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這12個風口其中一個,你也能在北京二環買套房

移動端互聯網的傳奇十年

2009年,雷軍剛過完自己40歲生日,他已經辭去金山CEO職位兩年,他厭倦了這種躺著掙錢的生活,要決定重新起航。

他斷言“互聯網遠沒有達到它應有的高度,移動互聯網會創造更大的奇蹟”,他不想做推石頭上山的人,他要做一個先爬到山頂的人,做一個在山頂隨便踢下一塊石頭就能成功的人。這時距離他提出那個“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上天”理論還有五年。


抓住這12個風口其中一個,你也能在北京二環買套房

這一年新浪微博上線,兩個多月就突破百萬用戶,第二年底就突破5000萬用戶,“用140個字的圍觀改變了中國”,

這一年,淘寶總裁張勇一拍腦門把光棍節11.11定成了購物節,當時只有李寧、聯想、飛利浦等27個商戶參加,但是卻創造了超出平時交易量十倍的交易額,互聯網的聚合力量開始初現崢嶸。

這一年是2009年,國家正式發放3G牌照,跟雷軍一樣同樣認為移動互聯大有可為的還有一大批人,比如李開復、張小龍、王興……

當歷史大勢湧來的時候,千芳鬥豔、百舸爭流,就像狄更斯在《雙城記》的開頭寫道:“那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一個新時代開始了!

2010年張小龍連夜給馬化騰發郵件:“移動互聯網產生了新的社交方式,極有可能對QQ造成極大威脅,我們必須提前預防”。於是2010年11月張小龍帶著10人團隊正式啟動了微信項目,兩個多月後發佈了第一版本,開始了和小米手機米聊的戰爭,通過近一年的對抗,雷軍無奈折戟,在2011年8月7日發佈微博“捨得捨得,有舍才有得”,正式放棄米聊。騰訊的這場勝利彷彿已經預示了微信在幾年後成為中國社交網絡霸主的地位。

不僅是微信,2009到2019年,這十年留下了太多精彩與傳奇,依稀記得“凡客體”當年一年賣出3000萬件襯衫成為電商第五大巨頭;耳邊仍在環繞那句“我是陳歐,我為自己代言”的傳奇;“千團大戰”的燒錢戰爭仍歷歷在目……

頂峰之後,就是衰落,衰落之後,就是一個時代的終結。

“移動互聯網紅利結束了!”2016年底,李彥宏在烏鎮互聯網大會上語驚四座。

2009~2019,移動網民從1.5億增加到8.5億,人口增長紅利消失殆盡。2019年人均單日手機使用時長高達400分鐘,睡醒後三分之一的時間都花在手機上,流量紅利已經枯竭。而且BATT(百度、騰訊、阿里、今日頭條)公司的APP佔據了70%以上的時長,這表明給其他成千上萬家公司留下的時長僅僅20%多,這意味著再難出一個超級獨角獸了。

抓住這12個風口其中一個,你也能在北京二環買套房

“移動互聯網沒有機會了,該想的都想過了,該做的都做過了,失敗的成功的都已經有了定數,如果你告訴我一個移動互聯網的項目,我連看都不會看,因為已經無數遍看過類似的了。”投資大咖吳志勇如此說道。

模式創新型創業者在巨頭面前像一隻待宰的羔羊,毫無招架之力,移動互聯網的時代落幕了。


硬科技是下一個風口?

我們都知道現在是互聯網的寒冬,但那些頂級的企業家們早在兩三年前甚至更早就嗅到了寒冬的氣息,他們早已展開了更大的佈局——硬科技。

硬科技有一個有趣的說法:比高科技更高的技術。硬科技是中國科學院米磊博士2010年提出的概念:以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術、光電芯片、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智能製造等為代表的高精尖科技。

抓住這12個風口其中一個,你也能在北京二環買套房


硬科技是由科技創新構成的物理世界,不同於由互聯網模式創新構成的虛擬世界,是需要長期研發投入、持續積累才能形成的原創技術,具有極高技術門檻和技術壁壘,難以被複制和模仿。硬科技是對人類經濟社會產生深遠而廣泛影響的革命性技術,是推動世界進步的動力和源泉。

科技創新永遠是第一生產力,早在1957年美國的羅伯特·索羅早就研究發現:美國非農業經濟增長中,資本增加的效果大約佔生產率提高的12.5%,而技術進步的效果則佔88%。

那些早早動手的企業家們

IDG資本全球董事長熊曉鴿認為:未來要緊盯硬科技領域,包括5G網絡技術、人工智能、智能製造、自動駕駛技術、基因產業。

李開復曾表示:“中國將在硬科技領域領跑全球,其中將以人工智能為主,移動互聯網市場不足人工智能的十分之一。”

抓住這12個風口其中一個,你也能在北京二環買套房

技術帶來的經濟往往是不可估量的,硬科技領域就是未來十年、二十年的風口,誰能不動心?於是在政策的號召下,在大數據的分析下,那些企業家們、創投們早早動手了。

2019年12月初舉辦的“中國股權投資年度論壇“”投資交流盛會,“硬核科技、硬核實力”這一主題備受關注,那些中國頂級創投力量透露早已佈局了硬科技領域。其中賺過十億級以上的創投比比皆是,科創板上的公司背後都有他們的身影,選準項目熬得住就能收穫豐厚的回報。

就算是阿里巴巴也在2017年啟動了名為“NASA”的計劃,超2萬名工程師,500多位博士的的豪華陣容進軍硬科技領域,在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生物識別、區塊鏈等領域展開佈局。

在互聯網寒冬的背景下,那些資本家們早已開始享受下一場競賽的狂歡。

未來10年的12個硬科技趨勢

麻省理工創建的投資機構發佈了一份《2019硬科技圖景》研究報告,詳細分析了12個硬科技領域的投資趨勢。

抓住這12個風口其中一個,你也能在北京二環買套房

新材料領域的創業公司正走向成熟,可持續材料(如可降解生物塑料)、碳纖維、石墨烯都是重點應用方向,並且人工智能這一輔助工具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納米技術主要有三個細分領域:藥物發現/交付/生物技術集群,通用硬件和材料,以及電子元件/設備/儀器。預計未來幾年會有更多的資本注入此領域。

微電子領域投資持續增長,一旦開發出超越硅的半導體材料,整個行業將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量子計算目前處於極早期發展階段,與其他領域相比相形見絀,但勢頭和後勁很足。

人工智能,並未見識到真正的成熟的人工智能,現在已經被過度炒作了,但仍舊是值得關注的方向。

3D打印,也曾被過度炒作,新材料目前是該領域的前沿。

機器人與無人機,這算是蔓延最廣的科技了,高度自動化和能源問題是目前的主要難題。

自動駕駛,預計2026年,全球自動駕駛汽車市場價值會超過5000億美元,但目前障礙較多。

航天技術,新型衛星和火箭技術目前受資本關注最多,過去十年此領域投資激增。

農業科技,農業整個生態系統的各個細分領域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資本關注。

化學清潔,清潔領域的投資不斷增長,太陽能的代替能源、能源管理存儲、電動電池創新三大領域備受關注。

生命科學,生命科學的吸金能力一騎絕塵,目前主要是藥物和生物技術開發為主,癌症治療和基因研究是比較火熱的領域。

未來一定不止這12個領域,科技產生的變革往往是無法預測的,但商機總是留給有前瞻性眼光的人。

下一個10年的風口就在眼前,新風口蘊含著新的商業模式,人的認知、心態、價值觀也會隨之改變,25歲的你在未來10年真的能做到“三十而立”嗎?35歲的你在未來十年真的能明白“四十不惑”嗎?與其被時代牽著進步,不如主動出擊,就像壹創新商學的王曉芳曾說過:“成功的人,都是對未來早有預謀的!”

抓住這12個風口其中一個,你也能在北京二環買套房


2029年,你看著如火如荼、硬科技迸發的競賽,看別人賺的盆滿缽滿,心想“我怎麼不早入局,錯過了如此巨大的機會”,就像你錯過電商時代、共享經濟、自媒體時代一樣,錯過了下一個風口,你甘心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