涓水湘潭段:涓水流域誕生了湖湘文化

涓水湘潭段:涓水流域誕生了湖湘文化

  涓水發源於昌山,自曉南港進入湘潭地段後,先後匯入青山河、較場河諸水,經花石,匯入龍口、芙蓉寨、黃荊坪、射埠、延化諸水,漸行漸大,再經古塘橋、河口,注入湘江。

  涓水在湘潭境內流程68.9公里,接納5公里以上的溪流39條,流域面積1069平方公里,佔湘潭全縣總面積的42.6%,是湘潭縣境內流域面積最大的一條河流。

  涓水的南邊,有著名的昌山、日華山、天馬山。

  涓河兩岸,處處綠水青山,山上多松、杉、油茶、楠竹,以及許多珍貴藥材。水中盛產魚類,間以田田荷葉、盞盞荷花,富有生機。至今千餘年間,沿岸以米市、魚市、蓮市聞名海內。

  清代鹹同年間,曾國藩創建湘軍,徵兵籌餉,打造戰船,操練水師,即從涓水出發。涓水流域誕生了湖湘文化,成就了中國最大的湘蓮生產基地和加工貿易中心,還孕育了曾國藩、周小舟、宋楚瑜等古今名人。

  地處湘潭最南端的昌山腳下,楠竹連綿百里,青翠繁茂,材質優良。當地石鼓鎮安樂、花樓、銅梁諸村制傘業持續至今。2005年,石鼓旅遊傘內銷北京、杭州、福州、泉州、桂林、南嶽等地,出口美國、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意大利等國及臺灣地區。出口量佔總產量的90%。

  划龍舟、吃粽子、懸白艾、菖蒲、戴香草驅五毒的端午節,在涓水河邊的花石是個隆重的節日。此外,花石附近盛產蒲薺。花石豆腐,細嫩可口。石壩米酒,頗為著名。傳統手工業產品“排頭禾鐮”亦很有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