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營區:著力推動“五大融合”確保全會精神落地生根

市委六屆六次全會對東營高質量發展進行了明確的目標定位,謀篇佈局,重點工作安排路徑清晰,措施精準。東營區將堅決落實全會精神,緊緊圍繞新使命、新形勢、新要求,著力推動“五大融合”,確保全會精神落地生根。

產學研融合。東營區深入實施“創新型城市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統籌推進“一區一園一走廊”三大創新平臺建設,構建上下貫通、協同創新的產學研一體化格局。“一區”是東營高新區,作為全區一號工程,東營區積極爭取支持,力爭明年國家高新區創建獲得批覆。同時,加快“管委會+公司+基金+專業招商團隊”改革落實落地,發揮好5億元產業基金作用,打造東營區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支撐。“一園”是大學科技園,東營區將制定出臺吸引力強的特殊政策,面向全國石油高校、科研院所引進高端人才團隊。全力支持石油化工學院轉設和石油大學高等研究院、研究生分院和實訓基地建設,當好服務的“店小二”;加強與油田“五院一中心”對接,建立市場化交易機制,推動油田科技成果就地轉化。“一走廊”是油城創新走廊,東營區將提升勝利大學生創業園、中科創新廣場等“雙創”載體的承載能力、孵化能力,吸引高成長性的企業集聚,打造集研發、孵化、大數據、互聯網+、總部經濟於一體的城市經濟隆起帶。

產城融合。強化產業立區理念,堅持以產興城、以城聚產,推動產城融合發展。以東營高新區為龍頭,統籌帶動化工產業園、油地融合產業園協同發展,著力做優園區經濟。堅持走集群集聚集約的發展路子,制定扶持樓宇經濟發展的政策,以產業園區的模式打造特色樓宇,精準定向招商引資,做強樓宇經濟。迅速啟動廬山路南延工程,著手論證濰坊路工程,實施萊陽路貫通等工程,打通城市“斷頭路”,暢通道路“微循環”,並加快舊城片區改造,著力加快城市更新。同時,探索產城融合新模式,在產業園區植入生活功能,在城市社區植入產業功能,著力打造“政產學研金服用”的溼地型產業生態,推動生產生活互融互促。

產業融合。實施“服務業+”,積極引導社會資本投向配方施肥等項目,為農業現代化提供支撐;積極引入工業軟件、設計等服務業態,助推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加快發展消費新業態、新模式,並大力發展嵌入式養老、托幼和高端教育、醫療服務業,以高品質的服務提升城市吸引力。實施“人工智能+”,以石油裝備、石化產業為重點,深入實施“優勢產業集群+人工智能”三年行動計劃,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在研發設計、生產製造、運營管理各環節融合應用,建設一批智能工廠、智能車間,以新技術、新模式推動傳統動能煥發新新活力。實施“互聯網+”,鼓勵企業建設或融入工業互聯網平臺,構建設計、生產與供應鏈有效協同的產業體系,超前謀劃佈局“產業+區塊鏈”,並推動“互聯網+農業”,打通農業供應鏈、提升價值鏈。

油地融合。東營區堅持同心同向、互利互補,推動油地在更高層次、更寬領域實現融合融通、協同發展。深化人才融合,建立勝利油田高層次人才庫,探索地方企業與油田科研機構需求對接等路徑,讓區域創新源泉充分湧流;深化科技融合,鼓勵油地企業以智力投資等方式互相參股,打通技術壁壘,加快優質資源要素自由流動;深化社會融合,抓好油田移交小區維修改造,改善油田職工居住環境;深化產業融合,支持油田企業“退城入園”“退二進三”,為企業發展拓展新空間,並以油地融合產業園為載體,實施一批油地融合項目,促進區域產業振興。

城鄉融合。東營區堅持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切實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統籌推進農田保護、生態涵養、城鎮建設、村落分佈等空間佈局,加快空間規劃一體化。實施鄉村振興、旅遊富民三年行動計劃,促進農文旅融合發展,加快產業發展一體化。加大對農村道路、電網等基礎設施投入力度,實施好21項重點水利工程建設,改善農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加快基礎設施一體化。著力統籌城鄉教育資源配置,積極推動公共文化資源向農村延伸,建設緊密型醫療衛生共同體,加快公共服務一體化。紮實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深入實施生態環保和“四減四增”三年行動計劃;實施金融動能轉換三年行動計劃,加快金融生態迴歸;實施“創新社會治理”三年行動計劃,全面提升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加快社會治理一體化。

(記者 商雅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