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走得了”到“走得好”,推动春运高质量发展

  “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有人曾这样形容中国的春运。

  “近年来,春运短短40天,我国已让30亿人次实现迁徙,日均7500万人次的流动。这相当于把全球1/2的人口在40天内集体迁移”交通运输部原党组成员、纪检组长杨利民表示,而平安顺畅的春运,是对一个‘流动的中国’最好的诠释。

  12月8日,由《人民交通》杂志社与深圳万顺叫车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下称“万顺叫车”)联合举办以“春运出行服务安全与智慧”为主题的“中国春运出行服务安全与发展论坛”暨“万顺叫车包机送大湾区建设者返乡过年公益活动”在深圳举办。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刚,北部战区陆军少将宋长青,广东省交通运输厅综合运输处处长、广东省春运办办公室主任翁兴根出席活动并致辞。

由“走得了”到“走得好”,推动春运高质量发展

  “再有20余天,2020年春运就要拉开大幕,人民群众对春运由过去最基本要求‘走得了’上升为‘走得好’的出行体验美好需求”李刚在会上表示,广东省作为外来务工人员聚集大省,节前返乡过年,节后进城务工的客流较集中。多年来,都是春运的重点地区。近年来,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春运出行条件得到较大程度提升。但,抢火车票难,经济负担重,回家的路途艰辛,仍是许多外来务工人员的一个痛点。

  春运期间,广东省将通过一些列措施,进一步优化服务形式,提升服务品质,让广大旅客出行更便捷、更舒适,翁兴根在论坛上说道。

  今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纲要明确指出,要推进出行服务快速化、便捷化,构筑以高铁、航空为主体的大容量、高效率区际快速客运服务,提升主要通道旅客运输能力。

  论坛上,杨利民就春运发展史与出行服务快速化、便捷化作了详实地阐述。上世纪50年代初到70年代末,由于我国物资稀缺、人口流动小,还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春运”。1979年,我国春运首次突破1亿人次。于此,春运在规模上打了中国印记。

  1980年后,改革春潮涌动大地,中国人口得以大规模流动。由于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存在,导致了内地农民流入沿海发达地区打工,大部分家庭却没有随之迁移的景象发生,“春节回乡团聚,节后返回就业地”的候鸟式流动是其真实写照。“农民工”成为春运主客流,规模呈几何数上升。民工流、学生流、探亲流、旅游流在春运汇聚,进而成为社会关注焦点。

  事实上,春运的起点和终点,连接的是两个不一样的中国。前者以长三角、珠三角为首,是前沿富饶之地;后者以川渝、皖豫为主,是后发地区、人口大省。东西发展差距较大,大量的务工人员流入涌出,构成了春运的基本面。

  1997年-2007年,国家对火车共进行了6次大面积提速,主要干线开始以“200-250公里/h”的准高速运行,中国铁路开启“风追时代”。2008年,中国第一条高铁线路正式通车。2017年,高铁时速达到350公里,稳坐世界第一宝座。

  据杨利民回溯,十年前,春运留给我们的深刻记忆,是看不到头的购票长队和一趟趟跑去窗口问余票的心酸经历。如今,随着春运运力增加,智能手机的普及,新技术应用的不断出现,“农民工”购票体验得到了大大改善。人们不必在寒冷的冬夜彻夜排队,不必一趟趟奔波在车站与住处之间。

  而2015年,春运人次同比出现首次下降。近4年来,一直稳定在30亿人次左右。春运人数增速放缓,这是中国从容应对的大前提。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也指出,到2035年,要将我国基本建成交通强国。基本形成“全国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

  从“走得了”到“走得快”,再到“走得好”,我国春运服务越来越注重细节与品质,杨利民如是说道。

  值得一提的是,会议末端,万顺叫车启动了“包机送大湾区建设者返乡过年公益活动”的仪式。据万顺叫车党委书记、董事长兼总裁周正清透露,该活动是万顺叫车和深圳航空合作,共包租13架次航班,从元月9日起到18日,分别从深圳飞往北京、重庆、成都、西安、郑州、合肥、无锡、杭州、武汉、济南、石家庄、南昌和南宁等13个城市,计划共义务送大湾区建设者2000多人返乡过年。

  人民日报原副总编陈俊宏、原国家发改委基础产业司巡视员宋朝义、全国公共交通学科首席科学传播专家王健、人民交通杂志社社长郑德岭也先后就论坛主题发表了演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