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夢想在北極冰層下展開獵殺

編譯:救兵

來源:俄“軍事政治分析”11月29日

美國夢想在北極冰層下展開獵殺

最近幾天法蘭西媒體對法國極地研究所預算削減了3.7%進行了連篇累牘的報道,並認為,這十分危險,因為目前對北極的覬覦已經從北極圈向南擴展得越來越遠。儘管法國通信、建築、運輸和能源企業在北極幹得熱火朝天,愛麗捨宮卻不想聲張。

愛沙尼亞申請加入由八國組成的北極理事會。除了波羅的海岸邊的沙丘,愛沙尼亞沒有其他海岸,卻因俄羅斯在北極加強存在“深受刺激”。四年前,瑞士作為“垂直北極國家”以觀察員身份加入北極理事會。原因很有趣:瑞士的阿爾卑斯山脈冰雪覆蓋,存在與北極相似的問題。如果這一理由成立,我也可以在瑞士之後加入北極理事會,因為我家廚房裡有一臺冰箱。

不僅歐洲國家紛紛要求加入北極理事會。中國也加強了在“北極俱樂部”國家的外交、科研、主要是金融存在。中國威海市的250萬居民已成為格陵蘭島雅各布港市民(僅有4500人)的友好兄弟,格陵蘭人喜出望外——北京許諾進行大量投資。

然而令西方媒體沮喪的主要場景是,目前只有俄羅斯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的破冰船船隊和冰天雪地條件下訓練有素、英勇善戰的部隊。如果不存在這一事實,瓜分北極易如反掌。因此迫切需要改變局勢。去年“為了遏制北方的俄羅斯”,2011年被撤編、曾在北大西洋橫行無阻的美國第2艦隊重整旗鼓。美國人手中的王牌——在世界各地實施秘密作戰經驗十分豐富。顯然,華盛頓致力於加強自己的潛艇部隊。由於美國四十年來從未建造過破冰船,為了建造一艘破冰船至少需要八年、8億美元——比俄羅斯、中國建造破冰船多出兩倍。因此,武裝到牙齒的核潛艇將是美國在北方高緯度地區推行民主的利器。

美國夢想在北極冰層下展開獵殺

東京“外交官”雜誌披露,美國通用動力已經獲得了建造首艘新一代“哥倫比亞”級戰略核潛艇的合同。前情報官員、現在的通用動力董事長諾瓦科維奇宣稱,新一代核潛艇將取代老邁的“俄亥俄”級導彈核潛艇。據預測,首艘“哥倫比亞”級核潛艇將於2027年建成,四年後擔負作戰值班。

“哥倫比亞”級裝備16枚“三叉戟ⅡD5”彈道導彈,在核反應堆不更換燃料的情況下可以連續服役42年。尺寸完全可以與“俄亥俄”級相媲美,但顯著特點是,不使用螺旋槳,卻採用噴水式推進器和核反應渦輪發電機驅動的永磁電動機。與“俄亥俄”級相比,新潛艇的噪聲要小得多。美國第四代多用途核潛艇用於在深水向敵人的潛艇發起攻擊,也可用於近岸作戰。除了彈道導彈,還可以配備無人潛航器、潛水員使用的閘室,攜帶吊艙或微型潛艇——總之,為了實施秘密作戰,應有盡有。

2019年美國海軍向國會提交的報告中指出,目標是2048年使潛艇的數量增至66艘(截止2018年底美國擁有51艘)。冷戰結束後,儘管核潛艇仍是捕殺敵方潛艇的獵手,但實施秘密偵察、監視、地形勘察任務變得更加迫切,經常需要悄悄投送、掩護特種部隊。“冷戰結束後戰略態勢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大國間的競爭愈演愈烈,對抗俄羅斯、中國的反潛作戰成為美國核潛艇部隊的主要使命”。

美國核潛艇有兩個主要的進攻方向——在北極針對俄羅斯,在亞太地區遏制中國。商業方面精打細算的美國當局不會像俄羅斯那樣輕易把老舊的“俄亥俄”級解體,而是會出售或租給自己的盟友——日本和澳大利亞。《國家利益》稱,這一創意“對中俄而言顯然是夢魘”。

俄羅斯海軍認為,未來“俄亥俄”、“弗吉尼亞”潛艇在巴倫支海、南中國海航行時懸掛哪個國家的國旗無關緊要。因為在北極方向,“北風之神-A”級導彈核潛艇早已嚴陣以待:2021年前“奧列格大公”“蘇沃洛夫大元帥”“亞歷山大三世皇帝”和“波扎爾斯基大公”就將群龍入海。更不要說噪聲很小、被西方稱為可怕“黑洞”的“華沙人”級柴電潛艇早已如過江之鯽。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