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中最怕冷的八種動物,第一位在盛夏會被凍死


燙鼠:希臘維庫拉熱泉中有一種燙鼠,因常年生活在90度以上的高溫泉水中而適應了那樣的特殊環境,即使把它們放在沸騰的開水裡它們也能活潑地浮上潛下、東遊西竄,一點都不怕燙。有一位商人曾捉到三隻燙鼠,因為不知道燙鼠的習性,結果在炎熱的盛夏,有兩隻都被凍死,另一隻還是被放到暖水瓶中才得以倖存。

蚯蚓:蚯蚓在冬天會鑽到地層深處的非凍土層,進行冬眠越冬。蚯蚓在溫度低於20度左右時就會停止生長,開始冬眠。來年春天暖和了,它們又會活動起來。

鱷魚:鱷魚生存的氣溫環境不能低於15℃,否則會被凍死。爬行動物到了冬天由於自身不能提供足夠多的熱量,僅僅是靠外界自然的熱源來保持自身的身體溫度,從而保證體內酶的活性和生化反應的順利進行。

蝸牛:在寒帶和溫帶高緯度地區,隨著冬寒的到來,蝸牛居住環境溫度的下降、植物的枯萎而引起蝸牛的冬眠。當氣溫降至14℃以下時,蝸牛就開始分泌乳白色黏液膜將螺日封閉進入冬眠。

青蛙:青蛙常棲息於河流、池塘和稻田等處,主要在水邊的草叢中活動,有時也能潛伏到水中。大多在夜間活動,以昆蟲為主食,也取食一些田螺、蝸牛、小蝦、小魚等。當氣溫降至10~12攝氏度時,蛙類大多已進入冬眠狀況。

烏龜:烏龜是變溫動物,生活受環境氣溫的影響較大。當氣溫在10℃以下時,烏龜靜臥於池底的淤泥中或臥於覆蓋有稻草的鬆土中,不食不動,進行冬眠,這時它的新陳代謝非常緩慢和微弱。

蛇:每當冬季到來,氣溫降到7-8℃時,蛇就開始選擇高燥地帶的洞穴、樹洞和岩石縫隙作為蔽身之地,進入冬眠。冬眠時,往往有幾十條或成百條同種或不同種的蛇群集在一起。

刺蝟:刺蝟也是會冬眠的動物,它在溫度低於7度開始冬眠,冬眠可長達4-5月,冬眠時體溫下降,生理機能減弱,冬眠時最好處於安靜環境,如果冬眠提早結束可能會導致它活活餓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