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柒:微塵可洗,心塵難洗;俗物可除,俗氣難除


李子柒:微塵可洗,心塵難洗;俗物可除,俗氣難除


2017年初,開始關注李子柒,覺得這個女子拍的視頻很美,說的是柴米油鹽,行的也是自然之事,視頻當中一片安靜,確實有田園之美,將真正的田園生活表達得很到位,她自己動手用竹子做凳子桌子,自己動手種菜打柴,一口四川話也說得很溜。

李子柒的視頻沒有其他,每一個視頻都是農村的衣食住行,只不過她拍的視頻很慢很長,慢在生活,視頻裡面的生活,是一種很慢的生活方式,和都市生活完全不同;長在跨度長,有些時間跨度可能是幾個月,菜種進地裡,到採摘菜,直到最後一道菜的完成。

·······

總之,李子柒的畫風很田園,很生活。

在技術如此發達的今天,這種農家生活日常的“田園風”,卻吸引了幾千萬人圍觀,甚至在外網,李子柒也成了一種現象。

關於李子柒的故事和經歷不多說,但是李子柒的選擇,也是從繁華都市最終過度到田園村莊,中間多少故事,與我們倒是無關緊要,只是這個結果,逐漸被許多人喜歡!

可是,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喜歡李子柒呢?

拋開偶像網紅等因素,拋開互聯網炒作,喜歡李子柒,是因為她過著一種人類一直在追求的一種簡約生活!是因為她做了很多人內心渴望卻不敢去做的事情!


李子柒:微塵可洗,心塵難洗;俗物可除,俗氣難除


李子柒:微塵可洗,心塵難洗;俗物可除,俗氣難除


中國文化裡,隱士文化一向是中國文化最濃墨重彩的一筆,歷朝歷代皆有不出世的隱士。

歷史上的那些隱士,之所以遠離都市繁華,躬耕隴畝,過著詩酒田園的生活,有一些是因為性之所近,還有一些是因為看不慣世俗人的種種做法。

陶淵明的歸隱,一直為人津津樂道,他不願意為五斗米向鄉里小兒摧眉折腰,今天或許有人不知道陶潛,但說到不為五斗米折腰,為生存苦苦掙扎的許多人,便一定能想到陶淵明。

這些隱士,再一次走進生活,被都市化解讀,其代表的是一種“反抗”!

隱士代表著一種和世俗生活的對抗,隱士文化,便是一種抗爭文化!

抗爭什麼呢?

前段時間我看視頻,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場景:

在電視劇《李衛當官》裡面有一段講任南坡的片段,任南坡和門下小童在鬧市吃茶,給小童散錢買餅子吃,小童和賣餅子的夥計反覆討價還價,明明餅子看起來都差不多,但小童還是挑三揀四,對夥子左右要求。

任南坡看得搖頭感嘆:俗氣難改!

李子柒:微塵可洗,心塵難洗;俗物可除,俗氣難除


或許,一些隱士所抗爭的就是這樣一種“俗”!

何為俗,左邊為“人”,人的旁邊為“谷”,一個人始終守著吃的穀物,便為俗!引申來說就是,一個人總是為了生活物質,為此依依不捨、斤斤計較,便為俗氣!而生活物質,再放大來說,其實也是錢財名聲!

隱士遠離都市,不求富貴,耕地而足,對錢財也不迷戀,他們本身所不願的,就是為俗物所困!

隱士行徑內裡所表達的乃是一種純潔,乃是人內在的乾淨和清高!


李子柒:微塵可洗,心塵難洗;俗物可除,俗氣難除


日前與愛人聊天,談起今時今日的讀書人,談起大多數人讀書的目的,不覺一驚,原來在我們身邊所見所聞的大多數讀書人,早已沾滿了生活氣息。

愛人是在讀文學院研究生,平日所學應是讀“書”最多的學院之一,老師推薦、課程要求,總會讓他們讀些文學典籍。

然而,和她聊天的時候,說起她周圍的人,她說許多人也只是為了拿到研究生學位證,拿到研究生畢業證,日後工作機會更多,薪資更高,僅此而已。

所以,有時候偶爾遇到一個可以聊幾句“人生意義”的人,遇到一個“可以不談俗物談精神和靈魂”的人,竟也會生出莫名感動。如今想來,實在是有些蒼涼之感。

讀書人還是應該保留一點應有的清高

!”這是聊天結束時我對她說的一句話!

李子柒:微塵可洗,心塵難洗;俗物可除,俗氣難除


有時候不禁會想,這種情況是因為社會環境造成的,還是因為我們的生存真的變得如此複雜如此困難,困難到我們每個人都必須全力以赴?

我不曾找到答案,只是有時候在人跟隨人,潮流跟著潮流的過程中,不僅看到一點光照進黑暗,讓我彷彿看清楚了一點!

不過,就是在這樣一種社會,看到一種與眾不同但又較為“成功”的生活,由不得不讓人好奇和歡喜,就是因為那些不同,讓生活有了更多的可能(其實生活一直就有多種可能,只是平日我們不容易看見)。

李子柒那種田園式的生活,緩慢有節奏,優雅美好,不禁和大多數人的生活形成一種鮮明的對比!


李子柒:微塵可洗,心塵難洗;俗物可除,俗氣難除


世俗速度追求的是快,快節奏的生活,讓人根本來不及看生活原本的樣子,努力賺錢,買車買房,早就佔據了生活的全部時間!

一個高中同學跟我說,大學畢業之後,就一直在同一個地方工作,在那裡工作,他完全找不到屬於自己的時間,無法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現在就想離開,但是心裡又害怕,不知道離開了這份工作,自己還能做什麼。

我相信,今天許多人也是這樣,不是不想離開,只是不敢罷了!

李子柒:微塵可洗,心塵難洗;俗物可除,俗氣難除


李子柒這個女孩,膽子比較大,敢去做別人不敢做的事情,所以今天她的“成功”,除了其本身的才氣,還和其大膽分不開,而且,我相信,就算沒有李子柒,也會有另一個人,用另一種方式告訴人們,生活還有更多可能!

就像多年前,藝術學院畢業的張二冬,拿著4000塊錢,在終南山租了一棟小院子,租期20年。一個人過上了養雞養鴨,種菜打柴的田園生活。

他用一篇名叫《借山而居》的文章,將自己種地掃地的生活比較細緻地記錄下來,就成了許多人羨慕的對象。

再如數年前,大約2010年前後,一封辭職信火遍了網絡: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

這位老師辭職看世界,其實本是一件稀疏平常的小事,這個世界每天都有很多人在看世界,但這個女老師被無數人記住了,因為她不僅說出了別人想說的話,而且她做了別人不敢做的事情!

他們之所以被人記住,被人欣賞,被人喜歡,更多的原因還是因為他們做了別人不敢做的事情!

李子柒:微塵可洗,心塵難洗;俗物可除,俗氣難除


李子柒:微塵可洗,心塵難洗;俗物可除,俗氣難除


說實話,我一直都想回到農村去生活,過著簡單的種地養雞養鴨的生活,自己種菜,自己養雞生蛋,甚至自己養豬,然後修籬種菊,沒錢的時候,進城裡打打工,賺一點日常需要的小費,買點柴米油鹽,一年也不用工作太多時候,只消兩個月,就勉強夠一年消費,如此就好!

據我所知,只要沒有太多社交,一年工作兩個月,絕對夠一年的簡約生活。甚至還會有剩餘的錢可以買些書本,買些紙張寫字!

但是我一直不敢,我每次都說“我從山裡來,欲回山裡去”,我是真的想回去,可是這樣回去,不僅會被看成“沒出息”,更會被看做是社會的累贅!

在生活面前,我選擇了妥協,然後用更多的時間去圓謊,告訴自己這樣做是為了更好的回去!

再回到主題,我喜歡張二冬、喜歡李子柒,其實我更佩服他們。

用一句較為流行的話來說:他們都是現代的隱士!隱其實未必隱,但是卻真正離田園更近了,離生活更近了!

李子柒微博粉絲兩千多萬,外網粉絲也有數百萬,這種“李子柒現象”,把許多人對生活的渴望都表達出來了!

人生在世,大多數人心裡,真正喜歡的都是那種平靜淡然的生活,只是我們周圍都太慌了,所以偶爾看見一個人真正過上了,並且被我們看見了他的生活,才那麼讓人喜歡!

喜歡他們,也許就是對“現實”的某種反抗和不滿。

無論是李子柒還是張二冬,造就他們的,除了他們自己,更有許多人對生活的不滿和無奈造就了他們!把他們推出來,就是一種無聲的反抗!

文|帝小羽,我從山裡來,欲回山裡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