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雲十六州:北宋王朝的遺憾之地,何以看盡華夏千年興亡?

燕雲十六州:北宋王朝的遺憾之地,何以看盡華夏千年興亡?

燕雲十六州,一個在北宋時被無限放大的地區。它被稱為中原帝國與遊牧民族的軍事分界線,天然的軍事堡壘,中原的門戶。但也有人認為,北宋突出燕雲十六州,是為其軍事羸弱找的藉口,因為在北宋以後燕雲十六州好像很少被提及了。

燕雲十六州:北宋王朝的遺憾之地,何以看盡華夏千年興亡?

那麼,實際上的燕雲十六州或者燕雲地區,真的只有在北宋才特別重要嗎?中原王朝的歷史上,燕雲地區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

燕雲十六州:北宋王朝的遺憾之地,何以看盡華夏千年興亡?

1.1 燕雲十六州和北宋的遺憾

北宋葉隆禮所著的《契丹國志》中,有這樣一句話: “幽、燕諸州, 蓋天造地設以分藩、漢之限, 誠一夫當關, 萬夫莫前也。”燕雲十六州作為中原帝國的軍事前站,上升到“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軍事地位,基本上是在北宋被確立的。

五代時期的後晉,開國皇帝石敬瑭為了感謝契丹在其稱帝過程中所提供的幫助,如約將“太行山以東的山前 “幽、薊、瀛、莫、涿、檀、順七州,還有今太行山以西的山後新、媯、儒 、武、雲、應、寰、朔、蔚九州”, 合計共十六州土地,割讓給契丹。這便是著名的“燕雲十六州”得名的緣故。

這片地區包含了燕山山脈和北太行山脈,也一直是中原帝國長城的東段所在地,的確是一道軍事堡壘。

遺憾的是,從晉到周,除了周世宗郭榮(柴榮)曾率軍奪回兩州以外,中原王朝沒有機會、也沒有實力染指這塊地區。而趙匡胤建立的北宋王朝,也同樣繼承了這樣的軍事遺憾。

宋太祖趙匡胤曾準備積累財帛從契丹手中贖買這一地區,繼承帝位的宋太宗趙匡義改為北伐奪取該地區。然而,都遭受了失敗。當宋真宗與遼簽訂了澶淵之盟以後,北宋和遼兩個都開始走向衰弱的帝國都沒有在進行大規模的軍事行動。

燕雲十六州:北宋王朝的遺憾之地,何以看盡華夏千年興亡?

但在士大夫的筆中,燕雲十六州一直是北宋王朝永遠的痛,被時時提起,而石敬瑭也被永遠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這成為北宋士大夫為自己的王朝沒能在軍事上取得較大的進展找的一個極其完美的理由。

1.2 北宋軍事懦弱的遮羞布?

然而,北宋王朝軍事羸弱不可忽略的是,北宋王朝實行著“重文輕武”的國家政策,大力拔擢科舉入仕的士大夫而對軍功累累的將軍充滿歧視。不僅如此,軍事上的“強幹弱枝”導致邊軍無戰力、而中央軍又被培養成了“冗兵”也是北宋軍事積弊無可辯駁的事實。

因此,很多人認為,燕雲十六州只是北宋軍事羸弱的遮羞布。因為,面對強大的匈奴建立的戰略包圍圈,大漢帝國也能建立強大的帝國進而擊敗匈奴;同樣以弱對強的隋唐也曾徹底征服了北面的突厥帝國;為何偏偏宋王朝要把100多年沒有進取的理由壓在一塊“十二萬平方公里”的燕雲十六州呢?

北宋王朝的軍事無作為,重文輕武和強幹弱枝的確要負相當大的責任,但這和燕雲十六州對於中原帝國的重要性並不矛盾。

換句話說,燕雲地區的重要性並不止在北宋一朝,而開始顯名也並不是在五代石敬瑭。這是一個影響了中國千年興衰的地方。

燕雲十六州:北宋王朝的遺憾之地,何以看盡華夏千年興亡?

2.1 隋唐大運河的北部為何是涿州?

大業元年(604年)到大業六年,隋煬帝楊廣前後三次進行大規模的疏浚和開鑿,開通了後世聞名的“隋唐大運河”,這條運河是今天京杭大運河的前身。

燕雲十六州:北宋王朝的遺憾之地,何以看盡華夏千年興亡?

當時開鑿大運河主要是為了將物資運送到洛陽和長安兩京,而隋唐大運河的北部終點,便是後來燕雲十六州之一的涿州。

兩年之後,楊廣便集結大軍113萬於涿州,進攻今朝鮮和我國東北一帶的高句麗。而後的隋帝國,在其數年的壽命中,還曾兩次試圖征服高句麗,隋亡與此都不無關係。

(大業)八年春正月辛巳,大軍集於涿郡。···總一百一十三萬三千八百,號二百萬,其餽運者倍之。-《隋書·帝紀四》 

這是一個並不尋常的舉動,因為三年後的大業十一年,隋煬帝還被突厥人困在雁門長達一月。

也就是說,隋煬帝放著隋帝國的主要敵人突厥沒有徵服,卻舉大兵進攻東北方向的“肘腋之患”高句麗。而後的唐太宗李世民和唐高宗李治,都是在北方突厥大致解決的情況下,才進軍高句麗的。

即使在李唐的刻意描述下,隋煬帝也只是暴虐,並不昏庸。因此,隋煬帝這樣的舉動實在是有些不合常理。然而,在隋煬帝發動高句麗之戰的詔書中,我們發現了一些端倪:

曾不懷恩,翻為長惡,乃兼契丹之黨,虔劉海戍,習靺鞨之服,侵軼遼西。-《隋書·帝紀四》

隋煬帝討伐高句麗的原因是,高句麗侵略遼西,勾結契丹和靺鞨。靺鞨是隋唐時東北一帶的少數民族,建立的黑水靺鞨被譽為“海東盛國”,而契丹,便是北宋時佔據燕雲的遼國,此時同為遼東主要的少數民族。因此,隋煬帝的主要軍事目的,是要穩固燕雲,進佔遼東遼西。

燕雲十六州:北宋王朝的遺憾之地,何以看盡華夏千年興亡?

這說明,隋煬帝之所以把運河的北端設在涿州,是為了更好的征伐高句麗。而在突厥尚強的時候,隋煬帝便要大軍征討遼東,說明遼東遼西之地很不安寧、急迫的威脅著帝國的燕雲地區。

這至少說明隋帝國時期,燕雲之地就已經進入中原王朝的視野。

2.2 從營州之亂到河朔三鎮

如果說隋朝還只是發生點滴記錄的話,那麼唐帝國200多年間,燕雲地區的重要程度可以說與日俱增。

武則天時期,契丹人孫萬榮和李盡忠因不滿營州都督趙文翽的作為,起兵對抗武周政權。這場動亂被稱為營州之亂。

在營州之亂中,孫李三敗周軍,殺趙文翽、曹仁師、王孝傑等,打敗唐軍十數萬。孫李擁兵數萬,賴於突厥襲其後方新城,僕從軍奚人反叛,武周攻於前方,一年多以後,營州之亂才宣告平定。

營州在今天的遼寧朝陽一帶,在燕雲的外圍地區。營州之亂說明當時的燕雲之外已經崛起了契丹、奚人等強大的勢力,突厥勢力也已經深入到燕雲外圍。

在這之後,燕雲地區的戰略地位開始崛起,唐帝國應該在燕雲地區佈置了重兵。因為50多年後的安史之亂就是從這裡開始的。

燕雲十六州:北宋王朝的遺憾之地,何以看盡華夏千年興亡?

安祿山得以起兵反唐的重要資本便是他手中三節度使的15萬大軍。而安祿山所任的三節度使為山西北部的河東、燕雲一帶的范陽、遼東一帶的平盧,可以說,以范陽為中心,向東西擴展。而燕雲地區的范陽節度使軍馬最多,大約九萬三千人。

這說明,唐玄宗時期的燕雲地區,已經成為僅次於西北的軍事重地。為何要駐守多達10多萬軍隊?自然是因為此地軍事壓力大而同時對唐帝國十分重要。

安史之亂雖然平定,但燕雲地區的河朔三鎮並沒有徹底征服。這成為潘鎮割據的導火索,而河朔三鎮也一直是唐王朝乃至於後梁的心腹之患。

唐帝國前中期在西北的征服是相當成功的,因此,唐中期以後,帝國軍事行動的主要方向已經從西北方向轉移到了東北方向。

安史之亂能夠爆發,說明燕雲地區已經成為唐帝國的戰略要地;而河朔三鎮的崛起和反覆,足以影響到唐後期和後梁的興衰,說明燕雲地區的戰略地位進一步提高了。

在五代時期,東北方向崛起的契丹勢力漸強,逐漸佔據了蒙古高原,成為中原帝國名副其實的對手,更加重了帝國東北方向的軍事壓力,因此燕雲地區的戰略地位也就水漲船高了。

燕雲十六州:北宋王朝的遺憾之地,何以看盡華夏千年興亡?

因此,燕雲地區在隋朝時逐漸顯現出它的重要性;在唐中後期,燕雲地區已經崛起為與西北一樣的帝國戰略重地,影響著唐帝國的興衰;而如上文提到,到了宋代,燕雲的軍事地位得到進一步提升。

燕雲十六州:北宋王朝的遺憾之地,何以看盡華夏千年興亡?

3.1 中都和大都的崛起

北宋沒能解決燕雲十六州的問題,便只好在開封駐紮了大量的軍隊,並在開封以北人為的創造了大量的防護林。首都的重要性,讓北宋騰不出手來進行其他大規模的軍事行動,這是造成北宋軍事羸弱的主要因素之一。

同時值得一提的是,燕雲的軍事地位的提升伴隨著契丹的崛起,這是為什麼只有與遼對峙的北宋,才以燕雲十六州為遮羞布。但是燕雲十六州這個名詞,在北宋以後沒有再被大量提及,是不是燕雲地區的戰略地位下降了呢?

實際上,燕雲地區的重要性不僅沒有下降,反而上升了,契丹止步於燕雲,而金和元因燕雲而得以入主中原。

在遼和北宋相繼衰弱以後,繼而崛起的,同樣是來自東北的女真人。當女真人與北宋相約滅遼之後,佔據了燕雲地區的金國開始得窺中原。

燕雲十六州:北宋王朝的遺憾之地,何以看盡華夏千年興亡?

最終,金國憑藉燕云為跳板,進攻中原,最終進一步佔據了河南地,將南宋逼到了江南一隅。

金國在中原的統治艱難的維持了100多年,繼而統治中原的是蒙古大元帝國。

蒙古帝國一開始並沒有把中原,作為它的主要征服對象放在中原。他只是想要消滅一直欺壓他們的女真人。

因此,成吉思汗留下了木華黎經略中原,而黃金家族的後代們,正在不斷的進行西征。木華黎十分重視中原,而中原之中,木華黎最看重的還是燕雲之地。

“幽燕之地, 龍蹯虎踞, 形勢雄偉, 南控 江淮, 北連朔漠。 且天子必居其中以受四方朝覲。 大王果欲經營天下, 駐驛之所, 非燕不可。”

木華黎認為,燕雲之地,是連接江淮、蒙古高原的戰略要地,地理形勢險要;同時居天下之中,可受四方朝見,是一個非常適合經營天下的建都場所。

忽必烈是否聽到了這句話不得而知,但忽必烈以開為核心經略中原,日後建都於大都證明了忽必烈與木華黎的共識。

而燕雲地區,成為忽必烈經營中原的開始,以及後來元帝國的核心地區。

燕雲十六州:北宋王朝的遺憾之地,何以看盡華夏千年興亡?

北宋以後,進入中原的少數民族政權都是通過燕雲地區得以窺視中原,最終在中原站穩腳跟,這很好理解。但是為何金和元都選擇了在燕雲地區建都呢?

3.2 從關中到燕雲的帝國首都

隨著中原創王朝威脅的東漸,另一箇中華歷史上的大動脈隨之移動,那就是關中的長安已經不再適合成為中華帝國的首都,而燕雲地區的北京成為王朝首都的首選之地。

長安之所以不再是帝國首都最佳的選擇,大多認為是關中地理的嚴重破壞,導致物產不再能夠供養龐大的人口。

然而子彧以為,帝國首都的變遷更重要的不是地理和物產,而同樣是王朝威脅的東漸。

因為大家忽略了一個地方-成都平原,一個至今都還被成為“天府之國”的地方。隋唐之世,成都平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成都為唐“四大都市”之一,唐明皇、唐昭宗都選擇了成都作為避難所,說明了成都平原的富庶。

同時,隋唐以後,交通得到了極大的發展。“蜀道難”也並不再是不可打破的神話,五代時期,前蜀和後蜀的命運足以說明這一點。如果純粹是因為物產的話,大可以從成都平原和江淮進行雙向補給。

北京附近山脈縱橫,北邊是一望無際的草原,南部是華北平原。如果只是因為物產的話,北京附近只有華北平原,而長安還有關中和成都兩大平原,從江淮到北京和到長安距離相差並不大,怎麼會以北京為首選呢?

既然都不是物資的主產地,那麼天平傾斜的主要原因就變成了,哪裡才應該是物資運送最合適的終點?

上文提到,河朔三鎮的崛起說明王朝的主要軍事行動的東漸,而最需要物資的是什麼時候了?打仗的時候。

燕雲十六州:北宋王朝的遺憾之地,何以看盡華夏千年興亡?

比起長安,北京更合適作為物資運送的終點。而這,才是王朝首都更適合建立在燕雲的原因。把物資集中到燕雲,既滿足了首都龐大的人口供養,又滿足了王朝需要進行大規模軍事行動的時候物資的迅速調配。

換句話說,燕雲地區被青睞成為建都首選地的根本原因,是因為其軍事地位的重要性。

燕雲十六州:北宋王朝的遺憾之地,何以看盡華夏千年興亡?

4.1 大明王朝為何重點經營燕雲?

元帝國建都於中原與朔漠的邊界,其施政方陣也在漢法和回回法之間徘徊,這最終導致了帝國的滅亡。

當明軍在徐達的率領下,進佔大都的時候,丟失了燕雲的蒙古人,已經不具備恢復元帝國榮光的資本。

而明帝國卻憑藉燕雲地區為跳板,在朱元璋時期和朱棣時期,多達10餘次出擊北元。將北部邊界不斷的拓展。

在嚐到了甜頭之後,明帝國選擇了把都城遷到了北京。但是,與其他中原王朝不同的是,明帝國從朱棣以後,逐漸收縮其在西北兩個方向的經營疆域,把燕雲及其外圍,作為帝國經營的主要邊疆地區。

燕雲十六州:北宋王朝的遺憾之地,何以看盡華夏千年興亡?

為了更好的經營帝國和抵禦蒙古殘餘力量,帝國在北部邊疆設置了所謂“九邊”。而既是帝國的首都,燕雲地區更設置了薊州作為九邊之一。

隨著明帝國的衰落,燕雲地區的戰略地位更加提升。嘉靖時,明帝國在北京西北增加的昌平鎮;萬曆時在薊州附近分出的山海鎮,都屬於燕雲一帶。明王朝後期增設的三邊有兩邊都屬於燕雲地區。

這與繼蒙古崛起的東北少數民族女真人,有著密切的關係。而偏偏,女真的崛起,使得燕雲地區在首都之上,又加入了邊境的作用。

實際上,在明代,燕雲地區比任何一個時期還要重要,已經成為帝國得之則生、失之則亡的地方,所謂天子守國門,誠如是也。

4.2 大清帝國為何能入主中原?

明帝國在維持了200多年以後,亡於內外的雙重打擊。明帝國的殘餘勢力建立了南明,並與之前的農民軍餘部聯合,企圖重振帝國。然而十多年後,南明就一敗塗地了。

實際上,清帝國一開始並沒有統治中原的實力和野心。皇太極時期曾多次嚮明求和,滿洲人滿足於像他們的先祖女真人一樣,使中原帝國承認它們的地位,建立貿貢關係。

在多爾袞入關時,說能憑藉的主要力量只有八旗子弟十多萬人而已。而數十年後,這樣的清帝國已經入主中原。這十分不可思議。

燕雲十六州:北宋王朝的遺憾之地,何以看盡華夏千年興亡?

很多投降於清的官員,在清征服中原和建立帝國的過程中展示了他們的能力。因此,很多人把南明的失敗,歸結於漢人的不團結。

蒙元征服南宋的時候,漢人士大夫拼死抵抗,而明朝心學比起宋朝理學有過之而無不及,為何漢人沒有這樣的節操呢?

在子彧看來,這是因為漢人士大夫心理防線的崩潰,而崩潰的原因,是燕雲地區的丟失。

當大清帝國佔據了北京為核心的燕雲地區的時候,大多數中原士大夫認為,他們已經在做無謂的抵抗了。

子彧以為,士大夫並沒有天然終於清帝國的內在原因。而唯一能讓很多有能力有見地的士大夫投降清帝國並忠心於滿洲人的內在原因,是他們認為燕雲地區已經為清所佔領,中原屏障盡失,已經不具備抵抗的實力和條件了。

燕雲十六州:北宋王朝的遺憾之地,何以看盡華夏千年興亡?

燕雲十六州:北宋王朝的遺憾之地,何以看盡華夏千年興亡?

5 子彧說

當燕雲地區第一次在中華帝國的視野中顯示出他的重要性時,將運河北端設置在涿州的隋煬帝,肯定沒有想到,日後的中國將會以此為核心。

唐宋時期,燕雲地區的戰略價值變得越來越重要;金元時期,燕雲因其戰略價值而導致了軍事地位的提升,因其軍事地位的提升進而得到政治地位的提升,成為遊牧民族窺視中原的跳板和統治中原的核心。

而明王朝得燕雲得以北逐蒙古、丟燕雲而一盤散沙,而清王朝不得燕雲不知中原、得燕雲得以統治中原。燕雲地區或者已經改稱為北京地區,已經從各個方面替代關中地區,上升為中華帝國的核心地區。

從隋帝國到大清帝國的1000多年間,燕雲地區,看盡了中華帝國的興亡。(完)

燕雲十六州:北宋王朝的遺憾之地,何以看盡華夏千年興亡?

參考資料:《隋書》、《宋史》、《元史》、《淺析燕雲十六州的戰略價值》狄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