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黑板了!廣西哪裡最容易發生地震?


敲黑板了!廣西哪裡最容易發生地震?


廣西的古籍中缺乏系統完整的地震資料記載,1850年以前的地震記述很少,只是到了最近100多年間,才有比較多的地震史料保存下來。


由於早期的地震資料嚴重缺失,近期的地震資料也不完整,使我們還難以看清廣西地震時空分佈的全貌。


敲黑板了!廣西哪裡最容易發生地震?

2019年11月25日靖西發生5.2級地震圖片來源見水印


廣西地震的地域分佈不均勻,有的區域地震頻繁,且強度較大,有的區域強震很少。近代廣西的中強以上地震主要發生在桂東南桂西北地區。


近100多年來,廣西境內曾發生20多次中強以上地震,幾乎全部發生在這兩個地區。1875年和1936年發生的2次6級以上地震亦發生在這兩個地區。


廣西地震的這種分佈格局是由廣西特殊的地質構造決定的,尤其與活動性斷裂的分佈有著內在聯繫。


構造地震的發生是地殼岩石破裂或原有斷裂活動的結果

這是大多數地震學家所接受的一種地震成因學說。


23萬多平方公里的廣西大地,地殼的厚度不均勻,地殼的總體態勢為東南薄、西北厚,並有兩條厚度變化稍大的斜坡帶。


在億萬年地球發展史上,這塊地殼歷經多期強烈的構造變動,已被許多深淺不一、縱橫交錯的斷裂所切割,岩層發生強烈的褶皺。

廣西境內的活動性斷裂主要有兩組:


敲黑板了!廣西哪裡最容易發生地震?

廣西主要斷裂帶及5級以上地震分佈圖。自治區地震局供圖


北西向斷裂主要

有巴馬—博白斷裂帶、百色—合浦斷裂帶、靖西—崇左斷裂帶、那坡斷裂帶


北東向斷裂主要有

合浦—北流斷裂帶、防城—靈山斷裂帶、桂林—南寧斷裂帶


這兩組斷裂的展布範圍佔據了廣西全境的大部分。


北東向斷裂主要分佈在桂東南,北西向斷裂主要分佈在桂西北。


正是這兩組斷裂的活動,導致廣西境內一系列中強及強烈地震的發生。


根據廣西的地質構造、斷裂展布和活動特點,以及強震分佈的歷史狀況,地震工作者認為桂西北和桂東南是廣西境內發生中強地震的主要場所,並劃定為地震重點監視區


近年來儀器觀測和地震現場勘察的結果表明,廣西部分地區有些小地震,震級雖小,但破壞力卻相當大。

這種小震級高烈度現象以河池地區最為典型。


如1980年7月13日都安拉仁地震,震級1.9級,震中烈度達五度強。該次地震使5戶人家土牆和室內地面開裂,震倒糞房1間,石山頂崩塌一角,落下滾石約20立方米。1980年8月25日宜山祥貝地震,震級2.0級,震中烈度達五度強,並出現六度破壞現象,祥貝鄉水泵站堤壩遭到破壞。


該壩長50餘米,震後出現長27.5米、寬5-27釐米的裂縫。類似這樣的地震並不罕見,某些中強地震也存在烈度偏高的現象。


廣西地震這種烈度偏高現象可能與震源較淺(只有幾公里深)、特殊的震源條件和地表覆蓋層對振動的放大作用等因素有關,地震工作者正在研究尋找答案。


除構造地震外,在廣西分佈很廣的岩溶地區,由於溶洞崩塌導致岩層陷落,並引起周圍地面振動,也常會成為災害。


前人記載這類事例頗多。


明萬曆六年(157年),桂林府臨桂縣江頭村田中土忽擁起,地裂丈餘,壓民房10餘間,大樹、大石皆陷入地。


清宣統三年(1911年),思恩(今屬環江縣)岜焚村地陷,全村淹沒。1983年1月,桂林穿山灘頭村3家農戶地裂且陷落,2戶牛欄、豬圈和1戶廚房倒塌,3戶住房牆體開裂。


這種岩層陷落並引發地面振動造成破壞的現象,多發生在岩溶地區,除塌陷區域的建築物和農田水利設施受破壞較重外,地面振動也能影響附近居民的安全,但由於崩塌體一般不太大且接近地表,引發的地面振動比 強烈的構造地震要輕得多,破壞範圍通常較為窄小。


想要了解更多有關地震的知識,請打開廣西地情網的地情資料庫,在地情資料庫搜索“地震”二字,海量資料等著你哦。


或者打開廣西防震減災網的防震減災專區,參觀數字地震科普館。


參考文獻:《廣西通志·地震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