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聚焦成都高质量发展 数据告诉你成都为什么当之无愧

12月8日,央视《新闻联播》推出系列报道“高质量发展基层调研行”,第一集以《11个季度8%增速,成都靠什么做到?》为题,聚焦成都高质量发展,关注成都连续11个季度经济增速保持8%以上的秘密。

《新闻联播》聚焦成都高质量发展 数据告诉你成都为什么当之无愧

《新闻联播》聚焦成都高质量发展,图为视频截图。

报道中,央视将镜头对准龙头企业京东方。在京东方成都生产线,比头发丝直径还要薄的第六代柔性显示屏已经为企业带来明年的订单,明年产量将提升2-3倍。而产量的提高,多亏了周边“邻居”的帮忙。在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一枝独秀”的大项目来了,政府就挖掘背后的产业链,通过精准招商形成产业集群。

报道认为,成都市政府思路的转变,让企业的好邻居越来越多,围绕一个龙头,形成了从上游原材料、中游显示面板到下游终端生产的全产业链,一个世界领先的产业生态圈正在形成,也吸引着更多的优质项目向这里加速集聚。

成都的发展思路和发展经验能给其他城市怎样的启示呢?镜头里,观众看到了成都产业功能区繁忙的生产场景;镜头之外,记者的采访手记给观众留下了更多深层次的思考:(成都)全市建设的66个产业功能区,不再是过去“捡到篮子里的都是菜”,而是聚焦龙头企业上下游的精准招商和企业培育。面对不断加剧的外部挑战,通过发挥协同效应,做优做强产业集群,最终提升产业链上每个企业的竞争力,激发的是整个经济发展的动力。这无疑是在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有益探索。

数据

产业功能区引领工业经济稳定发展

前三季度,成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0%,连续12个月保持在8%以上。八大特色优势产业增加值增长8.2%,其中,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机械产业分别增长13.5%、11.6%。

除了产业功能区,激发成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还有新兴产业、新消费等新模式。

《新闻联播》聚焦成都高质量发展 数据告诉你成都为什么当之无愧

新经济塑造城市发展新动力

成都市在全国率先成立新经济发展委员会,统筹新经济发展宏观规划,加快构建新经济产业体系,着力培育新经济产业生态,在全国首创“城市机会清单”机制,将新经济与城市发展需求有机链接,为新兴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今年1-9月,成都新兴工业产品产量较快增长,城市轨道车辆、太阳能电池、新能源汽车产量分别增长185.5%、110.6%、48.9%。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占比提高,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34.5%,比上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尤其是,“企业总部经济十条”政策效应持续显现,新希望全球控股等总部企业纷纷落户,在蓉世界500强企业达296家。

2018年,成都开始实施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双百工程”正式启动。2019年,“双百工程”继续深入推进,1-8月新经济百家重点监测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96.2亿元,增长29.5%。市场主体较快增长,全市新增市场主体38.6万户,新增注册资本11263.5亿元,增长11.2%。

从资讯服务到外卖购物,从“扫码支付”到“网上政务大厅”,成都新经济的蓬勃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场景,也改变这座城市的气象。

新场景新业态新消费构建新动力

伴随着新经济的发展,新的消费场景和消费业态应运而生,成为成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另一个“动力”。

《新闻联播》聚焦成都高质量发展 数据告诉你成都为什么当之无愧

春熙路地处成都最繁华的市中心,是全国知名的“百年商圈”。全球逾85%的一线品牌和一大批时尚首店坐落于此,每天吸引了大量市民游客前来。滑板表演、电竞比赛,很酷、够潮、有范的消费场景,让这里成为成都最有名的网红“打卡”地。

在成都,像春熙路一样的一个个国际化商圈正在悄然形成。以金融业为支撑的交子公园商圈、以文化味为浸润的宽窄巷子商圈、以航空物流为载体的双流空港商圈……人、物、资金流在这里交织,高端要素和新兴业态在这里成型,成为推动经济持续稳增长的澎湃动能。

数据显示:2018年,成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6800多亿元。今年前三季度,成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29.1亿元,同比增长9.7%。其中,体育、娱乐、中西药品、文化等品类零售额均实现两位数增长;消费升级稳步推进,可穿戴智能设备、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零售额的增速分别高达196.8%、53.1%、457.3%。网络零售较快发展,限额以上单位通过互联网实现商品零售额527.3亿元,增长10.8%,增速较上半年提高2.5个百分点。服务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9.9%。

外贸领跑副省级城市 海陆新通道孕育新机遇

分析成都前三季度经济数据,外贸数据也不容忽视。

据海关统计,今年1-10月,成都外贸进出口总值实现4736.1亿元,同比增长18.9%,高于同期全国2.4%的整体进出口增幅,占同期四川进出口总值的86.3%,位居副省级城市第二。前10月,成都外贸出口2683.6亿元,同比增长24.4%;进口2052.5亿元,同比增长12.3%。

《新闻联播》聚焦成都高质量发展 数据告诉你成都为什么当之无愧

载着“成都造”显示器、发光显示管、电极等电子零件和汽车配件驶向中亚、西亚和欧洲的中欧班列(成都)在今年继续敞跑,目前国际班列开行数量同比增长近三成。统计显示,成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实现进出口额1178亿元,增长18.3%,占全市的比重为28.3%;对欧盟进出口总额增长42.1%。其中,对欧洲出口500亿元,增长53.7%,占全市出口比重21.4%。

新的机遇正在到来。今年8月,国家发改委印发《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通知,提出将建设自成都经泸州(宜宾)、百色至北部湾出海口的通路。对照《规划》,成都将积极融入川渝、川桂等区域合作,将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促进南向开放合作,建设成都经泸州(宜宾)、百色至北部湾出海口通路,形成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主通道。

随着对东盟开放的通道形成,“成都造”开辟海外市场、参与国际分工的能力将会大大提升,内陆成都在国家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新格局中,发挥着新的区域优势。

部分内容综合自丨四川新闻网 成都日报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导报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 成都商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