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之可惜、留著燙手:“威爾士親王”號航母若出售將落入誰手?

12月4日,英國朴茨茅斯港上人頭攢動,英國海軍官兵及其家屬、以及當地民眾雲集於此,共同迎接“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回港。此前,“威爾士親王”號航母已經在港內停泊,英國由此迎來了久違的雙航母同港停靠的場面,此般盛景自然成為了當日英國媒體的頭條新聞。不過,這可並不意味著英國海軍即將重現鼎盛時期的盛況。由於英國海軍持續精簡規模,“威爾士親王”號航母自從建造之初就有建造完畢後將不會服役而是直接封存的消息,近一段時間以來英國計劃將該艦出售給其他國家的說法更是不絕於耳。那麼,“威爾士親王”號能否外銷別國、又是否會有潛在買家上門“接盤”?一句話總結:“威爾士親王”號前途未卜,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留著燙手。

棄之可惜、留著燙手:“威爾士親王”號航母若出售將落入誰手?

圖注:英國朴茨茅斯軍港,英國皇家海軍雙航母聚首,場面讓英媒歎為觀止

潛在買家一號:巴西

巴西一直是英國海軍裝備的“鐵粉”,目前巴西海軍旗艦“大西洋”號兩棲攻擊艦即為原英國海軍的“海洋”號。對於巴西來說,維持一支具有一定規模的海上力量對其在拉丁美洲維持主導地位至關重要,特別是在“ABC三國(阿根廷、巴西、智利)”的海上競爭中意義顯著。巴西以往一直使用二手航母,在“聖保羅”號(原法國海軍“福熙”號)航母退役後目前面臨只能維持艦載直升機作為海上航空力量的局面,這顯然與巴西的國家定位和安全戰略不符。購買“威爾士親王”號能讓巴西立即獲得世界一流的海上航空作戰平臺,而且該艦是全新的航母、可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不考慮升級改造和延壽保養問題,因此雖然採購成本較高但長期分攤成本較低,對於巴西來說未嘗不是划算的買賣。

棄之可惜、留著燙手:“威爾士親王”號航母若出售將落入誰手?

圖注:海洋號是兩棲攻擊艦

但如果巴西購買“威爾士親王”號,就不得不考慮該機目前僅能供短距起飛/垂直降落(STOVL)戰機起降的問題。巴西目前沒有裝備STOVL戰機,且另行採購的可能性也不大。如果巴西希望為“威爾士親王”號配備常規起降戰機,則至少需要為該艦改裝攔阻索,若希望該艦性能完全得到發揮則還需要加裝彈射器。雖然“威爾士親王”號在設計之初就以搭載常規起降戰機為目標、艦體內也有預留空間、改裝起來難度不是很大,但這需要很大的一筆額外開支,巴西購買該艦的意願可能會因此大打折扣。另外,巴西有限的國防經費預算也很有可能成為英國推銷“威爾士親王”號的阻礙,目前來說巴西購買“威爾士親王”號的可能性仍然較低。

潛在買家二號: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作為英國的前殖民地,與英國關係相當密切,這對於澳大利亞海軍的發展形成了深遠的影響。歷史上澳大利亞曾經從英國購買過“墨爾本”號航空母艦(原英國海軍“莊嚴”號),但自1982年該艦退役後澳大利亞海軍已經有三十餘年再無新航母服役。為填補海上航空作戰能力的空白,澳大利亞海軍向西班牙訂購了兩艘“胡安·卡洛斯”級兩棲攻擊艦的改進型“堪培拉”級,目前兩艦均已服役。但相比於正規航母,“堪培拉”級航速慢、對固定翼飛機支持能力弱,僅能滿足STOVL戰機的一般任務支持需求而無法完全發揮戰機的作戰能力。另一方面,“堪培拉”級是澳大利亞海軍最重要的兩棲作戰力量,因此也不可能完全將該級艦當做航母使用。近些年來,澳大利亞周邊國家的海上裝備水平正在逐漸提升,如果澳大利亞需要維持在南太平洋的海上霸主地位,裝備航母或許勢在必行。

棄之可惜、留著燙手:“威爾士親王”號航母若出售將落入誰手?

圖注:墨爾本號航空母艦

相對於其他國際來說,澳大利亞或許是最適合接手“威爾士親王”號的國家。澳大利亞由於已經訂購了F-35A、此前也有過訂購F-35B的打算,因此可以直接沿用目前技術狀態的“威爾士親王”號。同時,由於澳大利亞與英國之間的特殊關係,若澳大利亞提出購買“威爾士親王”號,英國或許能夠以相對較為低廉的價格向澳大利亞提供該艦。對於澳大利亞海軍來說,獲得“威爾士親王”號的最直接阻力或許是需求,目前澳大利亞海軍的規模已經不小,且由於澳大利亞與周邊國家幾乎沒有海上安全衝突,因此對於當前的澳大利亞來說“威爾士親王”號充其量算是錦上添花,是否會敲定購買意向或許還需要澳大利亞方面的新計劃。

潛在買家三號:美國

美國是目前世界上擁有航空母艦數量最多的國家,但這並不代表美國的航母完全夠用。由於美國海軍的全球部署屬性,現有的“尼米茲”級和“福特”級擁有很強的作戰能力,但仍然無法擺脫出勤率的困擾。建造一艘大型航母需要至少五年的時間,而從目前美國海軍的發展情況來看,新建的“福特”級將用於替代“尼米茲”級、而非新增航母作戰力量。造成這一局面的重要原因是美國海軍能為航母分攤的經費預算有限,在要求維持355艘艦船規模的前提下,就更沒有額外預算能夠增添新航母。而“威爾士親王”號航母則為美國海軍提供了一條新的出路。從作戰能力上來說,“威爾士親王”號毋庸置疑不如美國海軍的重型航母,但該艦可以以租借方式獲得,所佔用的預算不多、卻能夠提供可觀的作戰能力。同時,由於“威爾士親王”號並非常規起降航母、而以搭載F-35B為設計標準,美國海軍可以以將其用於搭載海軍陸戰隊航空隊的F-35B來支援兩棲作戰為由爭取經費,

棄之可惜、留著燙手:“威爾士親王”號航母若出售將落入誰手?

圖注:“威爾士親王”號航空母艦

對於美國來說,租借“威爾士親王”號有雙重意義,一方面能提升美國海軍和海軍陸戰隊的實際作戰能力,另一方面能對維繫和加強美英之間的軍事同盟關係起到特殊作用,可以說是多方面都能獲得好處。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即便不談美國海軍是否具有引進該艦的意願,美國各軍種之間根深蒂固的矛盾也或許會成為“威爾士親王”號加入美國海軍的阻礙。美國海軍陸戰隊是與海軍並列的軍種,雖然同屬海軍部管理,但兩者預算各自獨立。若美國海軍以增強兩棲作戰支援能力為由要求為租借“威爾士親王”號撥款、甚至因此影響海軍陸戰隊的預算,海軍陸戰隊或許將不顧引進“威爾士親王”號將帶來的好處而阻止海軍租借該艦。

潛在買家四號:印度

印度一直自視為印度洋的主宰者,為實現控制印度洋的戰略目標,印度長期以來一直謀求建立強大的海上力量,其中航母是其海軍裝備建設中的重要一環。印度海軍曾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維持著雙航母作戰能力,但由於舊“維克蘭特”號(原英國“大力神”號)和“維拉特”號(原英國“競技神”號)兩艘輕型航母先後退役、首艘國產航母新“維克蘭特”號遲遲不能完工,目前印度海軍僅有“維克拉瑪蒂亞”號(原俄羅斯海軍“戈爾什科夫海軍元帥”號)一艘航母服役。雖然“維克拉瑪蒂亞”號作戰能力接近於兩艘退役的輕型航母之和,但該艦畢竟僅有一艘、使用靈活性不足,印度海軍必然不會對航母作戰力量的現狀感到滿意。目前來看,國際市場上能夠提供的現貨航母僅有“威爾士親王”號有外銷可能,如果印度希望儘快彌補航母作戰力量的空白,引進該艦並非沒有可能。

棄之可惜、留著燙手:“威爾士親王”號航母若出售將落入誰手?

圖注:“維拉特”號輕型航母

不過,印度對“威爾士親王”號的興趣,應該並不會特別高。雖然“維克蘭特”號距離服役仍然遙遙無期,但目前印度已經有了建造新一代大型航母的計劃,按照該計劃印度將依靠引進國外技術自行建造一艘排水量至少6萬噸、具有彈射器和攔阻索的大型航母,該方案顯然與“威爾士親王”號相沖突。如果英國希望印度購買該航母,印度可能會要求英國提供大型航母的相關技術作為前提條件,或要求英國對改造該航母提供技術指導,這未必符合英國的本來意願。另外,與巴西一樣,目前印度沒有任何的STOVL戰機,購買F-35B又不太划算(美國也不見得會出售),而將該艦改裝為適合目前印度海軍使用的米格-29K起降又需要加裝攔阻系統,耗費資金和時間想必也不會少,印度是否願意付出成本實在難說。

總結

棄之可惜、留著燙手:“威爾士親王”號航母若出售將落入誰手?

圖注:英國皇家海軍雙航母照,以後還能不能看到?

從前述分析來看,英國若出售或出租“威爾士親王”號航母,上述四國都有足夠充裕的理由引進該艦,但也有十足的理由將該艦排除在裝備計劃之外。而對於其他國家來說,可能有意願購買大型航母的國家英國幾乎必然會拒絕向其出口(如俄羅斯),其他英國不設出口門檻的國家又基本上都對大型航母沒有興趣。因此即便英國希望其他國家引進“威爾士親王”號,但最終或許也只能是推銷失敗而不得不將該艦封存。如果這一情況成真,“威爾士親王”號將創下世界上首艘建成完工但尚未服役即遭退役的航母的紀錄,這對於這個龐然大物來說實在不知道是命運的悲劇還是現實的嘲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