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內幕——扒一扒貸款黑幕,貸款公司的客源都從哪裡來的?

最近兩年,由於互聯網+金融的概念鋪天蓋地襲來,幾乎所有的貸款機構都披上了互聯網的外衣。

消費金融公司,P2P,民間借貸,甚至是高利貸都一下子高大上起來。而對於這個行業來說,互聯網+並沒有帶來信息透明和共享經濟,反而是越做越迷糊,越做違規越多。所以才會有那麼多的物業貸危機,P2P跑路和最近鬧的沸沸揚揚的大學生借貸事件。

信貸中介公司:總的來說99%的正規貸款都沒有提前收費!!!幾乎所有需要你額外支付的費用,都是中介公司私自收取的服務費。而且大部分的貸款你都是可以自己去銀行申請的,不是一定要通過中介公司,只有小部分的貸款一定需要通過中介公司。

行業內幕——扒一扒貸款黑幕,貸款公司的客源都從哪裡來的?

所以,我們可以把貸款中介公司分為:簽約的中介公司和不簽約的中介公司。

簽約的中介公司:我們把這類的公司稱為放款機構的代理商。

由於信用貸款風險較大,要做到房貸的融資成本根本不可能。現在大家看到很多理財產品(包括銀行),基本上都為信用貸款提供資金,而且購買了理財產品的資金是不在銀監會的監管之下的。

一般商業銀行的資金成本都在4%-6%左右/年,算上壞賬提取,運營成本,營銷成本和利潤,算到一起月利率都要在6‰-9‰,年利率在7.2%-10.8%,壞賬一高就難以承受了。

在這種情況下,各大放款機構自然見招拆招。會為了避免壞賬率高和多方獲客的渠道問題。很多放款機構會與多家中介公司籤個代償協議,交付保證金,所有需要貸款的客戶必須通過此類中介公司代為申請。

在這種代理商模式中,放款機構一般都會收取不等的手續費2%-3%吧,用於支付給中介公司作為佣金,中銀消費金融公司採取的就是這種模式。聽聽是不是覺得很爽,但是不要忘了交了保證金就是要你來代償壞賬的。如果發生客戶壞賬了,中介公司是需要代償的,直接扣除部分保證金,逼著中介公司去協助催收。這樣既保證了壞賬有人兜底,又能以比較低的成本讓業務得以發展,看來真是一步好棋。

不過事與願違的是傳統中介公司為了攤薄壞賬保證金損失,營銷和人員成本,產生盈利。放款機構那3%的佣金根本無法滿足,所以一般都會變著法的另外收取客戶費用。

行業內幕——扒一扒貸款黑幕,貸款公司的客源都從哪裡來的?

放款時資金需要打入第三方賬戶。

這條規定很多放款機構都會採用,因為“提供貸款資金用途證明”並不嚴謹,可以通過各種手段矇混過關,所以當要求貸款款項支付賬號不是本人賬號,而且是要求打入對應商家的賬號(貸款你不是說要買東西嘛),這樣的話困難度增加了不少,防止風險發生。但是中介公司依舊可以找到對應的收款公司,幫忙套取現金出來,當然這種服務肯定是有代價的。

短時間內同時申請不同放款機構的多筆貸款。

面對資金需求大,急用錢且無抵押物,頻繁需要資金週轉的人來說;信用貸款(無抵押貸款)是首選。在短時間內多找做幾家,除了放款速度快(1-3天),操作手法得當也能解決百萬元的資金需求。 這個短時間內(一般是1-2個星期),申請時間是關鍵,申請順序也是關鍵。

因為你的每筆貸款幾乎都會上的徵信報告以負債的形式存在。信用貸款產品都會評估一個叫做還貸比的數據。即依據你的流水收入計算最多可以貸給你多少錢而沒有壞賬的風險。

行業內幕——扒一扒貸款黑幕,貸款公司的客源都從哪裡來的?

還有一種不簽約中介公司,憑藉深厚的貸款資源,以及跟各個銀行信貸部經理甚至行長熟悉,他們不會去籤代償協議,不會繳納保證金。

依託人脈關係,熟練運用各種技巧繞開銀行貸款規則,加上銀行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幫助一些不太符合資質的客戶從銀行那裡拿到低息貸款,收取高昂的服務費用。如果當你一切資質符合銀行,他們也會巧立名目來收費,銀行默認甚至配合,利益共同體你可想而知。

世道如此黑暗,我們要學會保護自己,避免各種亂收費。

行業內幕——扒一扒貸款黑幕,貸款公司的客源都從哪裡來的?

首先,千萬不要給急用錢衝昏了頭腦,冷靜下來思考自己的資金缺口,依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放款機構。一定要從銀行開始,銀行不能貸,在做小貸公司,不行在考慮民間,順序千萬不能錯。

其次,在自己資質不錯的情況下,先別聽中介機構亂忽悠。去各家銀行打聽一下信貸產品,幾乎所有的商業銀行都有貸款產品可以申請。可以在貸款搜索平臺上搜一下,你會看到很多銀行類的信貸產品,雖然貸款搜索平臺上披露的貸款產品和細節並不充分,但是你至少有了一定的方向。

接著,當你面對信貸員說你某項資質不符把你轉向中介公司的時候,你就要格外小心。

一定要判斷這個貸款產品是否真的有此項要求,你可以試著多問幾家分行的信貸員,如果大家口徑不不統一,面對同一個貸款產品而給出的理由不一致,那基本就是蒙你了。

行業內幕——扒一扒貸款黑幕,貸款公司的客源都從哪裡來的?

如果你真的不滿足貸款產品的某項要求,不同中介公司給出的收費標準也會不一樣,你一樣可以多方比較,選擇較低服務費的中介來操作。

一定要計算清楚利息和服務費,利息是銀行收的,服務費是中介收取的,這些都是你資金的使用成本。多比較幾家銀行和中介進行綜合計算,不要聽了銀行利息低,不顧及中介收費很高,避免真正拿到錢以後才發現被坑了悲劇。

請每個一個需要貸款的人一定要多問,多比較。問清楚貸款諮詢顧問推薦你去哪幾家放款機構做,然後自己一定要自己去了解這家放款機構的產品和利率,找不同的信貸員和不同的中介公司瞭解情況。畢竟現在這個行業競爭也激烈,就算是一個放款機構也會有多家簽約中介,大家相互之間都會壓低手續費率搶客戶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