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漢自己住進養老院,“養兒防老”的觀念,是兩代人的悲哀

每個人都怕老,皮膚皺紋密佈失去彈性,更有人甚至會失去行動能力,像個孩子需要人把屎把尿。曾經是家庭的頂樑柱,老去之後,連自己都照顧不了,所以才希望含辛茹苦養大的孩子,能在老去之後幫幫自己。

70老漢自己住進養老院

老漢姓張,做了一輩子石匠,年輕時體力勞動強度太高,造成了身體有不少暗傷,年紀越大身體就越差。

他有一雙兒女,一輩子勞動的他,希望孩子能讀好書,從石頭縫裡蹦出去,過的光鮮一些,不要像他這麼勞累,一輩子到頭來,除了一身的傷痛,什麼也沒攢下。

七旬老漢自己住進養老院,“養兒防老”的觀念,是兩代人的悲哀

好在兒女都很爭氣,兒子考上了一類大學,女兒如今通過了國考,都走上了光明的大道。也就是這種時候,張老漢的身子骨不允許他在砸石頭討生活了。內心裡,他希望兒女能接他去城市一起住,鄉里鄉親的也都老了,自己不能動的時候,誰能管自己呢?

可是,兒子半年都沒有打電話回來,女兒剛剛通過公務員考試,沒有能力照顧他。

他說:"其實兒女都是外人。"想明白這個道理,他在附近鎮子上,找了一個養老院住了進去,有時候工作人員會看到他,孤零零地拿著自己的手機默默流淚,不知道是在懷念,或是埋怨。

住進養老院很久了,兒子沒有來過,女兒倒是一個月會來一次,帶些吃的喝的。

七旬老漢自己住進養老院,“養兒防老”的觀念,是兩代人的悲哀

他也會和人聊的時候說,養兒養女有什麼用?

"養兒防老"觀念不斷製造家庭悲劇

養兒防老的觀念陳腐,且對家庭有嚴重的破壞性。該觀念造成悲劇的縮影,都體現在《都挺好》這部劇中。

七旬老漢自己住進養老院,“養兒防老”的觀念,是兩代人的悲哀

倪大紅飾演的蘇大強,有兩兒一女,他"養兒防老"的觀念,造成了

養育資源的嚴重傾斜,這種不平衡,讓所有的兒女都對他不滿。而這些不滿,則完整的反饋到他身上,造成了他一系列的無助與悲情。

"養兒防老"觀念有什麼問題?

01."養兒"不是一場交易

當生下來孩子的時候,就懷著"現在我養你,長大後你要養我"的心思,已經把養育孩子的情感,放在了"交易"的層面上。做父母所付出的每件事,都是帶著在未來索取回報的心態,對孩子的要求與正常父母就會產生巨大的差別。

七旬老漢自己住進養老院,“養兒防老”的觀念,是兩代人的悲哀

要知道,全天下不是所有的"交易"都能成功,情感投資、育兒投資也有失敗的可能。

比如有這樣父母,會從小就對孩子說:"你要努力啊,為了爸爸媽媽好好奮鬥。"人性裡是有善良的,孩子們從小就揹負著名叫"父母"大山,造成了他們年紀幼小,卻壓力山大,有些孩子乾脆自暴自棄,而有些則在過大的壓力下生活得十分艱難。

02.如今"養兒"不能防老

既然有些父母渴望"養兒防老",希望用交易的形態來規整自己和孩子的人生,那麼我們就應該好好算這筆賬。

防老的主要問題出在經濟問題上,但養孩子的經濟壓力和耗時長度,遠遠大於日後的養老及醫療費用。

養孩子,當然希望他們學的好,有體面的工作,那麼需要付出的教育成本,就不是一筆小數目。如果沒有相關期待,孩子以後自己都養不活,又怎麼能防老呢?現在孩子補課,隨隨便便一個月幾千塊的學費,吃喝拉撒都算進去,需要多少錢?

這些錢不要孩子,只是投資,也夠你養老了。

有些人會說,老來膝下有子,才不寂寞。你看看張老漢,有兒有女,寂寞嗎?孩子長大了,有了自己的生活,不一定能時時刻刻照顧你的。

人生都不容易,誰照顧誰,還不一定呢。

在某綜藝節目中,大S說:"傳宗接代、養兒防老這樣的理由養孩子,是很荒謬的。"

七旬老漢自己住進養老院,“養兒防老”的觀念,是兩代人的悲哀

個人認為,真是真知灼見。

養孩子的目的是什麼?

"養兒防老"的心態,實際上不是為了孩子,也不是為了社會繁榮,是為了私利。父母因為恐懼衰老,所以投資孩子來當自己的"保障"。

這種想法,其實是把孩子當做私產,而不是一個健全的個體。在私心的作祟下,孩子既飛不高,又長不好。當孩子自己擁有自主意識的時候,他會厭煩人生的枷鎖。可以想象,張老漢的兒子,為什麼不願意和他接觸,他的人生一定充斥著父親殷切的期盼,希望把孩子送到更好的環境裡後,孩子能拉他一把。

七旬老漢自己住進養老院,“養兒防老”的觀念,是兩代人的悲哀

可是偏偏事與願違,他的這筆投資失敗了,他的"止損"方式,就是把自己送進養老院,倒也是個有效的辦法。

只可惜,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流。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何況是自己含辛茹苦養大孩子,不理睬自己,感覺孩子是白眼狼。

但誰又能真的想明白,自己養孩子到底為什麼?"養兒防老"已經過時了,可是人心有沒有過時呢?

你覺得"養兒"就該"防老"嗎?


每個媽媽都是育兒專家,如果您有表達的觀念,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我是蔓德育兒,青雲計劃獲獎者,如果喜歡請關注、轉發、收藏,一起做有“想法”的媽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