同樣是這樣,我們電力都超過18億裝機了。現在產能飽和,產能過剩的壓力增大,相當多的傳統產業領域都達到了市場需求的峰值。我們可以看到國際的經驗高速增長結束以後,從日本和韓國他們的經驗來看,它的電力、製造業以汽車來說,速度在慢慢的下降。下一步的主要任務是提升產業價值鏈水平,向研發、設計、標準、供應鏈等高附加值價值鏈轉移,中國的製造業要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這個對我們產品的質量、標準、效率的要求會大大的提高。

第三,要從過去以要素驅動為主,轉向創新驅動為主。中國我們過去的產業主要是從“要素”投入,勞動力、土地、資源和環境的投入,現在勞動力供需已經發生變化,土地資源越來越稀缺,生態環境的硬約束越來越強化,要素驅動已經難以為繼。我們怎麼樣轉向以創新和人力資本的提升為主?這也是我們未來走向現代化必須解決的問題。

第四,我們要從過去的分配相對失衡,轉向更加普惠、包容。因為高質量不僅要有高效率的生產體系,也要形成更加普惠、包容的分配體系。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實現共同富裕。

第五,我們要走向更可持續的發展。從“灰色增長”轉向“綠色增值”,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規模迅猛擴張,我們製造業超過全球的25%,產業迅猛擴張,同時也帶來了能源、資源的消耗迅速增加和環境損耗。透支了發展的質量和效能。進入高質量階段,老百姓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要更加強烈,從過去的盼溫飽到現在的盼環保,對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提出了更高要求。這就要求我們加快轉型,轉向經濟發展與資源節約,排放減少與環境改善相互促進的綠色發展模式。

能源轉型我們說怎麼轉?還是要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過去一個時期以來,農業轉型取得了積極的進展,我們退出煤炭產能8億噸以上,提前兩年完成了“十三五”去產能目標任務。淘汰關停落後煤電機組3000萬千瓦以上,煤電機組平均供電煤耗下降13克標準煤。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要根據形勢發展不斷深化。現在很迫切的是加大殭屍企業的處置力度,能源領域這塊還沒有完全徹底的解決,沉澱了大量的資產。怎麼把資產解放出來,強化市場功能,加快市場的出清。我們也走過一些企業,這個問題還是很突出;第二,增強微觀主體活力,減少政府行政性干預,充分發揮市場主體作用,讓創新創業的活力競相迸發,讓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湧流;第三,提升產業鏈水平。我們現在應用基礎研究不強,底層技術能力不強,關鍵核心技術受制約,這個問題沒有完全解決,我們怎麼通過外部的倒逼和市場競爭來加快解決我們關鍵核心技術問題。能源領域同樣面臨這個任務。

我們要暢通能源系統循環,打造能源高效、公平、流動的基礎設施平臺。建立健全能源生產、配送交易管理的市場化制度。提高能源的供給效果。這八個字強調的是發揮市場配置能源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強調的是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強調的是營造公平競爭環境,強調的是生產要素市場化改革。最後我們要加快推進能源轉型來推動能源的高質量發展。

能源轉型我覺得最核心的是要貫徹落實“四個革命、一個合作”的能源戰略。還要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首先要繼續推動能源的供給革命,建設高效、安全的能源供給體系,包括要增強我們油氣的保障能力。今年我們原油產量改變了過去三年下降的局面,這就對我們的資源勘探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大油氣勘探開發的投入力度,促進原有產量穩中有增,保障重點區塊天然氣產能的建設,和技術的突破。加大力度提高非化石能源的比重,包括風能、太陽能。當然了也包括安全高效的發展核電。因地制宜的發展生物質、天然氣來持續的提高非化石能源在我國發電量當中的比重,過去一年也有提高。這個是我們未來的戰略目標。要推進煤電的清潔、高效發展。中國現在煤電的效率已經在國際上比較領先的,而且我們的裝機都很新。百萬千瓦機組比重很高。下一步依然要繼續來加強全過程的監管,來提高煤電的清潔高效的發展。我們要促進基礎設施的智慧高效、安全運行。推動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與我們的深度融合。加快能源基礎設施的數字化和智能化建設。

第二,我們要繼續推進能源消費革命,建設清潔綠色的能源消費體系。我們首先要繼續做好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的雙控。重點是控制煤炭消費兩和石油消費總量。鼓勵可再生能源消費。總量的雙控確實也遇到了一些新的問題,我們新能源的總量怎麼能夠繼續擴大!要深入推進煤炭消費的減量替代,完善能效領跑者制度,推廣使用高效節能技術。二是,我們要繼續促進重點用能領域的綠色、低碳的轉型。要構建綠色低碳的交通運輸體系。這個空間,節能、減排的空間是很大的。加快終端用能的電氣化,逐步提高電能的範圍和比重,積極培育能源的新動能,特別是在工業園區建設生物質能源中心,鼓勵開展零碳的產業園區建設。我們在這方面應該探索一些經驗,做出樣板。

第三,也更加緊迫的要推動能源技術革命,建設創新引領的能源科技體系。我們現在面臨的是關鍵核心技術的攻關。包括一些戰略性的、前沿性的技術創新,包括氫能、儲能技術,新型的先進的核能技術,天然水合物的規模化技術等。這些技術我們都需要繼續攻關,要大力發展智慧能源技術,推動互聯網與分佈式能源技術,先進電網技術,儲能技術的深度融合。繼續加強能源的基礎研究,特別是基礎技術的研發,包括基礎工藝,技術軟件取得新的突破。推進農業的科技機制體制改革,特別是產權技術。怎麼突破原有的制度束縛,推進能源技術改革。

第四,推動能源體制的革命,建設現代化的能源治理體系。繼續推動能源市場化改革,還有空間。深化電力、油氣體制改革。繼續有序的放開輸配電業務,進一步理順電網的管理體制。價格形成機制的改革,也還有空間。要加快成品油,非居民用氣,放開競爭性緩解價格。加快完善由市場形成價格的機制。最後要推動能源的國際合作,建設開放共贏的能源國際合作體系。當前比較迫切的是能源進口來源的多元化和相應的通道建設。國際市場的運營能力建設。還有我們怎麼樣在“一帶一路”的基礎上形成面向全球能源貿易、生產、服務網絡,同時積極開展第三方合作。開放環境下增強人員的安全保障能力,最後我想說的是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要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在做好頂層設計的同時,特別要給基層更多探索創新的空間。同樣今天的園區就是我們要有更大的探索、創新的空間來激發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形成強大的創新的合力。謝謝各位!

注:本文系能源新聞網整理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在2019年全球能源轉型高層論壇的發言文字實錄,未經本人審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