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建邦: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鄭建邦: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經濟觀察網 記者 萬敏 12月14日,第二十一屆北大光華新年論壇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務副主席鄭建邦出席論壇並發表主旨演講。

即將過去的2019年,中國經濟面對的形勢極為嚴峻複雜。“面對錯綜複雜的局面,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事。”鄭建邦表示,近年圍繞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我國優化營商環境改革力度更大、精準度更高、節奏更快,成為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推動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之舉。

根據世界銀行報告,我國已連續兩年進入全球營商環境改善幅度最大的經濟體行列:去年我國從上期的第78位躍升至第46位,大幅攀升了32位;今年再次以15個名次的躍升,首次躋身全球營商環境前40名。更為重要的是,營商環境的改善激發了市場活力、增強了內生動力、釋放了內需潛力,已成為我國有效應對經濟下行壓力、推動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之舉。

“應該看到,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鄭建邦說,當前我國營商環境仍有一些突出短板,與國際先進水平對標仍然存在差距,打造社會期待的一流營商環境依然任重道遠。

鄭建邦強調,不斷優化營商環境,要繼續緊緊扭住簡政放權的“牛鼻子”,以更大力度推進“放管服”改革。要進一步拓展優化服務範圍、提升政務服務效率,推動簡政從減事向減負、減支延伸;要進一步壓減負面清單,降低市場準入門檻,推動放權由下放向放開、放活轉變;在自由貿易試驗區開展“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試點基礎上,進一步將這項改革向縱深推進,著力“照後減證”和精簡審批,重視並著重解決“准入不準營”現象;完善政府清單分類管理制度,更注重進一步完善政府部門權力清單、責任清單、行政許可證明事項清單、市場準入負面清單等各類清單之間的銜接性、一致性。

不斷優化營商環境,要規範和創新監管執法,為創新創業提供生長沃土。當前,產業變革與中國經濟轉型正發生歷史性交匯,各類融合性新業態層出不窮,要落實對新興產業的包容審慎監管,適應技術快速迭代的發展規律,激勵創新創業,增強新動能對經濟的支撐力。推動建成“互聯網+監管”系統,以提升能力和規範執法保障公平公正監管,增強監管的預見性、實時性和精準性。重視加強執法標準建設,增強執法過程和結果的透明性。

不斷優化營商環境,要堅持問題導向,切實增加市場主體“獲得感”。營商環境好不好,企業感受最敏銳。既要對標國際先進,也要摸準市場主體辦事的“堵點”“痛點”,瞄準信貸、企業破產、跨境貿易等薄弱環節,精準施策、集中發力,出實招、補短板,推出有針對性的改革舉措,著力破解制約營商便利化的痼疾,在持續解決問題中不斷把改革引向深入。進一步治理違規涉企收費,堅決糾正基層反映突出的侵蝕減稅降費紅利、“任性用權”破壞營商環境、懶政怠政等問題,進一步將改革紅利落到實處,讓企業輕裝前行、加速奔跑。

不斷優化市場環境是項系統性工程。歸根到底,要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加強制度建設和制度執行,釐清政府和市場、政府和社會關係。完善公平競爭制度,清理糾正在行業准入、資質標準等方面對不同所有制企業的歧視性或沒有法律依據的差異性做法,做到公平公正、一視同仁。推進要素市場制度建設,保障各類市場主體平等使用各類生產要素、平等享受國家支持政策。健全以公平為原則的產權保護制度,建立知識產權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

本文經「原本」原創認證,作者經濟觀察報,訪問yuanben.io查詢【17QUVOU4】獲取授權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