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亞:以園區建設為重點 推動固體廢物高質循環利用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三亚:以园区建设为重点 推动固体废物高质循环利用

北極星固廢網訊:作為全國首批11個“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城市之一,三亞市日前正式印發《三亞市“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實施方案》,標誌著三亞“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正式開啟。對於很多市民來說,“無廢城市”還是個比較新鮮的概念,但從《方案》內容來看,“無廢城市”諸多舉措卻與你我息息相關,也需要你我共同參與。為了提高“無廢城市”的知曉率與參與度,本報聯合市生態環境局開設《無廢城市有關你我》專欄,聚焦試點工作,共建美麗三亞,敬請關注!

《三亞市“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已於日前正式印發,方案中提到將以園區建設為重點,以工業旅遊為抓手,推動高質循環利用。能源與環保領域專家陳勇院士認為,垃圾能夠在一個工業園區內協同處置,而不是單一處置,單一利用,這是建設“無廢城市”的核心思想。“只有在一個園區內,才能實現所有固體廢棄物協同處置,才能夠最大化利用,如果單一處置成本必然會非常高。”陳勇說。

以項目建設助推循環經濟等新業態升級轉型

如何讓垃圾變成資源,讓城市更加文明?一直以來,三亞非常重視發展循環經濟,在循環經濟產業園區內已規劃、建設了一批垃圾處理基礎設施。目前已經建成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一二期、餐廚廢棄物處理廠等7個項目,實現生活垃圾、廚餘垃圾、建築垃圾、醫療垃圾等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

2018年,三亞啟動了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擴建項目建設。建成後生活垃圾焚燒處置能力達到2250噸/天,基本滿足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需求,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方案》提到,在循環產業園區內,還將建設生活垃圾滲濾液處理增容項目。建成後全市生活垃圾滲濾液處理能力可達1050噸/天,基本實現垃圾滲濾液的無害化處理;建設糞便處理廠。建成後城市糞便的處理能力達到100噸/天,基本實現糞便的無害化處理。

此外荔枝溝的報廢汽車拆解廠也將搬遷至循環經濟產業園,在循環經濟產業園設立固體廢物綜合處理基地,實現資源共享和行業共生。

完善各類垃圾收運體系,實現垃圾高效利用

實現垃圾減量和資源化利用,提高垃圾的利用率,除了在垃圾分類的源頭把好關,建立和完善垃圾的分類收運體系也是至關重要一部分。

《方案》提到,將新建、改造、規範再生資源(含廢舊輪胎)回收網點、集散市場。每個社區至少設置1個示範型回收服務點,每個區新建或改造1個分揀中心,負責收集社區回收站點和各區分揀中心的再生資源,及時進行分揀整理和預處理、集中分類儲存。通過市場運作,實現再生資源和生活垃圾分類網絡融合,提高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

同時,《方案》已明確將配套建設廢舊家電回收中心,通過廢舊家電的收集、貯存和轉運,利用市場運作,實現再生資源合理配置。

建設大件垃圾回收利用中心,並配套建立大件垃圾收運預約平臺。大件垃圾經適當拆解破碎後部分資源化利用,促進大件垃圾資源回收利用,減少生活垃圾焚燒廠的處置壓力。

建設園林垃圾處理廠,公園綠化垃圾就地就近粉碎回填利用,道路綠化垃圾在綠化樹枝粉碎場粉碎後漚肥再利用或作為生物質燃料,實現園林垃圾就地消化處理,減緩生活垃圾焚燒廠的處置壓力。

另外,還將加強建築垃圾收運處一體化處理,形成建築垃圾源頭分類、就近消納處理、運輸和產品資源化的全鏈條健全管理,提高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率。

加強危廢管理,初步建立危險廢物集中收集和跨區域轉運制度體系

危險廢物具有汙染性和有害性,如何收集、運輸和處置危險廢物,成為了“無廢城市”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方案》提到在建設“無廢城市”過程中,將制定危險廢物集中收集和跨區域轉運制度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建立社會源危險廢物集中收集和跨區域轉運試點工作機制,初步建立危險廢物集中收集和跨區域轉運制度體系,有效防控社會源危險廢物環境風險。

《方案》已明確將建立廢鉛酸蓄電池收集、暫存、轉運回收體系。開展鉛蓄電池生產企業負責任回收和跨區域轉運制度試點,基本形成廢鉛蓄電池規範化收運體系。

建立三亞市危險廢物收集和預處理的轉運中心,對全市範圍內危險廢物、有害垃圾進行收、運和分類等預處理的一體化管理,提升危險廢物處置能力建設和風險防範能力。

加強危險廢物規範化抽查和能力建設。組織開展機動車維修行業、高校及研究機構實驗室、醫療機構危險廢物專項執法檢查,嚴厲查處危險廢物違法行為,提高危險廢物規範化管理抽查合格率,提升危險廢物管理風險防範能力。

同時,培育危險廢物綜合經營許可企業。引入和培育一家危險廢物綜合經營許可企業,負責全市危險廢物收集、貯存、預處理,提高危險廢物收集和運輸效率,提升處置能力。

此外,還將完善三亞市企業環境信用評價制度。明確環境信用評價範圍、評價指標及評分方法、獎勵和懲戒措施,實行跨部門聯合獎懲,強化環保信用的經濟約束,完善環保信用評價等級與市場準入、金融服務的關聯機制。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