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吳昌碩的造詣高於任伯年

為何說吳昌碩的造詣高於任伯年

任伯年

為何說吳昌碩的造詣高於任伯年

佚名

雖然吳昌碩跟任伯年學畫,可以說是任伯年的“學生”,但藝術造詣遠要比任伯年高,原因在於吳昌碩選擇的方向是更深閤中國文化精神高度的“道”,而任伯年則只拓展在一般層次上的“路”。

為何說吳昌碩的造詣高於任伯年

任伯年 人物畫

任伯年是一位花鳥人物無所不及,寫意工筆涉獵廣泛,極具才氣的畫家,是海上畫派的代表人物,在清代末年,與任熊、任薰、任預被稱為“四任”,由於在那個年代,人物畫的創作較為小眾,當時上海是國內少有的開埠港口,西方思想東漸正盛,人物畫不少受到了西方造型美學的影響 。任伯年對中國畫進行了大膽的改革與創新,更傳說他走到了其時代的先鋒陣地,也曾畫人體模特。但在吸收西方技巧的同時,畫面效果則始終保持中國畫的韻味。因此,無論在世還是仙逝,他的作品始終比較受歡迎。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雅俗共賞,無論是吸收西方造型,還是中國技巧,琢磨比較全面。但逐漸,隨著海上畫派的思想逐漸形成,人們漸漸淡化了“四任”,而任伯年則成為了新崛起的海上畫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與吳昌碩、虛谷和蒲華等被稱為“清末海派四任”。

為何說吳昌碩的造詣高於任伯年

值得注意的是,吳昌碩過了知天命之年才開始學畫畫,並且是“師承”任伯年,他在學畫前,於國學、書、印、詩方面的深厚造詣,為他的畫有深厚的中國文化內蘊作了深高的鋪墊,其作品大氣磅礴,鐵骨蒼厚。到了歷史沉澱的今天,吳昌碩的名望與成就卻遠比任伯年要高?這裡暗含著極大的藝術當代啟示。

為何說吳昌碩的造詣高於任伯年

任伯年雖然聰明,才華橫溢,幾乎所有題材都拿捏得當,而且極受坊間歡迎。吳昌碩繪畫方面涉獵範圍並沒有他廣泛,卻選擇了縱深挖掘,深入到了傳統的根基,或者說吳昌碩不是停留在才華橫溢,而是中國文化更高層次的“才華縱溢”,可以說,他不是一般的才子,而是大師級的巨匠。他不僅僅是海上畫派的代表人物,更加是中國近現代中國畫巨擘式的代表人物。他所選擇的方向給當下中國畫家一個非常大的啟發。我們是不是更應該要選擇吳昌碩所走的“道”,而不應只限於任伯年的“路”。

為何說吳昌碩的造詣高於任伯年

吳昌碩

吳昌碩雖然在五十歲才開始學繪畫,但初嘗門道便得到任伯年肯定,並說”你日後的造詣一定比我高!“一方面說明任伯年眼光獨到,另一方面也說明,學畫畫不在於時間的早晚,而在於畫家對中國傳統文化理解與體悟的深度。由於有了深厚的文化修養,所以重畫道、重骨法與氣格的吳昌碩的藝術造詣,遠遠高於重形似、重技法的任伯年。這一點也許跟吳昌碩技法並不比任伯年更純熟,繪畫範圍涉獵不算廣泛這一點有關係,也正因此,使得他能深入鑽研,所謂“畫到生時是熟時,字須熟後生,畫須熟外熟”,吳昌碩的作品則剛好達到這樣一個境界,熟練後有生的樸拙,是為大巧若拙。

為何說吳昌碩的造詣高於任伯年

另一方面,中國畫強調大器晚成,吳昌碩與齊白石、黃賓虹三大中國近現代藝術巨匠均有這個共同特點。齊白石早年是木匠,缺乏條件學畫畫,後來有條件學之後,師承也並不十分正式。六十歲以後才開始有所成就。而黃賓虹早年也並非主畫畫,而是做編輯鑑賞工作為主,飽覽無數中國傳統的好作品,為他後來拿起畫筆出手不凡做了鋪墊。

為何說吳昌碩的造詣高於任伯年

因此,畫國畫不應該只停留在一味談一般“創新”的才華橫溢,應該要能深挖傳統的“才華縱溢”。要詩、書、畫、印、文五合一,以書法為骨,以詩為魂,以印為脊,以文為核心。才能得以把中國畫的精髓運籌帷幄而攀峰!

為何說吳昌碩的造詣高於任伯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