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年內批覆基建項目超50個,總投資額超1.3萬億元

國家發改委年內批覆基建項目超50個,總投資額超1.3萬億元

主持人劉斯會:12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20年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堅決打贏三大攻堅戰,全面做好“六穩”工作,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今日,本報從“穩投資”、“穩外貿”、“穩外資”和“穩金融”四項採訪業內專家學者進行詳細解讀。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發改委批覆的基建項目已超過50個,總投資額超1.3萬億元,從項目類型來看,多集中在城市軌道、機場擴建、煤礦等領域。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投資作為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之一,對短期經濟運行有重大影響力。

| 投資拉動對政策敏感度高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20年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堅決打贏三大攻堅戰,全面做好“六穩”工作,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財政部專家庫專家、360金融PPP研究中心研究總監唐川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六穩”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法論在新環境下的重要補充。而此番強調“穩”字當頭,並不只是單純地追求將經濟數據穩定在一定區間,更多的是要求各個模塊都能穩定、健康地發展,在穩投資方面更是如此。

王青表示,近年來,伴隨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加快,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總體上仍處於20%至30%左右,是僅次於消費的經濟增長支柱。更為重要的是,在消費相對穩定、外需波動較大的背景下,政策敏感度相對較高的投資往往能夠成為穩定宏觀經濟運行的關鍵力量。

國新未來科學技術研究院執行院長徐光瑞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投資仍然是穩定經濟增長的重要手段之一,特別是實現高效投資、營造良好投資環境的重要性不斷增強。總的來看,我國已逐步進入由投資規模驅動向規模和效益同步驅動的發展階段。投資一方面可以確保經濟平穩增長,不斷補強交通、能源、公共服務等傳統短板和5G、工業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短板;另一方面可以持續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 穩投資政策逐步發力

今年以來,穩投資政策逐步發力。今年6月份,國務院印發《關於做好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及項目配套融資工作的通知》,提出允許將專項債券作為符合條件的重大項目資本金,隨後,部分領域的資本金專項債案例也相繼落實。

11月份,國務院發佈《關於加強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資本金管理的通知》,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對此表示,文件有利於維護投資者的合法投資權益,充分調動社會資金參與基礎設施項目投資的積極性;有利於充分利用好社會股權投資資金,發揮其作為資本金的撬動、放大作用,切實促進有效投資。

王青告訴記者,以上措施主要針對今年以來制約基建投資增速的資金來源瓶頸問題。需要指出的是,今年以來的穩投資政策仍然體現了“有保有控”原則:一是在支持基建投資的同時,繼續對地方政府隱性負債保持高壓態勢;二是7月份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這意味著今年監管層更加重視在穩投資和防風險之間把握好平衡,不搞“大水漫灌”的決心很強。

徐光瑞表示,今年以來,政府在投資領域的政策措施主要從三方面著手,一是確保基建投資,不僅體現在下半年加快了鐵路等基建項目的批覆速度,也體現在降低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資本金比例等方面;二是提高有效投資,促進投資效率不斷提升,特別是在新型城鎮化建設等領域加大補短板力度,併發力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基礎的設施建設;三是優化投資環境,推動有利於各類市場主體促進經濟發展的投資,包括創新項目融資方式,鼓勵用好開發性金融工具,吸引更多民間資本參與重點領域項目建設等。

| 明年投資將呈現三大特點

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至10月份,全國共完成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510880億元,同比增長5.2%。10月份,國家發展改革委共審批核準固定資產投資項目8個,總投資442億元,主要集中在能源領域。

就明年穩投資的方向,王青表示,預計明年針對企業的減稅降費力度不會減弱,製造業利潤下滑勢頭有望扭轉,這將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企業投資信心;其次,金融對製造業投資、特別是對民營及小微企業投資的支持力度還會進一步加大。預計2020年製造業投資增速加快將是大概率事件。在基建投資方面,2020年房地產市場有望保持穩定運行格局,房地產投資增速不會從當前10%左右的水平上明顯回撤。整體上看,在一系列穩投資政策持續發力支撐下,明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將比今年加快3個百分點至4個百分點。確保在收官之年實現“GDP十年翻一番”的目標。

唐川告訴記者,整體而言,明年的投資將會呈現三大特點。一是重交通、重通信;二是重均衡性;三是嚴格執行黨中央相關政策會議所強調的“適度發展”和“不搞土地財政”的思路。

“展望2020年,投資主要有三個發力點,一是繼續加大基礎設施領域精準補短板力度,加快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二是持續優化投資環境,不斷引導資金流入實體經濟;三是進一步降低民間資本進入壁壘,加快在教育、醫療衛生、養老、通信等領域的市場化改革力度,持續增強經濟活力。”徐光瑞告訴記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