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又演了一個三觀不正的角色,湯唯的“求生欲”為什麼這麼弱?

《吹哨人》是薛曉路跟湯唯的第三次合作了。跟所有人猜測的不一樣,這部電影不叫《北京遇上西雅圖3》,不是一部愛情輕喜劇,而是一部純正的商業大製作。有趣的是,這是薛曉路第三次讓湯唯的角色“三觀不正”。

她又演了一个三观不正的角色,汤唯的“求生欲”为什么这么弱?

《北京遇上西雅圖》第一部,薛曉路讓湯唯“小三上位”,在這裡給大家說一個彩蛋,電影里人只有聲音出場的大老闆,扮演者是劉儀偉——沒錯,就是你知道的那個先當廚師後當導演的劉儀偉;《北京遇上西雅圖》第二部,薛曉路讓湯唯在賭場當“疊碼仔”,還傍過王志文演的大款——聯想一下之前二人合作過的《黃金時代》,你或許可以理解成“蕭紅”終於如願以償得到“魯迅”。《吹哨人》裡的湯唯,同樣“三觀不正”,你去翻翻豆瓣,會看到好多痛斥周雯的惡評。

她又演了一个三观不正的角色,汤唯的“求生欲”为什么这么弱?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豆瓣等電影評分網站,已經成了“三觀黨”的天下。《英國病人》下面的惡評,基本上都是“毀三觀”:“把婚外戀說得冠冕堂皇……”《鋼琴課》下面同樣是一片罵女主的聲音,喜歡《廊橋遺夢》的影迷,個人建議不要去豆瓣看短評,那基本上是“捉姦現場”;就連《泰坦尼克號》下面,也不時出現類似“女主都有未婚夫了還跑去勾三搭四,三觀呢?”這樣的聲音。

更有甚者,還有人因為有的演員在電視劇裡演反派而跑去演員本人的微博底下一頓狂罵。在《延禧攻略》裡扮演“袁春望”的王茂蕾被罵到關閉評論;在《香蜜沉沉燼如霜》中飾演反派的周海媚被罵到直接退出微博;《都挺好》裡的郭京飛,發微博說“我都想打我自已”;前些天上映的《少年的你》,扮演壞女孩魏萊的周也,發了長長的一條微博痛斥校園暴力,痛陳自已演到崩潰……字縫裡寫著“求生欲”三個字。說句不客氣的話:很大一部分觀影者的腦子,在完成九年義務教育之後就不愛用腦子了,“道德”和“三觀”是他們判定影視作品的唯一標準,除此之外,似乎一無所知。

她又演了一个三观不正的角色,汤唯的“求生欲”为什么这么弱?

聯想到當年《還珠格格》播出之後,容嬤嬤的扮演者李明啟老人上菜市場都買不到菜,說明觀眾的水平基本上沒什麼長進。區別在於現在的觀眾有了網絡有了微博,在表達自我侷限性方面有了更直觀的手段。想到這些,第一萬次感慨:湯唯打死都不開微博,簡直就是全中國最有先見之明的藝人。如果她開了微博,我都不敢想象《吹哨人》上映之後評論區的“盛況”。畢竟,《吹哨人》裡的周雯,對普通觀眾來說,已經不是挑戰了,而是一種赤裸裸的挑釁:

開場的時候珠光寶氣,極盡排場——有炫富的嫌疑;遇到前男友舊情復燃,一夜風流——睡有婦之夫;在餐館打工,差點把人家的後廚給炸了——沒有生存能力,只能讓男人養著;為了躲避追殺住進雷佳音扮演的馬珂家裡——小三上門逼走正房,還有沒有天理了?

她又演了一个三观不正的角色,汤唯的“求生欲”为什么这么弱?

千萬不要以為這是筆者在信口開河,翻翻短評,這樣的吐槽比比皆是。更有甚者,還有人拿飛機失事的橋段說事兒:為了幹掉她,幕後黑手老鍾製造了飛機失事,幾百號人為她陪葬,這人命債她是背定了!

也不要小看“三觀黨”的聯想能力。雖然很多時候筆者會吐槽他們沒什麼腦子,但對於他們找碴角度之刁鑽,想象力之豐富,扣帽子之蠻橫……筆者還是願意拿張A4紙寫個“服”字送給他們。而這也正是湯唯的勇敢之處,是導演薛曉路的勇敢之處。

她又演了一个三观不正的角色,汤唯的“求生欲”为什么这么弱?

電影,很多時候是一種冒犯的藝術。電影,來源於生活,同時也要高於生活。電影,就是要展現人性、提煉人性並且反思人性。人性之中的怯懦、卑微、軟弱、自私……凡此種種,用藝術化和戲劇化的形式體現出來,是電影的職責之一。電影也不是評選三好學生,不是哪個角色三觀正確,就要獎他一朵小紅花。現在的觀眾,沒有經歷過文藝作品必須“高大全”的時代,所以根本不知道,能讓一部電影裡的女主角“壞”起來,是多麼難能可貴的一件事。

而湯唯和薛曉路用了三部電影去完成這件事。一部比一部狠,一部比一部更將湯唯推向“絕路”。這種挑戰,甚至挑釁,是一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颯爽,是一種“我偏要勉強”的倔強,也是一種無視條條框框“吹盡狂沙始到金”的執著。而令人更感慨的是:這樣的事情,卻是兩個弱女子在做。這又是一種怎樣的勇氣?她們在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三觀黨”的偏見,她們在用一已之力對抗世界的惡意。

她又演了一个三观不正的角色,汤唯的“求生欲”为什么这么弱?

不得不佩服湯唯,她真的是最勇敢的女藝人之一。沒有人像她一樣,敢於出演這麼多“三觀不正”的女性角色。那麼,她為什麼有這樣的勇氣去做這件事?網上有人說湯唯這是“仗著自已美麗”——我想湯唯本人肯定不會介意這句“差評”,正如筆者絕對不會介意別人指著鼻子罵“你除了長得像吳彥祖之外,真是一無是處”。

文 | 捉刀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