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聯播》聚焦成都高質量發展 數據告訴你成都為什麼當之無愧

12月8日,央視《新聞聯播》推出系列報道“高質量發展基層調研行”,第一集以《11個季度8%增速,成都靠什麼做到?》為題,聚焦成都高質量發展,關注成都連續11個季度經濟增速保持8%以上的秘密。

《新聞聯播》聚焦成都高質量發展 數據告訴你成都為什麼當之無愧

《新聞聯播》聚焦成都高質量發展,圖為視頻截圖。

報道中,央視將鏡頭對準龍頭企業京東方。在京東方成都生產線,比頭髮絲直徑還要薄的第六代柔性顯示屏已經為企業帶來明年的訂單,明年產量將提升2-3倍。而產量的提高,多虧了周邊“鄰居”的幫忙。在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一枝獨秀”的大項目來了,政府就挖掘背後的產業鏈,通過精準招商形成產業集群。

報道認為,成都市政府思路的轉變,讓企業的好鄰居越來越多,圍繞一個龍頭,形成了從上游原材料、中游顯示面板到下游終端生產的全產業鏈,一個世界領先的產業生態圈正在形成,也吸引著更多的優質項目向這裡加速集聚。

成都的發展思路和發展經驗能給其他城市怎樣的啟示呢?鏡頭裡,觀眾看到了成都產業功能區繁忙的生產場景;鏡頭之外,記者的採訪手記給觀眾留下了更多深層次的思考:(成都)全市建設的66個產業功能區,不再是過去“撿到籃子裡的都是菜”,而是聚焦龍頭企業上下游的精準招商和企業培育。面對不斷加劇的外部挑戰,通過發揮協同效應,做優做強產業集群,最終提升產業鏈上每個企業的競爭力,激發的是整個經濟發展的動力。這無疑是在推動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進程中的有益探索。

數據

產業功能區引領工業經濟穩定發展

前三季度,成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0%,連續12個月保持在8%以上。八大特色優勢產業增加值增長8.2%,其中,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機械產業分別增長13.5%、11.6%。

除了產業功能區,激發成都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動力還有新興產業、新消費等新模式。

《新聞聯播》聚焦成都高質量發展 數據告訴你成都為什麼當之無愧

新經濟塑造城市發展新動力

成都市在全國率先成立新經濟發展委員會,統籌新經濟發展宏觀規劃,加快構建新經濟產業體系,著力培育新經濟產業生態,在全國首創“城市機會清單”機制,將新經濟與城市發展需求有機鏈接,為新興產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今年1-9月,成都新興工業產品產量較快增長,城市軌道車輛、太陽能電池、新能源汽車產量分別增長185.5%、110.6%、48.9%。高技術製造業投資佔比提高,高技術製造業投資佔工業投資比重達34.5%,比上半年提高0.3個百分點。尤其是,“企業總部經濟十條”政策效應持續顯現,新希望全球控股等總部企業紛紛落戶,在蓉世界500強企業達296家。

2018年,成都開始實施企業梯度培育計劃,“雙百工程”正式啟動。2019年,“雙百工程”繼續深入推進,1-8月新經濟百家重點監測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96.2億元,增長29.5%。市場主體較快增長,全市新增市場主體38.6萬戶,新增註冊資本11263.5億元,增長11.2%。

從資訊服務到外賣購物,從“掃碼支付”到“網上政務大廳”,成都新經濟的蓬勃發展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場景,也改變這座城市的氣象。

新場景新業態新消費構建新動力

伴隨著新經濟的發展,新的消費場景和消費業態應運而生,成為成都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另一個“動力”。

《新聞聯播》聚焦成都高質量發展 數據告訴你成都為什麼當之無愧

春熙路地處成都最繁華的市中心,是全國知名的“百年商圈”。全球逾85%的一線品牌和一大批時尚首店坐落於此,每天吸引了大量市民遊客前來。滑板表演、電競比賽,很酷、夠潮、有範的消費場景,讓這裡成為成都最有名的網紅“打卡”地。

在成都,像春熙路一樣的一個個國際化商圈正在悄然形成。以金融業為支撐的交子公園商圈、以文化味為浸潤的寬窄巷子商圈、以航空物流為載體的雙流空港商圈……人、物、資金流在這裡交織,高端要素和新興業態在這裡成型,成為推動經濟持續穩增長的澎湃動能。

數據顯示:2018年,成都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6800多億元。今年前三季度,成都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429.1億元,同比增長9.7%。其中,體育、娛樂、中西藥品、文化等品類零售額均實現兩位數增長;消費升級穩步推進,可穿戴智能設備、智能手機、新能源汽車零售額的增速分別高達196.8%、53.1%、457.3%。網絡零售較快發展,限額以上單位通過互聯網實現商品零售額527.3億元,增長10.8%,增速較上半年提高2.5個百分點。服務業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59.9%。

外貿領跑副省級城市 海陸新通道孕育新機遇

分析成都前三季度經濟數據,外貿數據也不容忽視。

據海關統計,今年1-10月,成都外貿進出口總值實現4736.1億元,同比增長18.9%,高於同期全國2.4%的整體進出口增幅,佔同期四川進出口總值的86.3%,位居副省級城市第二。前10月,成都外貿出口2683.6億元,同比增長24.4%;進口2052.5億元,同比增長12.3%。

《新聞聯播》聚焦成都高質量發展 數據告訴你成都為什麼當之無愧

載著“成都造”顯示器、發光顯示管、電極等電子零件和汽車配件駛向中亞、西亞和歐洲的中歐班列(成都)在今年繼續敞跑,目前國際班列開行數量同比增長近三成。統計顯示,成都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實現進出口額1178億元,增長18.3%,佔全市的比重為28.3%;對歐盟進出口總額增長42.1%。其中,對歐洲出口500億元,增長53.7%,佔全市出口比重21.4%。

新的機遇正在到來。今年8月,國家發改委印發《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的通知,提出將建設自成都經瀘州(宜賓)、百色至北部灣出海口的通路。對照《規劃》,成都將積極融入川渝、川桂等區域合作,將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促進南向開放合作,建設成都經瀘州(宜賓)、百色至北部灣出海口通路,形成西部陸海新通道的主通道。

隨著對東盟開放的通道形成,“成都造”開闢海外市場、參與國際分工的能力將會大大提升,內陸成都在國家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新格局中,發揮著新的區域優勢。

部分內容綜合自丨四川新聞網 成都日報 中國青年網 中國經濟導報 成都全搜索新聞網 成都商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