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鵬論:為什麼你努力追隨康波,仍然沒有賺到錢?

​經濟有規律,經濟無週期。


——坤鵬論

坤鵬論:為什麼你努力追隨康波,仍然沒有賺到錢?



一、為什麼努力追隨康波,仍然沒有賺到錢?

這兩天,有段話在朋友圈傳呀傳:

“最近很多年輕人都很焦慮,主要是之前尼古拉斯·金濤預言:

1985年之後出生的人,人生第一次機遇只會在2019年出現。

現在2019年只剩20天了,很多人在這一年勤奮拼搏,系統性學習了國產芯片、母豬繁育、華為供應鏈、無線耳機、電子煙、區塊鏈、垃圾分類等多領域跨學科知識,又是折騰房子又是折騰股票,甚至還有折騰空氣幣。

可是大家回顧今年,多半發現是一頓操作猛如虎,定睛一看原地杵……仍然沒有賺到錢……”

一直跟著坤鵬論讀下來的朋友,肯定對尼古拉斯·金濤不陌生。

他的真名叫周金濤。

被認為是中國對康波週期研究得最透徹的宏觀分析大師。

有著“週期天王”和“周天王”的美稱。

而“尼古拉斯”這四個字則取自於康波週期理論的創立者——尼古拉斯·康德拉季耶夫。

其實在康德拉季耶夫之前,也就是1896年,俄國學者帕爾烏斯最早指出了經濟增長中存在50~60年的長期波動現象。

1913年,荷蘭經濟學家範·蓋爾德林進一步說明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存在60年的大循環現象及其原因。

大約就在1922年前後,康德拉季耶夫萌生了康波週期的想法。

1923年,他發表了《關於世界經濟和經濟危機若干問題的爭論》一文,其中正式提到了長波假說。

1925年,他發表了一篇論文,應用1790年~1920年英國、法國、美國和德國等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中商品價格、利率、工資、對外貿易、主要原料燃料的產量和消費量等一系列經濟指標的變化,對經濟發展的長波進行了實證研究。

康德拉季耶夫指出,資本主義經濟不僅存在馬克思提出的7~10年長度的週期,而且存在50~60年的長週期,每個長週期又分為上升和下降兩個階段,各持續20~30年。

好幾年後,這篇論文被節譯成英文,以《經濟生活中的長期波動》為標題發表在《經濟統計學評論》上。

自此康德拉季耶夫被西方經濟學界公認為長波理論的創立者。

坤鵬論:為什麼你努力追隨康波,仍然沒有賺到錢?

1939年,經美國經濟學家熊彼特提議,世界經濟學界正式接受了“康德拉季耶夫週期”這一術語(也有人稱其為“康德拉季耶夫波”),普遍用它指稱經濟成長過程中的長時段波動。


康德拉季耶夫因此而享譽國際經濟學界,被尊為“長波理論之父”。

而周金濤之所以牛,據說就牛在他:

2007年,成功預測次貸危機,即所謂的康波衰退一次衝擊而聲名鵲起;

2013年,提出房地產週期拐點;

2015年,成功預測全球資產價格動盪;

2015年11月,成功預測中國經濟於2016年一季度觸底,大宗商品出現年度級反彈。

可惜時年44歲的周天王因胰腺癌於2016年12月27日去世。

他留有名言叫:“人生髮財靠康波”。

坤鵬論:為什麼你努力追隨康波,仍然沒有賺到錢?

二、2019年為什麼沒有應驗周天王的預測?

在去世之前9個月,周金濤曾有一場題為《人生就是一場康波》的演講,至今餘音嫋嫋。

2017年、2018年、2019年,每到年底年初,該演講就會被人們拿出來刷屏,接受焦慮的頂禮膜拜。

《人生就是一場康波》演講的主要結論和預測包括:

1.“每個人的財富積累一定不要以為是你多有本事,財富積累完全來源於經濟週期運動的時間給你的機會。”這就是“人生髮財靠康波”!

2.在一個60年左右的康波週期中,大多數人會遇到兩到三個大機會,如果生得逢時,可能會遇到三到四個大機會。

不過,第一次大機會因為上學或是剛剛畢業,大多數人會錯過或浪費掉它。

不出意外,人們在30多歲的時候會迎來第二個大機會降臨,此時抓住就抓住了。

到了40多歲,即使你有心迎頭而上,一無體力,二無助力,很難很難。

正如有人總結的:“一個人一輩子可能就是有一次練手的機會,和一次把握的機會,都錯過了也就是錯過了。”

3.如果一次機會都沒有抓到,一生將和財富無緣,只要抓住一次機會,至少是個中產。

正像有個段子所說的:40歲左右的人往往遇事很淡定,不是成熟閱歷深,只因人家已買房。

確實,40歲以上的人,按康波理論,人生真正的第一次機會在2008年(之前的互聯網潮大部分人剛畢業),如果那時候,買房買股票,人生會很成功。

4.85年之後出生的人,也就是現在34歲以下的人,註定人生大機會只能在2019年出現。

5.房地產週期的B浪反彈(指的是2015年~2106年那輪暴漲)會在2017年上半年附近結束。

如果你擁有一線城市核心區域的房地產,且不是自住房,應該在未來一年(2017年~2018年)之內賣掉。

周天王說:“賣掉這個房子後,你會發現可以買到好多很便宜的資產,這個性價比已經發生變化,這個就是你的房地產週期。不要以為房地產賣出去買不回來,這個世界上沒有隻漲不跌的東西。”

6.2019年房價會是一個低點,也是經濟最差的年景。

一個房地產週期的循環就是這樣,20年的循環,15年上升,5年下降。

2014年以後就不要買房了,所有漲都是熊市反彈,2015年~2018年是房地產的兌現階段。

7.2018年~2019年是康波週期最差的階段,一定要控制好風險,做好充分的現金準備,現金存量起碼要能挺住五年。

8.互聯網信息技術已經是最後成熟階段,當滲透到無孔不入的時候,基本就是它生命週期的最後階段,後面肯定是衰落趨勢。

總的來說,周天王極度不看好2016年以後的四、五年經濟,認為2019年最差、“萬劫不復”,資產價格斷崖式下跌,所以,才是85後們的人生大機會。

之後,經濟慢慢回暖,並遙指2022年。

這些個預測聽上去都有些道理。

但是,真要較真兒地對照,又發現不是那麼回事。

比如:2019年的大宗商品的價格並沒有像周金濤所預測的那樣走低,銅、原油期貨、鋅、鎳等,不僅沒跌,還微漲了,完全沒有出現千載難逢的抄底機會。

再比如:股市,2018年下半年到2019年年初,確實非常不好,但是2019年大部分時間裡,好股票們價格堅挺,大部分時間都很難有出手的機會。

還比如:房價,2018年~2019年,並沒有出現大跌,更沒有跌出歷史低點。

城市總均價跌幅超過20%的都不多見。

有些二線城市,甚至在這兩年還出現了階段性上漲。

而且,2015年~2107年的房市並不是周天王所說的反彈,而是真正的牛市,超牛!

所以,如果相信他所說,2014年後不買房,2019年再來抄底,錢的購買力萎縮了一半左右,更買不起了。

估計更可怕的是,聽了天王建議,賣掉一線城市的房子,等2019年,那……

信康波,得永生!

坤鵬論:為什麼你努力追隨康波,仍然沒有賺到錢?

當然,周金濤預測中還是有真知灼見的,比如:

“個人的財富積累一定不要以為是你多有本事,財富積累完全來源於經濟週期運動的時間給你的機會”,這段名言在2019年昇華為三個新段子:

一是“資本是助推你的,但最後你都得還回去!”

二是“上帝給我們贈送的每一份禮物,都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而就在年底它則變成了赤裸裸的——“靠運氣賺來的錢,終將再憑本事虧回去”!

2019年經濟壓力確實非常大,至少是2016年以後最大的。

不過,這些大部分屬於規律,就跟物極必反,盛極必衰一個道理,如果多跟蹤多思考,你也能做出類似的基本判斷。

如果聲稱做預測,關鍵就是要時間、地點、人物準確,要不然就不能算是預測。

有人說,你咋那麼矯情呢!

這話說的,當你因為聽信預測而虧錢,就不會這麼大度了吧。

就像周金濤的預言,關鍵部分基本都錯了,無論是全球的大宗商品走勢,還是中國樓市。

另外,對於投資來說,顛撲不滅的道理是,越早投資於優質資產越好。

俗話說,早起的鳥兒有食吃,這根本就不用預測,光那每年複利式增長的通膨率就能說明一切。

坤鵬論:為什麼你努力追隨康波,仍然沒有賺到錢?

三、為什麼周天王的預測最紅?

現實中,各種經濟學家、分析師整天價兒地預測來預測去,為什麼周金濤康波預測能技壓群雄,一直紅豔豔?

第一,有所謂的理論依據,且還是洋理論——康波週期。+10分

第二,有人人稱頌的神準佳績,儘管沒人關心是不是確有其事,或是運氣使然。+10分

第三,符合人們的心理。+20分

人們在吸收信息中常常會被個人信念和先入之見矇蔽。

傾向於相信和自己信念相符的預言。

比如:慢性悲觀主義者更可能相信發佈負面預言的經濟學家。

而這個世界上恰恰悲觀的人遠遠多於樂觀者。

坤鵬論認為,這裡面還隱含著藉口效應。

就是可以讓人們對自己的失敗找個外部藉口,這個藉口越大越冠冕堂皇越受人追捧和愛戴。

周金濤的預測可以為人們提供相當無敵的兩大藉口。

其一,運氣說,就是人生的大機會,絕大多數人特別特別喜歡這個藉口。

其二,週期最低潮,會很差很差,比如:坤鵬論最近就觀察到,有個朋友創業幾近失敗,他的朋友圈則充斥了各種負面文章的轉載。

我們完全可以猜到他在轉這些文章時心裡的潛臺詞:不是我不行,我很行,但外部環境如此差,我也回天乏術呀!

這就叫驗證性偏見,為了證明自己,就去拼命蒐集對自己有利的信息,躲避對自己不利的信息。

當失敗的人越多,相似的信息就會被越多引用、轉載、談論,這就是一傳十,十傳百,消息沒長腳,但人家是長著翅膀的!

第四,有人說,預測是群體思維的催化劑,這從另一面證明了,為什麼經濟領域的“預測家”如此之多,因為經濟和金融的最愛就是群體思維。+10分

第五,最後調進點巴納姆效應。+10分

巴納姆效應是一個心理學名詞,又叫福勒效應,或是星相效應。

菲尼亞斯·泰勒·巴納姆是美國著名馬戲團藝人。

他的表演之所以受歡迎,是因為節目中包含了每個人都喜歡的成分。

所以他能夠使“每一分鐘都有人上當受騙”。

這個效應則是1948年由心理學家伯特倫·福勒通過試驗證明的一種心理學現象。

後來,20世紀50年代,心理學家保羅·米爾以巴納姆的名字將福勒的實驗結果命名為“巴納姆效應”。

該效應認為,每個人都很容易相信籠統的、含糊不清的、一般性的描述。

就像算命和星座預測那樣,即使描述十分空洞,人們仍然認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哪怕自己根本不是那種人。

所以,不管是算命還是預言,只要加點似是而非,人們都喜歡的成分,巴納姆效應就會快速提升品質,讓更多人信服。

坤鵬論:為什麼你努力追隨康波,仍然沒有賺到錢?

四、為什麼不信康波週期了?

曾經,坤鵬論也非常相信週期論,相信周天王的預測,甚至還寫過相關文章。

1.人是最大的變數!

自從學過複雜性科學後,再來審視各種各樣的週期論。

坤鵬論發現除了用物理學可以解釋的週期外,其他所有與人的行為相關的週期,都絕對不可能有固定週期。

因為,只要是人參與的事情,都屬於複雜性系統,而複雜性系統並沒有固定的循環模式,它們的歷史不會重演。

這些系統為什麼會複雜?

關鍵就是人性是其中最大變數,人心似海深,永遠猜不準!

再加上改變世界和社會這樣的大事,主導者永遠都是一小撮精英,群體還能有個大數法則、群體效應之類的,如果是極少數人呢?他們最大的特點便是無法預測!

費迪南德·茨威格曾說過:“歸根結底,經濟學現在是、將來也始終是一門研究人的學問,在這門學問中,人具有至關重大的重要性,人具有各種美妙的可能性,人具有遠大前程,除非將人的心靈作為一個組成部包括進來,否則關於人的研究都不可能成功。”

約翰·斯圖爾特·米爾曾說過:“危機其實不關錢包的事,而是頭腦的事。”

就像康波週期,後來有不少經濟學家、科學家反覆論證,並沒有發現任何統計數據表明康波或其他任何經濟曲線的存在。

代頓大學的高級科研人員約瑟夫·馬蒂諾調查了現存有關康波的統計研究後,得出結論:“在數據中尋找重複性的週期結果令人失望。”

可以說,相信商業週期有些近乎迷信,類似於相信占星術和命理學。

康波自誕生後,就成為了大量錯誤預言的源頭。

比如:1979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一位系統動力學退休教授傑伊·福里斯特寫的《眼前的大蕭條》、1980年愛德華·科尼什出版的《80年代大蕭條》,他們都深信康波,並以其為依據預測世界將會再次遭受1929年一樣的嚴重蕭條。

但是,這些預言並沒有真正發生。

“從經濟動盪(即經濟繁榮和蕭條的交替)中遭受折磨最多的國家,往往正是在數十年裡社會財富和物質生活水平增長幅度最大的國家。”美國前著名參議員西奧多·E·伯頓說。

威廉姆·斯坦利·傑文斯在其《政治經濟學入門》中寫道:“……或許從表面看來這是一個自相矛盾的結論:當危機和蕭條剛剛發生的時候,我們也許會發覺,無論貨幣還是資本都是充裕的,而不是緊缺的。”

當然,我們也必須承認,如今世界各國日益嚴重的債務和極端的政府,已經阻礙了經濟的健康發展,形成了零和博弈狀態。

但是,真的沒有人知道如何、何時會爆發大蕭條,甚至這樣的無節制是否真的會在將來給我們帶來麻煩。

2.不要忘記這個世界存在隨機、偶然和運氣

人一直希望勝天,卻從來沒有成功過。

老天爺的脾氣誰也摸不準,經濟學家的週期論往往沒有考慮或無法預測自然之力!

這個變數雖然概率小,可是一旦發生就會造成乾坤大挪移。

這就是連概率論、博弈論等都不得不低頭承認的隨機、偶然和運氣。

3.預言會自我毀滅

有位美國專家說過:“人算的蕭條是不會發生的,同樣道理,人算的通膨也不會發生。”

我們必須始終牢記這樣一個重要事實,一項預言越是廣為接受,就越有可能變得不準確,這就跟股市中投資方法一樣,用得人多了,就會自我毀滅。

可以肯定的是,權威預測者的預言永遠不可能應驗,因為大眾接受了他們的預測,反而導致了預測的落空。

如果你相信他們的預測,就會採取相應的措施來保護自己,如此一來,你就幫著推了一把,使這個預言越來越對不上卯。

4.把趨勢規律當成預言

很多所謂的預測家並不是依靠科學,而是經常把過去的規律趨勢延伸套用到未來進行預測。

其中隱含的假設是未來將與過去一樣,周金濤對於互聯網的預測就是個典型代表。

但事實上,極少情況下,長期趨勢能導致我們提前數年得到可靠預報。

毋庸置疑,大部分趨勢都遵循S形的增長曲線,會經過三個不同的增長時期:產生、快速成長和成熟。

其中,成熟時期增長放慢、停止甚至下降。

不過,因為我們可能從來不知道趨勢的這三個時期何時發生,所以基於趨勢的預測可能極為不準確。

以週期為基礎的預言幾乎一定是錯誤的。

因為很少有現象是受定期的週期控制。

事件和現象可能會出現衰退和充溢,從而造成周期性改變的假象,比如:周天王所說的房市變化。

但它們並非定期漲落,波峰與波峰、波谷與波谷之間的間隔不隨時間推移而保持穩定不變。

所以,坤鵬論堅信,人類社會的社會系統呈週期性運行全都是徹頭徹尾的神話。

其中關鍵就在於,根本沒有自然法則在推動社會系統的行為,因為人類行為是不可預測的,沒有自然法則也就不會有固定的週期。

人生在世,特別是投資,就要像巴菲特那樣,堅信規律,但從不相信任何預測,最正確的事情便是,始終看好自己的股票。

坤鵬論:為什麼你努力追隨康波,仍然沒有賺到錢?

五、博弈論說:經濟學家預測越不同越好

之前坤鵬論對於經濟學家的預測還是陷入了二元論思維,無法預測,那麼所有預測都不是好事。

但是,在學習了博弈論後,我對這個觀點又有了不同的思考和認知。

就像有人總是批評經濟學們的觀點太多,他們說:“10個經濟學家有11種經濟觀點。”

尤其是在對經濟形勢的預測和判斷上,經濟學家之間往往分歧嚴重。

在某種程度上講,我們可以將經濟看做一個巨大的股市。

經濟學家就是那些股評家,當經濟學家各執一詞時,會造成股民們的投資決策比較分散。

有人判斷經濟形勢樂觀,有人判斷經濟形勢悲觀。

他們會各自按照樂觀和悲觀的預期調整自己的投資決策。

結果就是不至於使投資過於集中且迅速膨脹,也不至於使投資迅速萎縮。

這樣,經濟反而能比較健康地發展。

最怕的是,當經濟學家眾口一詞,就像股市預言家一聲令下“賣”,結果整個社會投資血本無歸。

因此,從博弈論看來,如果經濟學家有分歧,那不是壞事,是好事。

社會系統和自然系統有一個很大的區別就在於,人類的精神和信念是社會結果的重要影響因素,很多時候,如果全社會的人都採用一種信念模式,其實很可能是社會運行中最大的潛在危險。

請您關注本頭條號,坤鵬論自2016年初成立至今,創始人為封立鵬、滕大鵬,是包括今日頭條、雪球、搜狐、網易、新浪等多家著名網站或自媒體平臺的特約專家或特約專欄作者,目前已累計發表原創文章與問答6000餘篇,文章傳播被轉載量超過800餘萬次,文章總閱讀量近20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