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我陸客!”呼聲背後折射的臺灣民心

【兩岸快評第501期】

臺灣觀光產業變“慘業”,是不爭的事實,最有發言權的臺灣民眾感同身受。然而,蔡英文當局卻對此無動於衷,頻頻利用一些虛假信息和數據,企圖掩蓋臺灣觀光產業的慘狀,轉移執政敗績。

最近在臺南的一場觀光經濟座談會上,包括學者,民眾,媒體百餘人齊聲呼籲,臺灣觀光產業變“慘業”,與兩岸關係的惡化直接相關。因此他們認為,解決臺灣觀光“慘業”,只有兩岸關係好轉才能得救。

島內媒體報道稱,民進黨執政以來,大陸觀光客銳減,讓許多臺灣旅遊業者與商家生計難熬、悲痛不已。有的臺灣網友坦言,花蓮縣東大門自強夜市實況是人潮稀疏,街頭藝人面對兩大排“空蕩蕩”板凳,不知是否該繼續演奏下去?有的也留言,“這只是冰山一角,臺北的夜市也很慘淡,士林夜市很多店招租。就算人比較多的西門町,買氣卻不好。”

的確如此。臺灣民眾曾經收穫臺灣觀光產業榮光的利益,隨著蔡英文當局錯誤的兩岸政策而改變,榮景不在,利益不在,讓他們變得怨聲載道,叫苦聲連連,甚至到了“飯碗不保”的地步。

從之前的人潮多多多、購物買買買、店鋪滿滿滿,到如今的關門慘慘慘、店鋪倒倒倒、行業停停停,臺灣觀光產業落到如此悽慘,蔡英文當局卻打腫臉充胖子,揣著明白裝糊塗,頻頻利用假數據和假信息,掩蓋臺灣觀光產業日益黯淡的慘重境況。編造出一套自我感覺良好的謊言,企圖矇蔽臺灣民眾的焦慮,逃避臺灣民眾的指責,掩蓋臺灣民眾的質疑。

比如,臺灣有關部門發佈數據顯示,雖然陸客的人數大幅下降,但臺灣的觀光人數總體是上升的,所以臺灣觀光產業依舊很好,可事實真的如此嗎?

整個臺灣觀光產業鏈條上的臺業者,都認為即便其他地方客源的旅客人數有所增加,但其他客源不能填補陸客減少的缺口,購買力也遠遠趕不上陸客。所以,蔡當局發佈的其他客源增長的數據,既經受不住臺灣觀光產業慘痛境況的檢驗,也掩蓋不住臺灣觀光產業實際業績下滑的事實。

還有,蔡英文當局利用各種補貼補助,企圖挽救和拯救臺灣觀光“慘業”,多達幾十億的新臺幣補助,表面上是要解決臺灣觀光產業的困境,但實際上效果卻十分有限。臺灣觀光產業業者普遍認為,蔡英文當局的補貼補助杯水車薪,根本起不到太大作用,除了收買人心和選票之外,純粹就是一種井蛙心態和短見眼光。因為他們所希望的並不是補貼補助,而是需要長久穩定的客源量。而人數和購買力“超級給力”的陸客就是他們心中最期盼的。

蔡英文當局發佈的臺灣觀光產業數據以及各種民調,都只是充滿政治利益和政治權謀的遮羞布,在短期內起不到效果,也達不到目的,從長期看根本就是徒勞的。

而從臺灣民眾發出的呼聲、折射出的民心來看,他們希望兩岸關係好,兩岸能夠和平發展,以陸客解救“慘業”,“兩岸關係好,臺灣觀光產業才會好”,“你們不要‘九二共識’,我們要”,“還我陸客!”

冰冷冷的民調和臺灣民眾熱切的呼喊形成鮮明的對比,我們都可以看出誰才能讓臺灣民眾過上好日子。尤其是臺灣觀光產業,從慘痛到恢復榮光的鑰匙在何處?顯然,民眾的呼聲與民心,已經給出了答案。(中國臺灣網網友:賈永輝)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中國臺灣網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