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中國科學家 宇稱守恆定律被推翻

1956年 中國

宇稱守恆定律被推翻,使“宇稱不守恆”真正被承認為一條具有普遍意義的基礎科學原理

宇稱守恆定律,簡單的說,就是一種空間的左右對稱。在物理學中,這種“對稱性”就是指物理規律在某種變化下的不變性。例如,在實驗室做某一實 驗,你無論是今天做還是明天做,無論是今年做,還是10年以後做,只要實驗條件沒有改變,所得的實驗結果都應是一樣的。總之,時間和空間的 變化,不會改變物理規律的形式和結果。

宇稱守恆定律於1926年提出,在強力、電磁力和萬有引力中相繼得到證明,但在1956年被證實在弱相互作用中不成立。


你不知道的中國科學家 宇稱守恆定律被推翻

鏡像原子

1956年,科學家發現θ和γ兩種介子的自旋,質量,壽命,電荷等完全相同,多數人認為它們是同一種粒子,但θ衰變時產生兩個π介子,γ衰變時產 生3個,這又說明它們是不同種粒子。同年,美籍華人科學家楊振寧和李政道在深入細緻地研究了各種因素之後,大膽地斷言:τ和θ是完全相同的同 一種粒子(後來被稱為K介子),但在弱相互作用的環境中,它們的運動規律卻不一定完全相同,通俗地說,這兩個相同的粒子如果互相照鏡子的話, 它們的衰變方式在鏡子裡和鏡子外是不一樣的。用科學語言來說,“θ-τ”粒子在弱相互作用下是宇稱不守恆的。

在最初,“θ-τ”粒子只是被作為一個特殊例外,人們還是不願意放棄整體微觀粒子世界的宇稱守恆。此後不久,同為華裔的實驗物理學家吳健雄用一 個巧妙的實驗驗證了“宇稱不守恆”,從此,物理學上屹立不移三十年之久的宇稱守恆定律被推翻了,“宇稱不守恆”才真正被承認為一條具有普遍意義 的基礎科學原理。

這一發現,使楊振寧和李政道兩位博士獲得了瑞典皇家科學院195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你不知道的中國科學家 宇稱守恆定律被推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