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武法院:“三個圍繞”提質效 結收比率先全省破“1”

面對案件數量持續上升、辦案難度加大、信訪壓力增大的情況,2019年,咸陽市長武縣人民法院在新一屆院黨組的領導下,緊緊圍繞“12345” 工作主線,充分履行審判職能,狠抓執法辦案第一要務,聚焦“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採取多種有效措施,進一步強化審判管理,案件審判質效明顯提升,尤其是直接反映辦案效率的案件結收比率先在全省破1,走在了省市法院前列。

圍繞司法能力提升 健全學習交流機制

在新的時代和新的形勢下,不斷加強學習與研究,是對每名法官把握新機遇、應對新挑戰、提升工作能力水平的基本要求,是提升審判質效的根本途徑。

邀請專家作民事審判實務專題培訓。今年8月該院舉辦民事審判實務專題培訓,專門邀請省高院調研員、二級高級法官趙建民為全院法官幹警進行精心輔導。舉辦“法官大講堂”。今年以來,該院結合自身實際,開辦了“法官大講堂”,讓一線法官輪流上臺授課,授課內容緊密圍繞新法解釋、審理要點、調解技巧等審判實際。該院把“法官大講堂”作為全院幹警加強業務交流,提升司法能力、專業素養的切入點和抓手;作為增強全院幹警學習意識,傳承審判經驗的平臺;作為實現該院“五個一流”工作目標,提升審判質量的有力舉措。

組織召開發改案件研討會。今年以來,該院上訴案件激增,被上級法院發回改判數量居高不下,說明工作中還存在案件質量不優、效率不高、效果不良、能力不強、溝通不暢等問題。為進一步提高案件質效,全面完成全年辦案目標任務,該院召開發改案件剖析研討會,認真查找差距,增強質量意識,及時總結審判經驗,對提高法官辦案水平、確保裁判尺度統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有力推動長武法院案件質效邁上新臺階。

圍繞劣勢指標提升 健全審判質效機制

該院在提升審判質效中,始終把機制建設作為保障質效有效落地的重要環節,先後建立起一系列保障審判質效的有效機制。

針對上訴、發改案件居高不下的問題。要求各庭室負責人牢固樹立大局意識,寓監督管理於組織保障之中,層層傳導壓力,堅持內外挖潛,發揮團隊優勢,全面加快辦案進度。針對“四類案件”嚴格按照規定,承辦法官必須向庭長、主管院長、院長彙報案件進展和評議情況,院庭長對上述案件審理過程有異議的,應提交專業法官會議,審判委員會討論。 堅決執行該院《關於進一步規範案件審判管理的若干問題規定》中關於上訴案件“一檢查”、“兩評查”“一審核”的具體規定,對結案時當事人有上訴傾向的案件,承辦法官要及時、全力做好服判息訴和判後答疑工作,要有談話筆錄附卷等。

針對一審案件陪審率偏低的問題,建立人民陪審員陪審案件統計備案制度。各員額法官每月上報統計人民陪審陪審情況,並由審管辦統一統計備案。員額法官、法官助理、書記員要樹立責任意識,對涉及陪審員的案件必須認真檢查,確保數據報送準確。

針對收案偏離度持續上升的問題,立案庭與審管辦建立數據研判機制。定期召開案件審判態勢分析會,科學理性調控,做到收案均衡;建立案件送達前置審查制度。立案庭在案件受理審查階段,對案件被告具體聯繫方式、送達方式進行審查,並根據不同情況進行類,並作為案件分流的依據之一,提高案件送達效率。

針對再審案件審查率較高的問題。一方面要求承辦案件法官增強服務意識,認真做好判後答疑,強化說服息訴工作力度;另一方面要求立案庭針對申請再審案件建立彙報制度,慎重立案,進而扭轉此項劣勢指標;五是針對撤訴率偏低的問題要求承辦案件的法官加大化解矛盾糾紛的力度,在辦案過程中耐心細緻做好當事人的思想工作,多與當事人溝通交流,採取有效方法,盡力提高撤訴率。

圍繞司法公開 健全庭審直播率和裁判文書上網率機制

司法公開,是增強司法透明度,規範司法行為,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地有效手段。通過多年努力該院的司法公開工作打開了良好的局面,但是由於固有觀念和司法能力欠缺的影響,該院在庭審直播和裁判文書上網工作方面與先進法院還存在一定差距。

針對庭審直播和裁判文書上網工作方面存在的問題,要求全體員額法官牢固樹立“以直播為原則,以不直播為例外”的司法理念。審管辦完善了員額法官庭審直播和裁判文書上網監督制約機制,核定了最低目標任務,逐月進行督促檢查通報,對未完成任務的員額法官及時督辦,全面貫徹落實“三大平臺公開”,確保裁判文書上網率達到100%,自覺接受全社會的監督,努力構建開放、動態、透明、便民的陽光司法機制。

今年以來,長武縣人民法院全體幹警自上而下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良好的精神狀態、紮實的工作作風,精誠團結、銳意創新,認真履行審判職責,不斷提升審判質效,取得了良好成績。但是,這不是該們的終點。在今後的工作中,長武法院將繼續保持良好的工作勢頭,銳意進取,將審判質效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

(記者郭朝霞 通訊員張莉娟 張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