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房企們“熱衷於”擁有一家設計院

為什麼房企們“熱衷於”擁有一家設計院


01
楔子

最近有獵頭朋友找我,是一個河北房地產企業的設計院院長職務。雖然我在2家房企的下屬設計院供職過,具有一定的崗位相似度。但因為現在手上也有穩定的業務,所以無法成行。

​除了這家房企,我之前還收到過“金科”設計院的崗位推薦。雖然都拒絕了崗位,但是一個有意思的問題在我腦海中浮現。

為什麼房企們如此“熱衷於”擁有一家設計院!

這兩天我思考了下這個問題,但是沒有正確答案。只能換位思考,把自己當成老闆來考慮,為什麼需要了。

為什麼房企們“熱衷於”擁有一家設計院


02
優勢

擁有一家屬於自己的建築設計院,對於房企來說有不少的優勢。


首先,自有自方便。

我供職過的合生創展三盛宏業都有自己的建築設計院。老闆當初成立設計院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其他設計院讓他“等位”,他覺得耽誤他掙錢了。所以“一氣之下”,就成立了自己的設計院,做自己的地產項目。

碧桂園擁有自己的設計院,而且規模還不小。網上爆出的“要求當天設計出圖,40天開工,三個月開盤”,如果不是自己的“親兒子”,哪家設計院都會覺得這個老闆“瘋”了。

如果是自己的設計院,前期做好標準化,即插即用速度還是很快的,即使無法當天出圖,但一週內套用標準圖是沒什麼大問題的。


其次,標準和研發工作更保密。

房地產企業因為其高週轉的模式,已經有了金融屬性。一旦跟錢掛上鉤,很多工作就未必都能放在臺面上了。比如戶型設計的“偷面積”,雖然很多都是外部設計院在出圖,但是始作俑者多是房企“授意”的,而且無所不用其極!

另外標準化的工作也涉及到整個集團內部,不僅和房型和流程相關,其實還和造價息息相關。這樣敏感的內容也更適合內部“參詳”,不要流到外部去。

研發工作的就更不用說了,產品力就是市場號召力啊。綠城設計院的不管是法式大宅,還是“桃李春風”式的中式度假別墅,就因為其強大的研發能力,才出現瞭如此有號召力的“產品”,為綠城地產贏得了“品質地產”的美名!


標準化也好,研發也罷,這些工作雖然對於外部設計院沒什麼吸引力,但是對於一家房地產企業卻至關重要,所以更適合內部“偷偷”研習!

再次,平衡地產公司財務更自由。

房地產企業的資金使用量非常大,利潤當然非常可觀,但稅也不得了啊。所以很多企業通過財務籌劃,會使設計費籤的高一些,這樣地產公司交的稅就會少一點。因為設計公司是自有的,所以利潤無非是“左口袋到右口袋”!

最後,不可描述。

很多房地產企業都發展了二、三十年了。馮侖就在《野蠻生長》裡就談到了地產的“原罪”,我不知道這些依託於地產大佬的設計公司是否也有“原罪”!


為什麼房企們“熱衷於”擁有一家設計院


03

劣勢

凡是事物都有其兩面性。自有設計院給地產公司帶來這麼多“好處”的同時,也會有不少劣勢。


首先,“溫水煮青蛙現象”嚴重。

多數的地產自有設計院不太需要和市場上的設計院去競爭項目,因為老闆會“餵養”。所以,久而久之,這些設計人員也就失去了“競爭的能力”,我原來供職的三盛宏業就是屬於這種情況。

隨著競爭力的喪失,設計出來的“產品”從開始的差強人意到後面的不讓人滿意是必由之路。

各地區的地產大佬們可都有業績考核的,很多都是跟投了“身家性命”,可被你們耽誤不起。一次兩次之後,“逼宮”的好戲就上演了,內部設計院如果沒有老闆力挺,就等著被“邊緣”直至消亡吧!


其次,近親繁殖不利於“創新”。

我們的戶型產品其實是隨著國民經濟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變在不斷的變化的。舉個簡單的例子,以前我們客廳的功能基本是看電視,現在還有多少家是以電視機為中心的呢?

而內部設計院大多數時候以老闆“馬首是瞻”,根本無暇去做市場和創新的工作。院長只要把老闆服務好了,也就保證了“年薪百萬”。什麼創新能力啊,業務水平啊哪裡及得上老闆的“一舉手、一投足”啊。只有把“聖意”揣測好了,才能在“伴君如伴虎”的狀態下活的安生!

而設計院裡的人,也往往向上看,服務好院長就是最大的勝利。

最後,無法成為一家令人“尊敬”的企業。

我一直認為,不管企業大小,必須要有自己的企業文化。而一家內生的設計企業,沒有自己獨立的企業文化,也沒有自己的“企業品格”。只能依附於地產公司的“文化”,這是非常危險的。


為什麼房企們“熱衷於”擁有一家設計院

日本的壽司之神小野二郎的壽司店,即使店面只有10個座位,還沒有衛生間。但也不妨礙其成為一家“偉大”的企業。

他們只做熟客,還要預約很久才能排的上,可客人們就是“趨之若鶩”。


為什麼房企們“熱衷於”擁有一家設計院


04
建議

很多老闆都不是設計出身,思考設計的問題難免有些偏頗。所以寫建議的時候,我是把自己放在地產下屬設計院管理者的位置上思考的。不管下面的建議是否有效,姑且寫了再說吧!

首先,“走出去”戰略。

從只做內部項目到市場上去競爭,這就是“走出去”戰略。只有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才能讓管理者看得懂市場,看得清方向。設計院不能在做溫水中的“青蛙”了,要在“游泳中學會游泳”

但是這樣的舉措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老闆還是需要“扶上馬,送一程”的,不然“拔苗助長”,就把“苗”扼殺在“搖籃裡”了。


其次,學會“放手”。

多數擁有設計院的老闆,都表現出強大的“控制慾”。他們恨不得將他的“指令”下達到你的“毛細血管”裡。所以設計院要想獨立談何容易啊。


在這裡要表揚下宋老闆,“綠城設計院”這樣的奇蹟怕是不會再出現了。雖然宋老闆對“品質”無比的挑剔,但對“設計院的股份”倒沒那麼“苛刻”,所以成就了一個讓人尊敬的設計公司和一批思想自由的設計師!

所以,老闆能不能“放手”,直接決定了下屬設計院的命運

再次,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即使管理是相通的,但在不同的細分市場,專業還是發揮了一定的優勢。

所以在管理設計院這件事情上,尋找到一個既有專業背景,又有市場敏銳度,還有管理能力的院長是“成敗的關鍵”

當然這個“院長”的格局還不能太小,不能安於“一畝三分地”,還要勇於開拓,讓設計院擁有自己的“性格”和企業文化,向著“偉大”企業努力


最後,量力而行。

如果你們企業一年只能做百億,項目只有兩位數以下。那我建議不用倉促“包養”個設計院。太少項目不足以支撐一個設計院,老闆沒必要“趕時髦”,從外部採購“設計服務”更加的務實


為什麼房企們“熱衷於”擁有一家設計院


“狂熱”也許是出於“熱愛”

也許是一時的“時髦”

設計院擁有與否取

取決於企業的規模和“野心”

綜合判斷下吧

good luck!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