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事就找李孃孃 名社區工會主席的“倒生根”情緣

“李孃孃、我媽媽心臟病發作,爸爸又不在家,您快跟我去看看。”雨夜,普洱市思茅區倒生根社區總支書記、工會主席李亞玲家,敲門聲越來越急促,一個孩子著急得都快哭出來了。多少個凌晨、多少個寒夜,李亞玲就這樣奔走在社區的街道、小巷,為群眾排解一個個難題、送去一份份溫暖。在社區、每當遇到困難,群眾都習慣性地最先 找李亞玲幫忙,因為“靠得住”。

—棵微型心願樹,成就一片愛心林

週末的清晨,走進普洱市思茅區倒生根社區的小院子,秋風送來樹葉的沙沙聲,如一聲聲親切的問候。在社區明星榜上,“最美家庭:李亞玲”一家三口的幸福照赫然躍入眼簾,寬厚臂膀的老公、陽光帥氣的兒子,還有就是笑得像吃了蜜一樣的李亞玲。

“歡迎歡迎!”隨著一串銀鈴般的笑聲、倒生根社區黨總支書記、工會主席李亞玲把我們迎入辦公樓。一樓大廳裡、一棵微縮版的“倒生根”榕樹模型的枝頭,掛滿了寫著心願的彩色小紙片、上面是一個個社區群眾的“微心願”——“想要一本書,書名是《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已完成)”“想有一個煲湯鍋,讓患病的老伴每天都喝上熱乎的營養湯(已認領)”“我想要個女朋友,我想有個溫暖的家(已結婚)”……指著這棵鬱鬱蔥蔥的小葉榕,李亞玲說:“這棵‘微心願’樹是我們社區的LOGO,是我們的形象樹。”

居民有什麼小小心願都可以寫好掛在上面,會有社區黨員及在職單位到社區掛鉤工作的黨員認領,幫助居民逐一實現。”截至記者採訪時,已經有897個“微心願”變成了現實,每一個心願的實現並不意味著句號,而是開啟黨員對社區群眾連續關愛、跟蹤關懷的一連串“……”。

三活四清五到家,群眾有事先找她

“三活四清五到家”是李亞玲十餘年社區工作總結出的心得,即“活戶籍、活檔案、活地圖”、“家庭情況清、人員類別清、區域設施清、隱患矛盾清”,使社區工作實現“經常走訪人到家、各類意見聽到家、建立感情心到家、細緻工作做到家、好事實事辦到家”。要做到這“三四五”可不容易,倒生根社區老舊小區多,李亞玲剛進社區時,有29個小區沒有物業管理。社區還位於城鄉接合部,與多個城中村和城郊村接壤,流動人口達7000多人,群眾到社區辦事最遠的要走幾十公里山路,管理難度可想而知。

2012年初,李亞玲在社區探索實行網格化管理服務模式,通過黨員分片聯繫到戶的形式,將服務延伸到每一戶群眾。她主動擔任社區內管理難度最大的第一網格“網格長”,裡面的15個小區全是老舊小區。“過去這裡算三個小區、新建的和老舊的挨在一起、垃圾處理、停車問題等常出現矛盾糾紛,亞玲書記帶著我們走訪調查後,實行統籌管理,資源合理利用,隔閡也減少了。”王沁是這個片區的網格管理員,退休後熱心社區服務,加入到了義務服務群眾的隊伍中。從環境衛生、鄰里和諧入手、在李亞玲的帶動下,群眾積極開展自我管理,83名社區居民成為樓棟長,義務協助網格管理員。

目前,倒生根社區共設置8個一級網格,24個二級網格,把支部建在網格上,由8個支部分別負責8個一級網格,實現了“教育在網格、管理在網格、服務在網格”,黨員在網格內發揮作用。“黨員帶頭,擔當作為,改變以前坐等群眾為現在的主動把服務送到居民家中。”李亞玲說,8個一級網格的網格長由社區黨總支班子成員兼任,24個二級網格分別由黨支部委員、工會委員、或者黨小組長、或者工會積極分子來擔任網格管理員。“三活四清五到家”就是每一名網格長和網格管理員的“必修課”。

“亞玲姐,快來救救我,我好疼、流了好多血……”掛上電話、李亞玲一邊披衣出門一邊撥打120、準確地說出求救者家庭住址,當這位宮外孕大出血患者送達醫院時、主治醫師說:“幸好幸好,再晚來5分鐘、後果不堪設想。”

“李孃孃、我媽媽心臟病發作、爸爸又不在家、您快跟我去看看。”雨夜,李亞玲家,敲門聲越來越急促,一個孩子著急得都快哭出來了。……多少個凌晨、多少個寒夜、李亞玲就這樣奔走在社區的街道、小巷,為群眾排解一個個難題、送去一份份溫暖。在社區、每當遇到困難,群眾都習慣性地最先找李亞玲幫忙,因為“靠得住”。

根深葉茂一家親,黨和群眾心連心

說起為什麼來到社區工作,李亞玲也是幾多心酸幾多愁。20年前、李亞玲曾是思茅地區水利施工隊的辦公室主任兼工會主席,丈夫也是企業裡的技術骨幹,這可是當地的明星企業,業務十分紅火;李亞玲因為為人熱情、辦事流程熟悉,常常幫企業和周邊幾個工廠到社區辦理和職工群眾有關的業務,也成為小有名氣的“明星主席”。

隨著企業改制,2003年,李亞玲和丈夫同時下了崗。雖然下崗了,但她還是經常幫著大夥“跑跑腿”、到社區為下崗職工辦理檔案、社保等事項的移交手續,一來二去,她對社區工作熟絡起來。2006年,李亞玲被推選為倒生根社區副主任、正式成為一名“工作瑣碎、收入不高、還特別容易受氣”的社區工作人員。

雖然家人不支持、親戚不理解、但李亞玲想著能夠幫助更多的人,還是積極地開始了新工作。當時社區正在探索市場化衛生保潔制度,大部分人都不接受、不願意交費,工作推進得很艱難。這天,她來到一個自己平時的好姐妹家動員交費,心裡原想著別人不理解,但是好姐妹一定會支持自己的工作,誰知撲面而來的是好友的冷言冷語,隨之將100元衛生費蠻橫無理地扔在地上,各種委屈、心酸湧上心頭……李亞玲強忍著情緒把工作做完、和社區同事分手後,也不敢回家訴苦,一個人慢慢走到了倒生根樹下。坐在樹下、她再也忍不住、眼淚嘩嘩直流、有中年失業的落寞、有繁瑣工作的艱辛、有家人不理解的委屈、更有得不到尊重的心酸……她想到辭職不幹了!

透過淚眼、她看著枝繁葉茂,獨樹成林的“倒生根”榕樹,鱗次櫛比的倒生根緊緊抓住地面,和主幹一同撐起三百餘平方的濃密枝葉,歷經800多年風雨。李亞玲想到在倒生根社區的點滴經歷,多少群眾拉著自己的手連連道謝、多少老人拍著自己的肩喊“姑娘,來家坐坐”,想到社區領導對自己的談話、她的心一下子被觸動了一一一名黨員、一名工會幹部,只有像倒生的根一樣根植於群眾,服務於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工作基礎才會不斷壯大,“倒生根”才能枝繁葉茂;社區是因為轄區內有一棵獨樹成林的大榕樹而得名“倒生根”是普洱市中心城區的美景之一、倒生根社區也一定要成為茶城普洱最美最和諧的地方。

重新喚起鬥志的李亞玲再也沒有產生過離開社區的念頭、性格直率、樂觀開朗的她堅信,心裡裝著職工和群眾、就不怕委屈、於是又滿血復活,全心投入到社區工作中。她年復一年,日復一日、不辭辛勞、忘我奉獻,心繫職工群眾、主動為職工特別是困難職工辦好事、辦實事,深受職工群眾和社區居民的擁護。因深得群眾信任,在2008年換屆選舉中,李亞玲高票當選倒生根社區黨總支書記,同時兼任工會主席、婦聯主席,一干就是10餘年。如今的倒生根社區,先後獲得“全國文明社區”“雲南省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社區”等近百項榮譽稱號,李亞玲一家也被雲南省總工會授予“雲南省和諧家庭”榮譽稱號。

離開掛滿獎牌、獎狀的榮譽室,告別週末才得空整理資料、梳理工作臺賬的李亞玲,看著院子裡、街道邊一棵棵在深秋仍鬱鬱蔥蔥的榕樹、耳邊又迴響起她堅定的話語:“根深葉茂一家親、黨和群眾心連心!”(記者 每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