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位專家談中國製度」應加快推動一次分配向農民工等勞動者傾斜力度

編者按: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系統總結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13個方面顯著優勢,全面回答了在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上應該“堅持和鞏固什麼、完善和發展什麼”這個重大政治問題。“經國序民,正其制度”,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我們說堅定製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斷革除體制機制弊端,讓我們的制度成熟而持久。”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究竟“優”在哪裡?要做到在守正中創新、在創新中守正,還應如何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中央廣播電視總檯中國之聲《百位專家談中國製度》,特邀百位專家縱論優勢、聚焦發展。今天(14日)推出:《應加快推動一次分配向農民工等勞動者傾斜力度》,解讀專家: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學術委員會主席宋曉梧。

開篇立論

在推動我國經濟向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加大收入分配改革力度非常重要。應加快推動一次分配向農民工等勞動者傾斜力度,二次分配要以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方向,深化社會保障制度改革,較大幅度提高包括個人所得稅、財產稅在內的直接稅,從而發揮二次分配平抑一次分配中差距的作用。

有問必答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將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上升為基本經濟制度,是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國情緊密結合,對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認識不斷深化的重要產物,是我們黨的重大理論創新,充分彰顯了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張力和活力。為什麼將“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上升為基本經濟制度?

宋曉梧:這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理論突破。收入分配本身就是個重大的問題,從經濟上來講,它是生產、流通、分配、消費四大環節中一個重要環節。當前在經濟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增長轉變的過程中,結構的調整,像投資和消費的比例,在這裡面收入分配都佔有一個重要的位置。如果消費不足,那麼經濟的發展很難得到可持續發展、高質量發展。從社會角度來說,它是關係到整個社會穩定的一個基礎。如果社會收入分配差距過大,根據古今中外的經驗,都證明社會是不穩定的。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收入分配差距問題,多次強調:“‘蛋糕’不斷做大了,同時還要把‘蛋糕’分好。”國家持續不斷推進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實行一系列縮小收入差距具體舉措,人民群眾收入水平得到大幅提升,收入分配關係得到明顯改善。值得重視的是,我國目前的收入差距仍然處於高位、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尚未形成、勞動收入佔比較低的問題仍然存在。收入分配改革應該如何發力?

宋曉梧:一次分配,要向勞動者傾斜,要做得更加公平,現在的分配差距還是比較大的。二次分配要儘量通過稅收、社會保障等其它稅收調節的手段,使一次分配的差距進一步縮小。

美國經濟學家西蒙·史密斯·庫茲涅茨曾經有一個假說:“在經濟未充分發展的階段,收入分配將隨同經濟發展而趨於不平等。其後,經歷收入分配暫時無大變化的時期,到達經濟充分發展的階段,收入分配將趨於平等”。這就是著名的庫茲涅茨曲線。以此為依據,有人認為,收入分配改革沒有必要,收入差距會隨著經濟發展而消失,對此,您怎麼看?

宋曉梧:以前我們一些人在運用這些理論的時候,片面強調隨著人均GDP的增長,收入分配就會逐漸地經過一個高的階段,達到共同富裕,只要GDP增長就可以了。現在看來這個理論不一定完全站得住腳,從上世紀80年代特別是2008年以後,就是美國的次貸危機、金融危機、歐洲債務危機以後出現的情況,可以說庫茲涅茨曲線基本失靈。美國人均都四五萬美元了,差距卻在不斷擴大,他們絕不是庫茲涅茨曲線。當然GDP增長是很重要的,但是同樣要高度關注收入分配差距的問題。

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鼓勵勤勞致富,保護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調節過高收入,清理規範隱性收入,取締非法收入。2018年國內中等收入群體首次突破4億人。我國將持續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增加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增加居民的消費能力,切實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中等收入群體對我國經濟到底意味著什麼?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哪些人群最值得關注?

宋曉梧:中等收入群體的倍增,對中國經濟意義非常重大,這樣才能扭轉投資消費的比例關係,能夠走到一個合理的格局下。過去很長時間是不合理的,我們投資佔的比重太大了,近些年投資雖然下降,但是消費增長的速度並不是那麼快,只是相對來說消費佔的比例大了。一個人從農村到了城市,他的消費慾望和消費能力都會提高,這就是我們經濟增長的一個潛力。我們不能把眼睛只盯在百萬富翁、千萬富翁,那些人是很少的。我認為應該特別關注的是農民工,農民工現在是2.8億人,佔了城鎮就業者的67%。因此,應該規範分配秩序,縮小城鄉區域行業差距。

數說優勢

數據顯示,1949年,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僅為49.7元,2018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8228元,名義增長566.6倍,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59.2倍,年均實際增長6.1%。1978年末我國農村貧困人口7.7億人,2018年末我國農村貧困人口減少至1660萬人,比1978年末減少約7.5億人;農村貧困發生率降至1.7%,比2012年末下降8.5個百分點。我國成為首個實現聯合國減貧目標的發展中國家,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這一系列輝煌數據充分印證著中國收入分配改革推進的成效。(記者張棉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