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永遠的謎題,馬龍·白蘭度

好萊塢永遠的謎題,馬龍·白蘭度

文 / 拾壹叔


好萊塢永遠的謎題,馬龍·白蘭度

自1950年登上大銀幕以來,白蘭度在其半個世紀的從影生涯中為觀眾塑造了無數經典形象,從《慾望號街車》到《教父》,白蘭度總共獲得過7次奧斯卡金像獎提名,兩度獲封影帝。

馬龍·白蘭度

Marlon Brando

美國影視演員

好萊塢永遠的謎題,馬龍·白蘭度


他,兩獲奧斯卡影帝

他,生活混沌的好萊塢“浪子”

他,晚景淒涼的落魄老人

他,孤獨一人黯然辭。
20世紀60年代,他的演藝事業一度走下坡路,票房號召力逐漸下降。直到大導演弗朗西斯·科波拉力邀他出演《教父》,才再度使他成為好萊塢最耀眼的明星。這部反映美國黑手黨家族的影片上映後引起轟動。
白蘭度把教父唐·維克托演得出神入化,塑造了美國電影史上最經典的黑幫老大的形象,充分展現出他爐火純青的表演才華,他因此再次捧走奧斯卡獎最佳男主角的金像。
馬龍的身後,遺留下一長串數字:1個不朽的角色——教父,5部經典的影片——《慾望號街車》《現代啟示錄》《巴黎最後的探戈》《碼頭風雲》《教父》;6個自殺的情婦;17個律師;大約25個不幸的子女;1100萬英鎊的鉅額債務。

上世紀50年代後期,就在白蘭度躊躇滿志、幻想光輝前途時,命運與他開了個玩笑,一場電影官司使他變得怪癖孤獨、沉默寡言,而其個人生活也因為放縱不羈而陷入混亂,成為好萊塢最出名的“浪子”。


在接下來的十多年裡,白蘭度幾乎在影壇銷聲匿跡,只有《叛艦喋血記》一片是他的成功之作,他自己創辦的電影公司也宣告失敗。

步入晚年之後,白蘭度先是減肥差點命喪黃泉,接著長子克里斯蒂安又在1990年槍殺了妹妹切耶內的戀人達格·德羅勒。雖然克里斯蒂安自稱事出意外,但最終結局是,克里斯蒂安被判入獄10年。
5年之後,切耶內仍然無法擺脫戀人被殺的悲痛,遂自殺求得解脫,當時年僅25歲。
而為了幫助長子洗脫殺人罪名,白蘭度更是傾家蕩產,欠下近億美元的鉅額債務,最後兩年只能靠演員工會的養老金度日,這次進醫院也是孤身一人———道不盡的淒涼!

好萊塢永遠的謎題,馬龍·白蘭度

“我就是我。如果必須以我頭撞牆來真是待己,那麼我願意。”

好萊塢永遠的謎題,馬龍·白蘭度



白蘭度在影壇的地位無人能撼,但是這位銀幕英雄在現實生活中卻上演著一幕幕的悲劇。一位導演曾當面斥責馬龍·白蘭度:“演戲你是個天才,可做人你卻是個大失敗者!”


白蘭度一生結過三次婚,前兩次都只維持了兩年,和第三任妻子泰麗塔在一起時,白蘭度一度認為自己找到了真正的歸宿,可是最終還是以離異收場。
除此之外,白蘭度還擁有過很多情人,他自己說共有9個,但是據傳聞至少有25個,這其中有6個情人為他自殺。
而他究竟有多少個子女,可能連他自己都說不清楚。更要命的是,所有這些子女都經歷著夢魘般的人生:有的反目成仇,有的一出生就是“癮君子”,有的被拋棄,有的被拒認。

一位影迷說:“在這個圈子裡面混,他已經備受折磨,我希望他在天堂能夠安息。”
也許就像白蘭度在影片《人魔島》裡說的臺詞一樣:“我在顯微鏡裡看到過惡魔的樣子,我已經把他用鏈條拴住了。”

———死亡帶走了白蘭度身上的歷史汙點,留下無數傳奇與經典作品待後人評說。

好萊塢永遠的謎題,馬龍·白蘭度

好萊塢永遠的謎題,馬龍·白蘭度

1950年,已經在紐約百老匯混跡了幾多年頭的馬龍·白蘭度來到了好萊塢,他要在這裡拍攝自己的第一部電影《男人本色》,演出一個因為下半身麻痺而住在醫院裡數月的退伍軍人。

他打算將自己的表演以一種更為寬泛的傳播方式帶給全世界的影迷們。

但是他失望了,在那個男演員們都表現得衣冠楚楚、道貌岸然的青澀年代裡,白蘭度那張揚而略帶侵略性的表演個性是絕對不被重視的。

這時期的製片商們往往都只是看中了他的俊朗形象、健碩身材,而決不是他那敢於展現男人粗野放蕩的過人膽識。所以,原本躊躇滿志的白蘭度一下子在攝影機前消沉下來,像一個受了委屈的動物一樣,在一遍一遍的NG中埋葬著自己的野性。

好萊塢永遠的謎題,馬龍·白蘭度

好在有了《慾望號街車》的問世,這個他早在紐約百老匯舞臺上就曾經幾度演繹過的主流戲劇。

對於馬龍·白蘭度而言,《慾望號街車》是他晉身於好萊塢最為難得一遇的好機會,但是他非常不喜歡劇中的那個角色,只是因為那個在費雯麗面前的角色“太像是一頭野獸,而不是人”,可是他侵略性十足的個性化演出方式,卻使得他得到了主流評論界以及影迷們極大的認同與反響。

時隔2年之後,伊利·卡司導演的《碼頭風雲》再度成就了他,這部敘述碼頭工人苦難生涯的電影,令白蘭度舉起生平第一座奧斯卡最佳男演員獎盃。

好萊塢永遠的謎題,馬龍·白蘭度

為了能夠成功扮演了這樣的一位碼頭搬運工,他還親身去碼頭親身體驗生活,真正當起一個搬運工,因此他還真的與流氓們動了手,以至於被酒瓶打破了額頭。

他將這個角色飾演得有血有肉,使之成為美國中下層工人的光輝代表。30歲的他終於在而立之年贏得奧斯卡金像獎的殊榮,真正開始了自己的一番“王者之路”。

自1950年登上大銀幕以來,白蘭度在其半個世紀的從影生涯中為觀眾塑造了無數經典形象,從《慾望號街車》到《教父》到《現代啟示錄》到《巴黎最後探戈》,白蘭度總共獲得過8次奧斯卡金像獎提名,兩度獲封影帝。

好萊塢永遠的謎題,馬龍·白蘭度

《紐約時報》這樣評論他:“這位極具叛逆色彩的巨星用他的演藝才華照亮了整整一個時代,甚至永遠地改變了電影表演藝術的風格,但另一方面,他的偏執和古怪的個性,使得他早早就顯示出來的表演天賦並沒有完全達到極致。”

白蘭度青春期的叛逆一直貫穿他的一生,甚至愈演愈烈。

他總是與好萊塢格格不入。

他經常穿著牛仔褲參加豪華高尚的聚會,肆無忌憚地侮辱製造影星傳聞的專欄作家,誇耀他喜歡黑膚色女人的癖好,甚至喜歡在別人面前脫下褲子炫耀自己肥大的臀部……

他所作的一切都觸犯了好萊塢的道德禁忌。

事實上,他討厭好萊塢,他曾賭氣說:如果不是為了錢,我為什麼要呆在這裡?所以,惟有破壞,他才覺得心安理得。

好萊塢永遠的謎題,馬龍·白蘭度

上世紀60年代,白蘭度參與了美國民權運動,尤其熱衷為美國印第安人爭取權利。

1973年,獲得第二座奧斯卡獎的他甚至不願出席頒獎禮,而派出印第安人小演員出席發表政治講話,引起軒然大波。

不管你熱愛他還是憎惡他,他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叛逆者和背德者。

好萊塢永遠的謎題,馬龍·白蘭度


對於所有與馬龍·白蘭度合作過的人來說,他是一個充滿矛盾的複雜個體。
他在電影上的成就與他桀驁不馴的個性密不可分,但是正如一位導演所言,在演戲上,馬龍是天才,但他做人卻相當失敗。

好萊塢永遠的謎題,馬龍·白蘭度

對於愛過他或被他愛過的女人們來說,馬龍·白蘭度乾脆是一個惡魔。

他與第一任妻子安娜的奪子戰爭始終沒有停歇過,可以說,那些充斥於記憶中的爭鬥,直接導致了兒子克里斯蒂的悲劇人生。


1960年,《叛艦喋血記》在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島拍攝,馬龍看上了當地女郎塔麗塔,卻跟比他年長7歲的演員莫維塔奉子成婚。這段婚姻很快名存實亡,不久後,馬龍讓塔希提土著塔麗塔通過人工授精生了他的女兒,卻只是以此來向印第安人表達他對他們的友誼……

好萊塢帶給了馬龍金錢、榮耀、名聲,也讓他看到了虛偽、浮誇、骯髒。他只能演電影,卻渴望過一種遠離電影的生活,於是他把目光轉向了電影之外的世界,關注貧困兒童,關注印第安人……

無論如何,直到人生的暮年仍活躍在大銀幕的馬龍·白蘭度,在電影藝術上的影響力,都是無可辯駁、不可替代的。

40多年後,觀眾在不同類型的新電影中仍可看到導演或演員向馬龍·白蘭度的《教父》致敬的原因。比如《一步之遙》,再比如《瘋狂的動物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