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古城東大街古玩市場

忻州古城東大街古玩市場

忻州的古城改造了三分一,現在已經初具規模。但是要如何進一步運作開發,是接下來比較重要的事情。以南城門和秀容書院和西街西門為主的已經連成了片,以東城門為主線的東街還有待進一步的規劃。這裡是以東城門古鐘公園南門以及古玩市場結合方式。一個風景區整體的開發,必然要配備其他各種相關的產業。

忻州古城東大街古玩市場

古玩也算是傳統產業,這裡面學問很多,有歷史、經濟、民俗、美術。這些物品見證了我國優秀的文化遺產的發展狀況。

忻州古城東大街古玩市場

近幾十年來,忻州城東的一些農民,開始做起了收古董的行業。慢慢發展成了一個強有力的古玩行業,他們從一開始的不懂,經過不斷的購買,再轉轉手出去慢慢的都變成了一些老玩家。

忻州古城東大街古玩市場

從歷代來看,比較有錢的都是一些收藏家,國外也是如此。前幾年的鑑寶欄目風行,各個媒體相互模仿,以及馬未都的講座。許多老百姓都拿起了家裡的老物件,做起一夜暴富的理想。各個大中城市建起了許許多多的古玩城,雖然看得都不太景氣。俗話說:“三年不開市,開市頂三年”,也充分能說明古玩行業的利潤之高。

忻州古城東大街古玩市場

忻州的有關方面,也是看中了忻州有許許多多的古玩家,與其他們流落外鄉(有許多的賣家都在外地買了房子),不如在家鄉發展。古玩市場也要天時地利人和,北京的潘家園成了國內玩家的首選,其他大中城市也不少,比如太原南宮市場,主要由於地處市中心交通方便,又是省會城市,每天到週末自然人不少。省內的一些賣家都要會聚於此。人流量首先是有了,其次就有了成交量。

忻州古城東大街古玩市場

忻州是一座小城,人流量不是很大,南來的北往的皆是過客。如何發展,看以後具體的實施辦法吧。

忻州古城東大街古玩市場
忻州古城東大街古玩市場

這種風箱是沒人要了,在過去,家家戶戶家裡都有。袁家村模式就是一個燒茶水拉風箱,也真夠拉風的。

忻州古城東大街古玩市場

在東街古鐘公園的東西,各建一個木牌樓,與古中公園南門合成三個木牌樓。

忻州古城東大街古玩市場

年畫都是那個時代的回憶,新印出來的沒人買。偏偏喜歡舊的,每個人都有一種懷舊情結,懷念那天真無邪的時光。

忻州古城東大街古玩市場

唱片經歷了百年,三人賺了多少錢,又在古董商裡轉了多少圈?實用功能已經失去了,但是他代表了那個時代的輝煌。

忻州古城東大街古玩市場

這是木耬種穀子用的,在古代社會,這種器物已經算是先進的。

忻州古城東大街古玩市場

自然界發展自有規律,順應潮流淘汰舊物,就因為這種古玩市場,把他們保存下來了。古代的東西基本上形成的垃圾很少,大多數都能舊物利用。這也是中華民族優良的節儉傳統,但是這個時代已經不太適應。雖然他們失去了用途,但是他們沒有失去歷史價值。任何事物都有存在的道理,不要進行強制的外界干預,才是自然界的生存法則。

忻州古城東大街古玩市場

最常見的是四方桌,上個世紀的時候婚喪嫁娶,擺酒席家家要用。現在這桌子上已經擺不下多少菜了,已經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