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縣184個“空殼村”全部“脫殼”清零

南昌縣184個“空殼村”全部“脫殼”清零

12月9日,南昌縣三江鎮三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工人們正在對洗淨的馬蹄進行加工。近年來,該鎮馬蹄種植戶組成合作社,推動產業升級,提升馬蹄深加工水平,提高自身價值,每畝可增加經濟效益約1000元,帶動當地農戶增收。

(盧陽 記者 成奔 攝 高林福 南昌日報記者 黎姿)

冬野茫茫,天高地迥,成千上萬只鴨子正在剛收割完的稻田裡吃著掉落下來的稻穀。“南新鴨蛋之所以名聲在外,就是因為我們要求蛋鴨全部散養,杜絕圈養,全面保證鴨蛋質量。”南昌縣南新鄉九聯村第一書記應文偉站在村頭,看著稻田裡的鴨群你追我趕,鴨聲陣陣,喜不自勝,“農戶們來年的收入又有了著落。”

一年前的九聯村還不是這幅光景。

九聯村是一個濱湖村,下轄4個村小組、7個自然村,共173戶826人,是省級“十三五”貧困村。驅車經福銀高速南新收費站過去,還要半個來小時。“由於交通不便、資源單一,半數以上的村民都選擇外出打工,村民的收入來源主要是外出務工、種水稻、養鴨,村集體更是‘一貧如洗’。直到2017年光伏村站併網發電,九聯村每年才有近3萬元的產業收入。”村黨支部書記李永平說。

“2018年初,南昌縣263個行政村中,集體經濟收入在6萬元以下的‘空殼村’有184個,‘脫殼’勢在必行,迫在眉睫。”南昌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劉小紅表示。同年,南昌縣根據農村基層實際和發展潛力,制定詳細計劃,提出用兩年時間全面消滅“空殼村”的目標任務。

頭雁領航“添動力”,結合村“兩委”換屆工作,南昌縣將398名具備“雙帶”項目和能力的能人選用為村支書、村主任,市、縣兩級共選派39名年輕幹部到貧困村、軟弱渙散村、重點難點村擔任“第一書記”。

2018年10月,帶著任務,“第一書記”應文偉來到了九聯村。

“我們的鴨都是散養在稻田裡,鴨蛋品質很好,但是市場行情卻不行,每斤只能賣4塊3毛錢,連5塊的成本價都不到,愁得慌……”剛到村裡,九聯村楊家三組養鴨戶楊少春就找到應文偉,問其能不能幫忙找找銷路。

結合自身經驗,應文偉對楊少春的鴨蛋進行包裝,通過電商平臺和微信宣傳其散養品質,很快就以6元一斤的價格,將楊少春滯銷的鴨蛋銷售一空,助其增收2萬多元。

應文偉走訪瞭解得知,九聯村幾乎每家每戶都散養了鴨子,歲末年終正是鴨蛋上市的好時機,他首先想到的是把大家聚在一起,心往一處想,力往一處使。同村幹部商量之後,南新宏鷹綜合種養專業合作社正式成立,“南新九聯圩”商標註冊成功,應文偉帶著全村幹部群眾,與南新鄉的鮮蛋加工、大米加工、菜籽油壓榨等作坊合作,將村民的鮮蛋、稻穀、油菜籽收購過來,加工後再賣出去。

2019年,南新宏鷹綜合種養專業合作社銷售額達56萬多元,淨利潤15萬元。10月23日,九聯村召開脫貧攻堅產業分紅大會,11戶入股合作社的農戶參與分紅3萬元。“給農戶分紅後,村集體收入還剩12萬元,加上光伏發電的1萬元,今年村集體收入有13萬元。”應文偉說,未來合作社計劃引導群眾從事耐貯存、效益高的農產品種養產業,以擴大增收潛力和盈利空間。

“為實現‘空殼村’‘脫殼’,南昌縣堅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打好強班子、內挖潛、外引資等‘組合拳’。”劉小紅表示。

通過盤活資源“挖潛力”,變“閒產”為“資產”,南昌縣幽蘭鎮羅舍村利用廢棄的30餘畝磚瓦廠地,興建1000平方米的標準廠房,實現每年發包收入8.4萬元,變“輸血”為“造血”;東新鄉大洲村依託緊鄰新洪城大市場、倉儲物流需求旺盛的區位優勢,將安置房二樓改造為倉庫對外出租,吸引了一批物流企業入駐,年租金收益可達180餘萬元。

此外,通過招商引資“引外力”,變“被動”為“主動”;通過用活資金“增實力”,變“餘錢”為“生錢”;通過深化改革“激活力”,變“潛能”為“動能”等方式,南昌縣184個“空殼村”已全部“脫殼”清零,圓滿實現了集體經濟“空殼村”全面“脫殼”的目標任務。

“接下來,我們將把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鄉村振興的切入點和突破口,在‘空殼村’‘脫殼’清零、鞏固提升的基礎上,凝心聚力打造一批產業名村、經濟強村、小康示範村,加快實現農業農村基本現代化。”劉小紅說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