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種蔗“痴人”盧文祥的甜蜜事業

國家糖料產業技術體系柳城綜合試驗站站長盧文祥

,不忘初心,數十年如一日致力於甘蔗研究,成果豐碩。柳州市委書記鄭俊康稱讚他為“柳州的袁隆平”。

12月10日,《人民日報》海外版刊發《種蔗“痴人”盧文祥的甜蜜事業/像甘蔗一樣 紮根泥土》,用一個整版報道他的事蹟。


「人民日報」種蔗“痴人”盧文祥的甜蜜事業

像甘蔗一樣 紮根泥土

柳州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糖料蔗的主產區之一,2019年全市糖料蔗種植面積115萬畝。今年58歲的盧文祥是柳州市柳城縣甘蔗研究中心高級農藝師,國家糖料產業技術體系柳城綜合試驗站站長,國家農業農村部糖料專家指導組成員。

  1991年與蔗糖業結緣以來,盧文祥便把搞甘蔗研究作為人生最高使命。近年來,他建立了具有柳城特色的“甘蔗霜旱脅迫選擇技術”和“甘蔗株型選擇技術體系”,並先後培育了桂柳一號、桂柳二號、桂柳05136、桂柳07500、桂柳07150等甘蔗新良種。其中,糖料蔗雜交品種桂柳05136已成為我國近年來甘蔗品種創新的標誌性品種,在廣西就佔了市場份額的1/3,在全國累計推廣面積達1000萬畝以上。

  因為全身心撲在甘蔗的科研項目上,盧文祥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甘蔗品種的培育上,別說雙休日,就是逢年過節,都極少在家裡。盧文祥妻子的侄女韋勤麗說,盧文祥這輩子就是個甘蔗的痴人,“從來沒見過他工休過,就連帶孫子都說:‘走,看甘蔗去!’”

  而盧文祥心裡想的,始終是“三農”的那些事兒。盧文祥說:“沒有一顆愛農村的初心,沒有一種紮根土地的毅力,什麼事也辦不成。”


「人民日報」種蔗“痴人”盧文祥的甜蜜事業

盧文祥在甘蔗地裡使用儀器測量甘蔗的含糖量。


「人民日報」種蔗“痴人”盧文祥的甜蜜事業

在柳城縣甘蔗研究中心前甘蔗地裡,盧文祥展示培育種植的甘蔗品種。


「人民日報」種蔗“痴人”盧文祥的甜蜜事業

盧文祥(右)和同事韋海華在甘蔗地觀察甘蔗長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