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他們都走了!我在新加坡經歷了生死...”

“2019年,他們都走了!我在新加坡經歷了生死...”


今天,已經是2019年12月了

你們在做什麼?

在國內,還是新加坡?


“2019年,他們都走了!我在新加坡經歷了生死...”





2019年,我們有太多的告別

有太多的人離我們而去

圖源:By Claire



回望這一年

我們的朋友圈和熱搜裡

有這些人離去的背影



“2019年,他們都走了!我在新加坡經歷了生死...”

1月,馮偉衷

28歲,新加坡演員,在新西蘭參加軍訓時受重傷身亡。


2月,卡爾·拉格斐,香奈兒的“老佛爺”設計師去世,享年85歲。

“2019年,他們都走了!我在新加坡經歷了生死...”

“2019年,他們都走了!我在新加坡經歷了生死...”

3月,四川省涼山州木裡縣雅礱江鎮立爾村地區發生森林火災,30名撲火英雄犧牲。


4月,阿怪,創作過《三天三夜》等金曲,45歲的資深音樂人因病去世。

“2019年,他們都走了!我在新加坡經歷了生死...”

“2019年,他們都走了!我在新加坡經歷了生死...”

5月,享譽世界的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去世,享年102歲。


6月,江靜娜

20歲的新生代模特,因病去世。

“2019年,他們都走了!我在新加坡經歷了生死...”

“2019年,他們都走了!我在新加坡經歷了生死...”

7月,查斯特·貝寧頓

美國傳奇搖滾天團“林肯公園”主唱,自殺身亡。


8月,森永愛

日本漫畫家,代表作《貧窮貴公子》等,病逝。

“2019年,他們都走了!我在新加坡經歷了生死...”

“2019年,他們都走了!我在新加坡經歷了生死...”

9月,喬安娜·賽恩斯·加西亞,30歲的西班牙女歌手,在演唱會煙火表演中發生爆炸事故身亡。


10月,崔雪莉被發現在家中身亡,她的好友具荷拉在41天后,也被發現在家中去世。

“2019年,他們都走了!我在新加坡經歷了生死...”

“2019年,他們都走了!我在新加坡經歷了生死...”

11月,35歲男星高以翔驚傳在錄製綜藝節目時,突然倒地昏迷後猝然離世。


12月,吉喆,33歲的中國籃球運動員,死於肺癌。

“2019年,他們都走了!我在新加坡經歷了生死...”



看著這一個個背影

我們不免格外感慨

到了我們這個年紀,深深體會到


生命的脆弱和珍貴


“2019年,他們都走了!我在新加坡經歷了生死...”


原來,我們這一代人

已經要開始面對這件事

一切都來的那麼突然,卻發現...


我們,還沒有學會好好告別

就已經開始經歷生死


在新加坡何嘗不是如此?

他們的經歷

是否也有你的故事?



在新加坡,我們也經歷了生死


@小柯


“得知三舅去世的那天,我第一次嚐到了

離別 真正的滋味。


家裡老人都挺長壽的,還健在。說實話長這麼大,我還沒有經歷過生死離別的滋味。


三舅罹患癌症的時候,正好是公司項目尾工,就是我最忙的時候。全家都知道我跟三舅關係好,就輕描淡寫了他的病情,但是我隱隱感覺到——該回去看看。


“2019年,他們都走了!我在新加坡經歷了生死...”


一回頭,卻看見了項目組加班的同僚們,看看推遲了婚期的小張,想想這折騰回國一趟的路程。


這些都讓我猶豫,這一個猶豫,就接到了親人去世的消息,我簡直不敢相信,之前視頻的時候,他還說自己好轉了。


我連買票趕回去的機會,都沒有......


那天晚上我一個人,走在下班的路上,家裡人都忙成了一片,我不知道自己該跟誰訴說,這一刻我才發現自己在海外,是多麼的孤獨。




想起小時候我騎在他脖子上玩,想起他給少年的我看大人的時尚雜誌,想起他在大學時和爸媽一起送我去外省讀書。


想起我回國結婚時,已經在新加坡工作了,只請了7天假,結完婚就坐著車奔赴機場。


他,就在後面戀戀不捨的追著我們的車,揮手告別...


那之後沒幾天,他就辦了新加坡的簽證來看我,他說太捨不得了,太想我。一切回憶都在我心中縈繞。



他生病時,我不是沒想過回去見見。但是,填寫leave form時,寫了家人生病......家人?還不是父母只是舅舅,我怎麼提交呢?如果我不在國外,可能就不需要面對這些了...



想起這一切,我真的無法釋懷。於是,我發了一個朋友圈,結果很多在這裡的朋友同事,都有相同的經歷。我問大家,我該怎麼辦?有人回我:放聲大哭。


那天晚上,在濱海灣迷人的夜色中,我照做了。



@向日葵盛放在南洋


80後人到中年,最近,我發現了一些變化。


首先是我自己的身體,熬個夜就會頭暈眼花,腰疼,心臟難受。再就是我父母,視頻的時候覺得他們老了,明顯沒有以前精神了。


果不其然,2019年最後一個月,我才知道父親生病了,做了一個很大的手術,他是已經完全康復的時候才告訴我。


因為,他不想讓我折騰回去。



其實,她也不知道就在不久前,我也暈倒在上班路上。前幾天都熬了夜,那天早上在地鐵上,眼前突然一黑,再恢復意識的時候,人已經被扶起來坐在座位上了,這件事我對任何人都隻字未提。


因為,我不想讓他們擔心。




我們都很默契的——彼此隱瞞。


細想了下,意外和明天哪個先到來,沒有人知道,你最愛的人甚至不會讓你知道。


今天見到的人,可能就是最後一面。人在海外更要學會珍惜啊,朋友們。



@小葉子


海外遊子在機場,沒人敢回頭。


因為一回頭,怕看到閘門外送行的親友,怕看到偷偷抹淚的媽媽,怕看到熟悉的家鄉。

怕回頭了就不想走了!


然而目視的前方,誰也不知道是不是最好的結局?但是既然選擇了,就要堅持到底。


父母,省吃儉用供我出國讀書,給我創造了好的條件,但是她自己沒有享受到這些;


我自己,到了我這一代,出國受了挺多苦,大家也都知道吧,說多了就矯情了;


但是,我的兒女,她出生就擁有好條件了,想到我為孩子創造的東西,就覺得挺滿足的。


每個人都有自己堅持的理由,只不過,看到一些事件的時候總不免心裡咯噔一下。比如,看到曾經熟悉的明星,突然離開了,看到年輕人因病離世了,就總會感慨。


他們還有那麼多的路要走。可是,不管銀行裡存款有多少個零,不管是多麼功成名就,不管是誰。


意外,疾病,都能讓一切——歸零。


*一位新華社記者突然走了,外套還搭在椅背上...


忍受孤獨去堅持奮鬥,又不免回想——什麼是最重要的?


事業很重要,移民很重要,打拼也很重要,家人更重要,但是哪一條路都沒必要“走到黑”。


我頓然領悟,我拼搏奮鬥,也是為了我愛的人啊。想家了?我就回家,這是一個成功的大人應有的資格和權利。但是可別像我一樣,衝動地買了票飛回家,發現爸媽和同學洗溫泉去了,我連家門都進不去,哈哈~



意外,疾病,命運。。。我們無法控制的事情太多了,別讓親情也成了其中之一。


人在異鄉拼搏了這麼多年,我們不禁思考——人生的下半場,我們拼搏的到底是什麼?



這幾年,我們經歷了生死,身邊的人開始離開。同時,我們也開始迎接新的生命,為人父母。


20多天之後,2019年就結束了,我們又來到了新的一年。我們還健康,我們還有一份值得去拼搏的事業,我們還有一盞燈在迎著我們回家,就很好了。



經歷了生死,我們更關心自己



抑鬱症,心源性猝死

明星名人的離世

身邊有人離開


其實也在警示著我們

去思考,去了解


心源性猝死:

在醫學上,心臟突發猝死不等同於心臟病,前者大部分潛在著心血管變窄、梗塞或是結構性的心臟問題,在病發前未被察覺,而急性的病變可能在數秒內發生,導致猝死。


“2019年,他們都走了!我在新加坡經歷了生死...”


抑鬱症:

心理衛生學院的最新全國性調查發現,新加坡地每七人中,有一人曾經患精神疾病。而最常見的三種精神疾病是重性抑鬱症、酒精濫用和強迫症。



除此之外

你也要了解這些:


最新數據顯示

中國人10大死因是

中風,心腦血管疾病,癌症等


“2019年,他們都走了!我在新加坡經歷了生死...”


新加坡人十大死因

稍有不同


“2019年,他們都走了!我在新加坡經歷了生死...”


當你總是說自己身體很好

覺得著自己很忙

卻沒空休息,沒時間健身鍛鍊時

疾病可能離我們並不遠


“2019年,他們都走了!我在新加坡經歷了生死...”


然而,一場病就幾乎可以“摧毀一切”

花光所有積蓄

毀掉一個家庭...



無論你是80後,90後

無論你在國內發展還是海外打拼...

從現在開始


關注健康

① 少熬夜



新加坡人睡眠嚴重不足,平日平均只睡6.3個小時,週末只睡6.7個小時,

低於全球平均水平。


美國睡眠學會建議成人每晚應保持7至8小時睡眠,以達到最佳的健康狀態。而且別熬夜,建議11點前睡覺。


熬夜會打亂人體生物鐘,使人的正常作息習慣被打亂,尤其可影響人體正常新陳代謝和內分泌機能,增加罹患癌症,抑鬱症等的幾率。


“2019年,他們都走了!我在新加坡經歷了生死...”

② 少生氣


還有,一定要保持開心,保持心情愉悅。


●習慣於自己憐憫自己,情緒抑鬱,甚至悲觀失望。好生悶氣(生氣時進食容易得胃癌)但不愛宣洩,性格內向。

●缺乏自信,對任何事情都不抱希望,自己感覺對所有的事物都無能為力。

●經受不住任何打擊,特別是失去伴侶或其他親人時無法擺脫痛苦的折磨。


這些負面情緒,不僅影響工作和學習,也會增加罹患疾病的幾率,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


“2019年,他們都走了!我在新加坡經歷了生死...”


③ 多運動
改變重口味


全球近20%的死亡與飲食有關,而在飲食導致死亡的統計表中,位列第一名的,竟是高鹽。麻小,擼串,火鍋,豆豉辣醬,辣條等,這些我們超愛重口味食物要適當減少了。


糖尿病也是新加坡一大健康殺手,全島都在減糖,大家也要控糖,少喝碳酸和高糖飲料,多運動。


“2019年,他們都走了!我在新加坡經歷了生死...”

圖源:柳葉刀,死亡人數風險歸因



“2019年,他們都走了!我在新加坡經歷了生死...”


努力和拼搏沒有錯

健康,也不是懶惰和逃避的藉口

是繼續拼搏的動力


也是今後每一個新年的

唯一入場券


“2019年,他們都走了!我在新加坡經歷了生死...”


最後,希望我們都健健康康的

快快樂樂的在新加坡

迎接2020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