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網”,將貴陽和貴安新區的交通融在了一起

貴陽貴安新區“區域協同發展”“一體化”等詞彙的相繼亮相,已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

如今,貴陽與貴安新區都立足交通先行,各自區域路網交通都較完善,但融合、互動性不足的短板較為明顯,“兩張網”造成了要素流動不暢。交通的互聯互通,是兩地融合協同發展的前提條件,所以進一步統籌完善交通路網建設成為了兩地互聯互通的前提條件。

如何理解將“兩張網”融為“一張網”?

據貴陽市交通委員會綜合規劃處處長鍾宇介紹——

有這麼幾個重點,值得注意

• “一張網”就是在規劃、建設、管理、養護、運營等方面進行統籌,合二為一,作為“一張網”更加重視規劃統籌,在建設、管理、養護、運營等方面實現區域協同發展的一體化。

• 按照“一張網”的機制,將更有利於體現交通發展的特徵,交通的根本就是交匯融合和互聯貫通,如果不能形成一張網,在交通的銜接和融通方面都會存在斷頭路、交通瓶頸、管理和營運盲區疏漏等相關問題,影響交通效率。

“一張網”的建成,勢必會對貴陽與貴安新區高質量、高水平協同發展和打造重要經濟增長極、內陸開放型經濟新高地奠定堅實的基礎,未來定是區域一體化,一張網發展的目標。

這麼說,大家明白了吧?

總結下來就是——

“一張網”不僅縮短了兩地之間的距離,還加速推動同城化發展。

那麼,現階段“兩張網”都存在哪些侷限性?

“貴陽和貴安新區路網‘兩張網’的狀態,對於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等方面都需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進行溝通銜接。但就地理位置而言,兩個區域相鄰,將‘兩張網’融為‘一張網’,首先就是從頂層設計就要求規劃統籌好,把規劃怎麼幹、建設怎麼做、管理怎麼實施、運營怎麼發展等方面的具體設想提前佈局和安排,避免重複工作,節約大量時間,減少流程環節,提高辦事效率,加快發展速度。”

鍾宇說,“一張網”將實現一張藍圖幹到底的目標理念,進一步凝聚發展的目標,明確發展的任務,推動貴陽貴安新區為“一張網”的建設共同奮鬥,讓彼此交匯融合和互聯貫通。

三種模式 交通系統全新改革

“兩張網”融為“一張網”,具體應該怎麼實施,才能將“一張網”的作用發揮至極致?

辦法是:通過建立連接兩地的地面、地下、地上立體化綜合交通系統,形成快速便利的交通體系,提高出行的便捷性。

“一張網”還要求各種交通方式相對獨立發展向更加註重一體化融合發展轉變,根據貴陽和貴安新區的地形條件,改變以前融合方面的欠缺,通過建設地面、地上、地下立體交通的方式形成綜合互聯,增強互聯互通的效果。

鍾宇說,實施立體化綜合交通系統是深化交通行業供給側改革的重大舉措,地面主要是城市道路,解決小汽車、常規公交車的交通問題;地上主要包含有軌電車、市域快鐵等,地下主要包含軌道交通,近期已開工建設的軌道S1線,主要解決兩地城市通勤交通問題。

綜合立體交通建成後,符合貴陽和貴安區域協同發展階段性的綜合交通發展目標,同時增加了交通資源,從單一的地面增加了地上地下兩種出行方式,為交通出行者提供了更多的出行選擇方式,極大程度豐富貴陽和貴安新區互聯互通的形式和內容,增加出行者的交通獲得感和便捷體驗感。

目前,貴陽貴安相關部門已多次召開工作會議,並提出明確要求,儘快啟動快速通道項目的規劃建設,針對在建的項目也正制訂提升方案,按照快速通達的要求進行優化和完善,保障綜合立體交通的工作同步有序推進。

有軌電車 開啟貴州路網新篇章

2019年在貴州省兩會期間,一重磅消息頻刷各大網絡平臺——

由民建省委建議:切實落實中共貴州省委對貴安新區實施“一城一帶”的重要指示,重點解決20萬人的出行重大民生問題,將貴陽市軌道交通3號線線路進行優化調整,從花溪區桐木嶺站引入花溪大學城,與貴陽環城快鐵大學城站實現無縫對接。

在大學城內聚集了眾多高校和師生,日常交通出行備受關注,根據出行的需要,貴陽市交委結合實際情況已增加了公交線路,為師生的出行提供支持。

根據貴陽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要求,規劃9條軌道線,包括1、2、3、4號線、G1線、S1線、S2線、S3線、S4線,線路總長467公里。

其中G1、S1、S2、S4線涉及貴安新區,其中東西向有S1線和S4線,南北向有S2線和G1線,形成“兩橫兩縱”軌道交通線網結構,4條線路全長238公里,貴安新區直管區範圍80多公里。

為實現新區與市域環城快鐵、軌道成環成網建設運營。結合新區與貴陽市發展需求及建設實際,近期重點建設軌道S1線一期工程、貴陽市域環城快鐵西南環線、有軌電車T5線至大學城段的建設。

目前,貴陽市相關部門正進行有軌電車相關規劃,隨著T5的建成更是一大突破性亮點工程,貴陽貴安將是省內首個擁有高品質有軌電車的城市

據瞭解,軌道線主要面向人口聚集區、商業密集區、公共配套佈局區等交通出行矛盾比較突出的區域,通過軌道線連接和貫通這些區域,將充分發揮軌道作為城市公交骨架體系的重要作用;同時,貴陽市交委也在積極推進中小運量公交與大容量軌道交通的接駁,進一步擴大大容量軌道交通的覆蓋範圍,將距離軌道站點較遠的居住區等公交出行需求區域進行循環連接,讓出行者更加便捷的進行換乘從而快速到達目的地。

“軌道S1、有軌電車T5和地面常規公交不同,軌道S1可以達到1萬—3萬人次的運輸量,有軌電車運量小一些,但都屬於軌道交通,通勤效率都高於常規公交,準點率和時效性是一般的地面公交不能比較的,更加便於日常出行對於時間的掌控和保障按時到達。”鍾宇說,目前,甲秀南路高峰交通擁堵情況非常明顯,常規的公交已經不能滿足兩地快速公交出行的需求。

有軌電車T5將主要採用地上高架的形式。以往的有軌電車鋪設在地面上,會與常規公交一樣,路口各種交通組織干擾嚴重,容易造成二次擁堵發生,而T5則不受傳統地面有軌電車紅綠燈限制,旅行速度約40公里/小時,T5線建於老城區、花溪區、大學城之間,20公里可實現半個小時內到達,建成後還將採取無人駕駛的模式運營,更適應現代交通發展和出行的需求,是區域快速公交貫通的新選擇。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高飛

校對 先世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