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前古玩界的騙局,其實一樣用在現在的資本市場

民國時候,曾經有過一樁關於古錢的案子,此案時間地點人名都欠奉,真實性或有存疑,但肯定有本可據,乃至一時轟傳。其特別之處,不在造假技術有多麼高明,而在佈局玩弄人心,其中意味,一直到現在仍頗值玩味。

這案子又稱開元通寶案。開元通寶是唐代古錢,鑄造量很大,留存後世甚多,所以在市面上價格不高,收藏家大多隻買上兩三枚玩賞,不算奇珍。

市面上幾乎沒有假開元通寶,因為此物價賤,花力氣製造贗品利潤太低,不值當,所以很少有人會去認真辨別其真偽。

一百年前古玩界的騙局,其實一樣用在現在的資本市場

到了民國之時,終於有一人覺察到這個空子,想出了一條生財妙計。

此人姓名來歷俱無可考,暫以某甲稱之。某甲在起案之初,模仿古制,開模鑄造了數千枚“開元通寶”——和開元通寶真品相比,他的假錢故意讓“元”字短去一鉤。

鑄得假錢之後,他將一部分假錢運到陝西混在真錢裡低價出售。然後某甲奔赴西安,打扮得西裝革履,自稱上海某洋行親任代表,

所到之處租用豪車,用度奢華,動輒包下茶館,打賞名伶,住頂級套房,總之一定大張聲勢。

不過數日,當地人都知道從上海來了一位與洋人稱兄道弟的豪商,心中無不凜然,存了敬畏之心。

一百年前古玩界的騙局,其實一樣用在現在的資本市場

氣勢做足,某甲便在當地登報,四處貼出告示,說久聞這裡是開元通寶的產地,這次攜帶大筆資金,專為蒐集開元通寶而來,高價求購。

告示上又特別說明,他要收的開元通寶,不是普通的,而是錯錢。此一版錢在鑄造之時,因為工匠操作不當心,模具被銅液衝開,導致元字缺鉤,鑄成錯錢。

告示一出,當地人全都坐不住了,各自回家,去查自己家有無這種錯錢,還有人在市面上四處打聽,意圖收購。

結果大家一查,發現前一段時間還真收購過這種缺鉤的“開元通寶”,大喜過望,歡天喜地送到某甲所住旅店。某甲照單全付,出錢十分慷慨。

有人問為什麼專要這種錢呢?某甲卻支支吾吾,只說收藏之用,不肯道出實情。

一百年前古玩界的騙局,其實一樣用在現在的資本市場

但是這種大手筆,絕不是收藏古董的手段,一定別有圖謀。於是便有有心人設宴款待某甲,故作親近,待酒酣耳熱之時,讓美妓設法套問。

某甲故意說漏嘴,說德國有一位大發明家,無意中在這種缺鉤古錢裡化驗到一種特別金屬,最適合鑄炮之用,可惜現在已經找不到這種物質,萬般無奈,只得委託在華的德國洋行到處高價蒐購。

某甲又說此係商業秘密請保密切切,聽者自然也是滿口應允。自古凡是“絕不可說與旁人聽”的秘密,從來都是傳得最快。某甲這一番用心,一傳十,十傳百,成了全城皆知的秘密。

既然知道德國洋行有這種商機,人人都是心旌動搖,不再把缺鉤開元通寶賣給某甲,而是四處蒐購,囤貨居奇。

某甲見時機成熟,偷偷將剩餘假錢在市面上一氣拋出,只是價格比從前要貴上數倍。

假錢全部出手以後,某甲宣稱手裡的資金已然用光,不得以先回上海籌資,臨走前還留下告示和少許定金,讓旅店繼續代為收購,好讓人不會覺察。

一直等到數十日後,某甲一去再無音訊。那些囤積巨量假錢的人便坐不住了,決定不管某甲,帶著那些假錢千辛萬苦到了上海。

他們到德國洋行那一打聽,始真相大白。再去報案,某甲早就不知所終。

一百年前古玩界的騙局,其實一樣用在現在的資本市場

此局說來簡單,受害者卻眾多,比單純贗品騙人波及更廣。究其原因,無非貪字當頭。時至今日,仍有後來者做類似的局,不少人也因難逃“貪”字而上當受騙,可發一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