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導師直接否決!博士入學第一個月整理4萬字文獻綜述

轉眼間自己博三即將踏進博四,我以博士經歷的三年為例,聊一聊讀博是種怎樣的體驗。

總的說來,博士研究生的三年在流程上可概括為一個設定目標、做好規劃、進而實踐規劃的過程,實質上就是在有限的時間內,最高效的完成各項任務的過程,我想這與做任何其他社會工作並無二異。下面我簡單按流程說說:


被導師直接否決!博士入學第一個月整理4萬字文獻綜述


讀博不是一場賭注,外在壓力or內在需求?

大家讀博的原因歸納起來其實就那麼幾條,有偏重外在壓力,有偏重內在需求,而概括起來如果壓力主要來自於外部,讀博的總體節奏似乎也會緊張、無序和凌亂,延期的風險大大提高,科研質量和博士論文質量也稀鬆平常。

相反,如果源自內心孤寂空洞而急需填充,且能在學校的環境中感覺到放鬆自由,有能力主動沉下心去做一番所謂的研究的話,似乎就會遊刃有餘,超額完成任務。我屬於後者。


博士生第一年,我早早整出4萬字文獻綜述,被導師一票否決

1.合適的要求。第一年比較散漫,最基本的任務就是完成所有課程學分,在順利完成所有課程學習的基礎上,完成和導師的大部分對接,包括博士論文選題的確定、籌劃1-2篇學術論文、參與導師的課題以及其他彈性自願的學術活動,做好開頭。

2.我的例子。我是個特例,第一年上學期一入學的前一個月我就在籌劃博士論文選題,之後吭哧吭哧整出一篇題目及四萬字的文獻綜述給導師看,導師可能也慌了,從沒見過這麼早就弄選題的學生,當即把我的選題否了,並告誡我一定要沉得住氣,好好選題。

我當時雖然心情低落,但轉念想想,我的時間足足富裕,別人且都在應付上課。

當然這一堆4萬字的廢料也不能浪費掉,我修修改改大致又發表幾篇文章,算對得起一個多月的心血。

之後的幾個月,認真選擇了一個題目,大致得到了導師的認可,之後反覆搜尋文獻,修改框架,上學期基本定了題目和框架,第一年的第二個學期基本完了全部的文獻綜述,部分章節開始撰寫。


博生生第二年,和導師的關係微妙起來

1.合適的要求。第二年學校大體有2項硬性規定,一是中期考核,二是論文開題,還有一項軟性的規定,就是發表論文,因為大部分同學可能從這一年才開始發表論文直到正式答辯前。中期考核不難,無非對過去課程學習及前期科研成果的認定,可能採取考試形式,但這也是最基本的要求,不必贅述。

再有就是博士論文了,如果在第一年還沒有確定選題,那麼第二年的第一學期就應該儘快確定選題,並著手寫作,不然會因為開題這一環節的出現而導致你的論文選題和寫作限於惡性循環,與導師的關係也會變的緊張起來。

最後是發表論文,越晚發,越被動,耗時耗力耗財。

2.我的例子。第一年論文題目定了,且開始文獻蒐集和綜述部分的撰寫。

所以第二年我基本按照的我的節奏來完成了初稿的寫作,學校的規定環節對我而言不過是順勢而為、水到渠成的過程,絲毫沒有打亂我的節奏,相反這一些環節是幫助我完善寫作過程。而至於發表論文已經遠遠超過了學校要求。


博生生第三年,腥風血雨的一年

1. 合適的要求。第三年是血雨腥風、真刀真搶的一年,前述的要求大體完成之後,唯一的目標就是博士論文寫作,期間還可能由於自己的原因、導師的原因以及學校設定的其他環節(預答辯)的因素影響,導致論文難產。

另外,一大部分同學選擇在第三年的第二學期,也就是臨近答辯前的4個月才開始著手論文發表,這時候只能對博士論文寫作造成更壞的干擾。

2.我的例子。由於第二年完成了初稿,之後到正式答辯之前的9個月,基本就是在修修改改。當然,期間對於已經成型的博士論文章節又陸續整理出來發表了去,當時的目的不是為了畢業,而是為了拿獎學金。

以上整體的過程,取其精髓就是“有備無患、天道酬勤”八個字。我的導師不止一次提到過我,她說我是迄今為止唯一一個督促老師的學生,而其餘都是老師督促學生。老師的話抬愛我了,但確實與我個性上那點頑固的時間控和過程控傾向有關。

以上是流水線式的談談,這裡我再說幾個關鍵點,橫向剖析。


01 關於科研論文

1. 必須要清楚知道學校的科研論文要求,包括質量和數量。遇到一些同學,直至畢業都不知道什麼是CSSCI,什麼是學校要發的A類和B類,以及不知道要發表幾篇。

2. 論文越早發越好,當然檔次越高、數量越多越好。

3. 發表的論文最好和自己的選題相關,不要浪費精力搞其他不沾邊的題目。


02 關於博士論文


這是博士生三年或四年的終極任務。

1. 早選題,選好題。早選題,一是為選好一個合適的題目贏得主動思考、分析、判斷的時間,二是起碼為之後可能更換題目贏得了寶貴時間。選好題,首先必須和自己專業、研究方向、導師的研究領域相符,其次必須是可以操作的,可以展開寫作的、預計不會出現走不通的情況。

2. 會溝通,溝通好。從選題到寫作定稿的全部過程都必須要和導師保持積極有效的溝通。選題的主動權在你,但是決定權在導師。


03 關於公派出國


有些學校博士期間有公派出國留學的機會,一定要盡力爭取,當然前提條件是你學術做得好,有學術成果。從我個人感覺講,從國內大的氣候和偏好看,能在國內讀博期間增添一年留學經歷要比規規矩矩在國內學習更有“包裝”效果,在個人簡歷裡絕對能“混淆視聽”。


04 時間去哪兒了

最後,說說時間的問題。

讀博的過程就是有限時間內高效完成任務的過程。時間是硬性約束條件。

與很多委培或定向讀博同學相比,全脫產讀博的同學時間更加充裕,沒有社會工作,也沒有家庭負擔,按說畢業的質量應該更高,但現實情況並不完全是。

全脫產讀博的同學也大有踉踉蹌蹌畢業的,延期率也很高,博士論文和科研論文也不完全盡如人意。

所以,全脫產的博士生們不能把自己在時間上的優勢變成了劣勢,一定要有更深的思考、更充分的準備和更豐富的科研成果,或者就是更高質量的博士論文才對。

最簡單宜行的辦法,就是在學校的各項硬性規定基礎上,逐條給自己設定目標,你的目標或者是比學校的任務質量更高一些,或者數量更多一些,除此之外的時間也不能太漫無目的,也要或近或遠的與你的畢業、你的博士論文相關,這對各類博士都適合。

說做什麼事情沒有時間,首先不是時間的問題,而是個人態度的問題或者偏好的問題。除了極端情況外,我認為任何事情都是有時間來準備、來操作、來完成的,只不過是時間多寡和完成程度的問題,我們能做到的就是“盡人事,聽天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