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星聯席總裁徐曉亮:房地產“下半場”核心點必定落在產業上

12月12日,由復星打造的“蜂巢城市”標杆項目、上海外灘核心地標——BFC外灘金融中心宣佈正式開業,這一復星花了十年來打磨的項目總建築面積約42萬平方米,包含了辦公、購物、藝術中心、酒店、健康管理五大業態。

伴隨著BFC的開業,BFC與豫園商圈構成的一個融合文化、藝術、旅遊、消費、金融、商業和自然景觀的“大豫園”文化片區也呼之欲出。

藉由BFC開業的契機,復星國際執行董事、聯席總裁、豫園股份董事長徐曉亮接受了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的專訪。徐曉亮表示,BFC代表了復星“十年磨一劍”的一個縮影,復星花了10年來打磨這一項目,到今年年底才終於盛開綻放。BFC 作為復星“蜂巢城市”的核心代表作,其初心不只是一個商業綜合體,背後折射出的是復星打造的“蜂巢城市”產城融合以及有機融合的重要性。

在徐曉亮看來,房地產行業發展至今,三高(高地價、高成本、高房價)模式面臨天花板,房地產的“下半場”核心點必定落在產業之上,而復星要做的,就是通過“蜂巢城市”將不同產業集群聯繫到一起,由此來詮釋產城融合的大方向。

房地產的“下半場”核心點必定落在產業之上

復星集團在2013年提出“蜂巢城市”概念。彼時,復星將自身定位為“蜂巢城市”實踐家的角色,即在其多年累積的產業整合、建設運營和城市配套服務經驗上,將健康、文化、旅遊、金融、物流商貿、科技等領域集聚復星“蜂巢”。

之所以提出“蜂巢城市”的概念,徐曉亮表示,房地產市場“三高”(高地價、高成本、高房價)模式的可持續性存在一定的侷限性,因此復星認為,房地產行業的“下半場”的核心必定落在產業上。

而如今,復星的“蜂巢城市”戰略定位是以科創驅動家庭消費產業集團,也就是“1+N”戰略,其中“1”是為全球家庭打造的生態系統,“N”即為產業。徐曉亮表示,復星的根本是產業的打造、生態的建設,產業支撐的根本則在於品牌與產品的傳承與延續。

徐曉亮在接受專訪時指出,2013年正值房地產行業由“上半場”走向“下半場”的過程中,但彼時仍處在“上半場”的進程中。中國的發展動力主要依託於中國的城市化進程,房地產的崛起也是順勢而為下的蓬勃發展。但在發展中復星也關注到房地產市場整個模式的可持續性問題,由於主流的“快週轉”模式背後是由“三高”所支撐的,即“高地價”、“高成本”、“高房價”,其中的重中之重還是高房價。 但是,“三高”模式的可持續性存在一定的侷限,因此復星在房地產行業的“下半場”的規劃中選擇做“產城融合”。

“城市化進程中的根本動力是居住式動力,圍繞家庭居住、城市各方面的基礎設施建設這一核心而展開。但到了‘下半場’,家庭除了對居住的基本要求以外,還有在精神層面上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這種嚮往好產品的動力是更加可持續的。中產階級的崛起圍繞幸福生活所需要的是好產品,這也是城市每個家庭的根本動力。這也意味著支撐城市發展一定需要好的產業和產城文化。而好產品、好品牌的背後都需要有產業鏈和集團的強力支撐,由產業催生這些好產品的發展。因此,城市新動力變得更加可持續化的重中之重在於產城文化,也就是不同的城市利用各自的優勢資源去與不同的產業進行組合。簡而言之,房地產的“下半場”應該是產地結合,地還是那塊地,但因為有了產業才賦予了地新的意義,因為有了產業依附於地,才能發揮房的作用性。”

健康、快樂、富足三大業態通過“蜂巢”有機融通

2013年至今,復星對“蜂巢城市”的實踐已有7年時間,對於7年來“蜂巢”概念的落地情況,徐曉亮給出的評價是“7年前的戰略是非常正確的”。

徐曉亮稱,由於有7年這一長時間的準備,復星在產業的高度,寬度以及深度上有了更夯實的積累。

目前,復星明確了自身作為“科創驅動的家庭消費產業集團”的定位,圍繞家庭消費,以智造健康、快樂、富足的幸福生態系統為願景。

“高度上我們始終站在全球視野角度來看問題,所以復星堅持全球化。寬度方面,無論是在發達國家、新興市場、成熟市場都有復星的產業佈局,所以我們打開了一個全週期+全維度的局面。深度方面則聚焦健康、富足、快樂三大業態,以家庭健康為基礎,以富足為保障,讓人們有更多的快樂體驗。”徐曉亮說道。

復星集團披露的官方數據顯示,目前,復星已佈局中國、日本、澳大利亞、德國、英國、葡萄牙、意大利、法國、奧地利、美國等國家。

徐曉亮指出,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文化底蘊,就上海來說,復星傾力打造的大豫園片區的文化蜂巢已經代表了上海城市文化的一部分,特別是經過6、7年間的打磨,豫園不斷升級,作為文化之根成為地標性建築。物流商貿則把中國的服飾產業聚集起來,產業互聯網作為根本,使供應鏈人性化服務於大眾,服務於市場。科技方面,免疫抗癌、機器人、汽車生產線的自主研發,對家庭、對產業的C2M(Customer-to-Manufacturer用戶直連製造)端均好處良多。

目前,復星的“蜂巢城市”下包含了金融蜂巢、健康蜂巢、文化蜂巢、旅遊蜂巢、物貿蜂巢等。在有機組合以及全球化雙向嫁接的背景下,徐曉亮表示,全球化產業的互相流通性必將是未來的發展趨勢,“蜂巢城市”則聚集產業有機融通。

舉例來看,2014年,復星集團斥資10億歐元收購收購葡萄牙國有銀行葡萄牙儲蓄總行;隨後又以4.51億歐元收購葡萄牙醫療服務商ESS;2016年又斥資1.75億歐元收購了千禧銀行近17%股份,成為葡萄牙最大上市銀行的最大股東。

“原來這三個產業是完全不相連的,但當你把這三個產業通過‘蜂巢’產城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你會發現它們會產生超過預期的‘化學反應’,意味著你購買了保險後我們可以提供最好的醫療資源,在醫院裡就醫的患者可以享受到個性化定製的保險,而銀行也是服務於大眾和高端理財的,這就給了客戶在健康、快樂、富足三大業態中有機的融通感。所以中國式的產城融合,也是我們帶給全球家庭的亮點和起點。”

“大豫園”文化片區已初具規劃,一期、二期、三期聯動開發

此次,BFC的開業也再次印證了“蜂巢城市”,印證了產城融合以及有機融合的重要性。

按照復星的設想,BFC要打造的不僅僅只是一個商業綜合體,而是緊緊圍繞四個F,匯聚影響世界力量的金融(financial)中心、服務全球的家庭(family)中心、引領潮流生活的時尚(fashion)中心、提供幸福體驗的快樂(fun)中心。

而豫園首當其衝的目標就是在三年內實現“騰籠換鳥”。

“BFC是個能給人帶來快樂的地方,接壤豫園,而豫園的‘豫’字就代表著快樂,現在BFC和豫園我們統稱為‘大豫園’文化片區。”徐曉亮說道。

徐曉亮表示,BFC代表了外灘的“第一立面”,豫園則是上海的文化之根,所以BFC的外灘第一立面加上豫園的文化之根形成的“大豫園”的核心動力,形成了“金融+文化”的核心動力。“如果說豫園面向了海內外的消費者,那麼BFC所承載的就是其中最核心的內容:最上海、最中國、最世界。所以從10年前一開始,我們就提出了‘讓世界重回外灘’這樣的口號,所有的定位和打磨就是要讓世界回到上海、回到百年外灘、回到文化之光豫園。但是提出一個理念是簡單的,要讓它落地其實是很困難的。”

目前,豫園的改造升級主要圍繞“白+黑”展開。徐曉亮解釋到,白天即產城融合,而晚上則代表了BFC與豫園響應黃浦區政府的政策、率先啟動的夜間經濟發展,雙管齊下打造上海的城市文化名片。具體來說,BFC和豫園各有其所要承擔的任務,包括各自需要融合貫通的交互體驗以及各自產業生態下的有機結合。

對豫園來說,就是“騰籠換鳥”,要做到發展逆生長。據介紹,豫園一期將在三年內圍繞三條線發展,即“豫園故里”“豫園漫步”和“空中豫園”。“豫園故里”代表著460多年曆史的文化之根,從文昌街到九曲橋再到湖心亭及豫園老街,針對“豫園故里”的每條街和每家店鋪都重新進行打造,匯聚各類文化IP,通過IP聚合尋根文化。“豫園漫步”主要圍繞90年代所建造七棟房,將仿清建築修舊如新,賦予其新的文化主題。比如餐飲中“舌尖上的江南”,“天裕樓”以及文創集市花鳥魚蟲等等,使每一棟樓都擁有一個新的文化標籤。第三步是最重要的實踐“空中豫園”,復星實驗的“海上梨園”項目已經初步取得成效,已經演變成上海金融界、時尚界、曲藝界集聚會客及公開對話的平臺。其中,豫園一期是復星在三年內重點打造的對象。

據徐曉亮透露,明年豫園換新升級將開始實質性啟動,包括徹底完成豫園片區的動拆遷項目,豫園二期可建造的空間是豫園一期的1.4倍,豫園目前佔地10萬平方米,可經營面積5萬平方米,豫園二期地上地下合計可增長至14萬平米。同時,復星也在積極同步開展豫園三期,比如“金豫商廈”最快將於明年5月面世,金豫閣將併入二期同步規劃。

在徐曉亮看來,地產配套設計的完善,加上文化的傳承與塑造,將把“大豫園”片區打造成上海最具魅力的時代地標,集文化、金融、旅遊各業態聚集的蜂巢城市。復星也將努力提升“大豫園”片區的年客流量,預計由原先的4500-5000萬升至1億,並採取會員制,將這些來到上海來到大豫園來到BFC的客流會員化,讓這些珍貴的客流真正地體驗到上海的品牌、文化與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