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譜」濱州弘源堂《於氏世譜》之“世系源流考”

【編著注】本平臺發佈的所有家譜資料均不做考證,僅供宗親研究參考,如有不同看法和記載,請宗親撰文並提供佐證資料和大家分享,本平臺第一時間予以推送。由於歷史原因各支系家譜記載可能因為口傳、轉抄、損毀等原因造成記載出現不準確也是在所難免的,希望宗親用客觀的態度看待,切勿攻擊詆譭。

以下內容節選自山東濱州弘源堂《於氏世譜》。

「家譜」濱州弘源堂《於氏世譜》之“世系源流考”

一、稽於氏系周武王第二子邘叔後裔,以國為氏,省偏旁而姓於。《氏族大全》可證。

二、於氏一脈自河南沁陽遷居開封時間可能有三:戰國末期(公元前256 年前後);漢代(公元25年前後);魏晉南北朝時期(公元493年前後)。

三、據清咸豐元年(1851),十六世鸞公撰寫的“總修世譜續”載:“吾族之譜先人修之於前,雲江蘇鎮江府金壇縣,吾族之所自來也。迄後棲霞縣池(斥) 山寨與夫文登縣大水坡,莫不淵源可溯焉。自洪武年間海、潮、江祖始遷居濱邑。”

咸豐四年(1854),十七世化邦公撰寫的“於氏族譜敘”載:“歷考濱邑宗家譜牒,皆雲自明洪武一年,由山東登州府文登縣大水坡,兄弟三人扶老母趙氏遷居濱邑。”

據《(宣統版)金壇於氏族譜》載:道光二十六年(1846),金壇於氏十六世鳳韶公撰寫的“丙午重修族譜引”雲:“始祖樂善公一人遷居金沙(即金壇)迄今五百年來,保世滋大……。”由此可見,樂善公遷居金壇時間在元朝末年。

道光丙午(1846)年,金壇於氏續修宗譜主修、十六世鳳韶公記載:“舊譜以樂善公為始祖而所自出則有節度公、延津令、沁水令,三世但存官稱而軼其諱,俱世籍河南。沁水令生伯儀,伯儀生夔,夔生九思,九思生溱、渭、澤。渭生海、明調戌新安,是為新安派;澤生長子成,是為滁州派:次子仁,是為錢塘派。溱以父蔭為承務郎平江路同知,生一子曰山,即遷金壇之樂善公也。錢塘、滁州所載略同。”

“自遭金元兵燹,譜牒散軼,自樂善公始遷金壇南鄉之王母觀村,至六世契元公再徙邑之東里。”

康熙丙子(1696)年,金壇於氏十二世董醇在“續修家乘引言”載:“吾家派自中州,自樂善公徙居金沙之王母觀,而信四、庸二、庸五諸公世有隱德,越四傳而碧潭公,以鄉貢進士肇幵袍芴。”

據此.金壇於氏世系圖如下:

「家譜」濱州弘源堂《於氏世譜》之“世系源流考”

按照過去婚嫁年齡推算:九思公長子溱公約生於1288年左右,溱公長子山(樂善公)約生於 1308年左右,樂善公長子約生於1330年左右。

濱州於氏始祖在明洪武二年(1369)遷居濱邑,約當生於1350年前後,始祖父輩當生於1325—1330年間。

若樂善公為金壇於氏始遷祖,則濱州於氏始祖似應為樂善公後人(或許同時代亦有另外支於氏族人生活在當時的金壇縣),據金壇於氏十七世鴻謨公、喜霖公、鴻翥公、汝復公續編的《於氏家乘第一冊》“始遷王母觀前五代世表”載:

「家譜」濱州弘源堂《於氏世譜》之“世系源流考”

據“始遷王母觀前五代世表簡歷”載:恩二諱字缺,行恩二,庸一公子,居本村,任永樂初年提舉。娶潘氏,無嗣,生卒葬俱未祥。

本,字以道號碧潭,行恩三,庸二公長子,居本村,永樂初年以賢良貢入國學授嘉興府通判三次督交趾兵備,卒於途,以死王事,卹贈奉政大夫,嘉興府同知崇祀名宦祠。

椐此推算,恩二公、本公約出生於1380年前後。恩二公為庸一公子,本公為庸二公長子。庸一公、庸二公約出生1350 年前後,與濱州於氏始祖出生於同一年代。

若濱州於氏始祖為樂善公後人,則濱州於氏始祖海、潮、江應與庸一公、庸二公、庸五公、庸七公同世,同為金壇於氏第三世。

四、因戰亂焚燬,流寓播遷,我先祖名諱大多不能詳細記載,譜載我祖昆仲七人,祖海、潮、湖、河、淮、漢、江。明朝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祖海、潮、江扶母趙氏,自文登大水坡析居濱州;祖湖、河析居萊州濰縣;祖濰、漢居址不詳。

五、濱州於氏一脈三支各有譜牒。據光緒甲辰年(公元1904年),南支續修的《於氏世譜》“世系圖考”載:咸豐辛亥年(公元1851年),中支邀會議修總譜,因南支世譜迷失,世次盡失,遂按墓定世,南支“世系從茲錯誤”。咸豐壬子年(公元1852年),南支“舊譜數頁陳壁現出,始知進水祖、進表祖系九世, 原非十一世,因復遵舊,正訛以垂久遠”。據此,南支鸞公、連峰公為十六世, 而非中支、北支《於氏世譜》序中的十八世;南支煥章公為十七世,而非十九世, 南支鳳沼公為十八世,而非二十世。

中支、北支《於氏世譜》載,鳳沼公撰寫的“重修世譜序”中“光緒丙申, 宗支叔祖鑑三公以丁母艱,去職歸裡”一句,鳳沼公與鑑三公(即錫爵公,職名鑑三)同為十八世,而鳳沼公稱呼鑑三公為叔祖,也是按墓定世之誤所致。特此說明,以作昭示。

以上部分內容僅為推斷,供後世採擇。

(作者為弘源堂於氏十九世壽倫、二十一世永健,上述文章及圖片材料版權歸原作者和【于姓的天空】所有,未經同意引用、轉載發佈請註明出處,隨意篡改核心文字及版權歸屬屬於侵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