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時間戳會成為區塊鏈不可篡改的重要條件?

在比特幣白皮書中,對“雙重支付”問題的解釋是因為在區塊鏈交易過程中不夠信任而產生的。中本聰在比特幣設想時提到了“時間戳”,通過時間戳能夠使我們的消費更加安全透明。


那麼,什麼是時間戳?它是怎樣工作的呢?

為什麼時間戳會成為區塊鏈不可篡改的重要條件?


01



什麼是時間戳?

時間戳(timestamp),一個能表示一份數據在某個特定時間之前已經存在的、完整的、 可驗證的數據,通常是一個字符序列,唯一地標識某一刻的時間。

現在我們使用的計算機系統中,時間戳具體是指從格林尼治時間 1970 年 01 月 01 日 00 時 00 分 00 秒(北京時間 1970 年 01 月 01 日 08 時 00 分 00 秒)起至現在的秒數。比如北京時間“2019-12-06 00:00:00”轉換為時間戳就是“1575561600”。

通俗講,時間戳就是服務器給數據塊加上時間的標記,並在當前數據塊上用哈希值打上時間戳,然後發佈在網絡中,證明在標識的時間刻度下這個數據是真實存在的。

它的提出主要是為用戶提供一份電子證據, 以證明用戶的某些數據的產生時間。在實際應用上,它可以使用在包括電子商務、 金融活動的各個方面, 尤其可以用來支撐公開密鑰基礎設施的 “不可否認” 服務。

02

時間戳系統原理

為什麼時間戳會成為區塊鏈不可篡改的重要條件?


可信時間戳已成為確立電子數據法律效力的重要技術之一。在全球信息化的大趨勢下,以計算機及其網絡為依託的電子數據,在證明案件事實的過程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電子數據具有脆弱性、易變性、隱蔽性、載體多樣性等特點,容易被複制、刪除、篡改且難以被發現。因此,電子數據在實際的司法認定過程中,很難準確鑑定其生成的時間以及內容的真實性、完整性。

1、用戶通過哈希算法對區塊中的交易信息進行加密,生成一個散列字符串;

2、用戶發出時間戳請求,時間戳服務器從項目區塊中提取哈希值;

3、時間戳服務器對提取到的哈希值和時間記錄進行簽名,生成時間戳;

4、生成的時間戳數據和交易信息綁定之後再返回系統,加入到哈希中。

03

時間戳的應用


為什麼時間戳會成為區塊鏈不可篡改的重要條件?


區塊鏈其實就是在點對點網絡上通過節點間的共識算法實現一個分佈式的時間戳服務。也就是說,利用時間戳,將各個區塊在時間上有序的進行排列,形成一根鏈條。

首先,時間戳扮演的是一個 “證人”的角色。不受任何人為因素影響,比傳統公信制度更可信。

其次,通過時間戳進行認證,有效避免數據信息洩露。

最後,時間戳本身的技術優勢就是為了證明先後順序,突出了區塊鏈技術在產權保護方面的巨大優勢。

在版權保護方面時間戳表現得非常淋漓盡致。藉助區塊鏈技術可以確保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作品上鍊後,作者提交的作品信息和作者信息等一一被記錄成區塊,並加蓋相對應的時間戳,當作品發生版權轉移時,會連同時間戳也附帶上,以此證明版權所屬問題,與此同時為交易雙方提供了合理有效的法律證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