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飯,六七十年代的人,小時候經常吃的一種主食

面,佔據了人類食物的半壁江山,西安有油潑辣子面,武漢有熱乾麵,蘭州有牛肉麵。而隴南有一碗,不管你走多遠,只要聽到它的名字,就會倍感親切的——

散面飯!

散飯,六七十年代的人,小時候經常吃的一種主食

1.一碗你愛與不愛,都深刻腦海的飯

散飯,六七十年代的人,小時候經常吃的一種主食。而作為80後的羊先生,小時候也經常吃(雖然不情願)。

記得小時候每到冬天,家裡幾乎是幾天做一次散面飯吧。那時候,家家都有地。散飯也則是冬天的主要食物,因為當時地裡都會種很多玉米,散飯也全部由玉米麵一種做成。

吃起來,口感很粗。咽的時候,扎嗓子。因為不喜歡吃,沒少挨奶奶的數落,說以前的人能吃到這個,就已經是天堂裡的生活。

而當時的羊先生,吃著玉米麵的粗,心裡則是惦記著一月能吃一次米的香。

現在,外面雖然有賣的散飯,但是在自己家,則很少吃到了。原因則是——爐火,若不是有盤下的鍋頭(灶頭)加尖底鍋,別的什麼電磁爐,電炒鍋這些是沒辦法做出來的,柴火慢慢熬煮才最佳。

說到

柴火,則更是記憶猶新!不知道你,是不是和羊先生也一樣,小時候放學跟在媽媽身後打幫手。幫忙洗完菜,在鍋眼前架著火(往灶膛裡添火),媽媽則右手將包穀面均勻地、細細地撒入鍋中,左手拿擀麵杖均勻地在攪拌。時不時的還不斷提醒“火小了、火大了、不要再添柴了.......”

當時做好的散面,一般我吃的很少,但是最後鍋底的鍋巴則喜歡吃,脆脆的。吃不完的鍋巴,媽媽會下次,放點蔥花蒜苗,加點肉臊子炒著在吃。那個味,現在想起來,都很香!不單單是味覺的香,這裡的“香”更是記憶中的煙火味兒。

這種味道與散飯味兒混合起來,形成獨有的回憶味道。這味道讓我們不管對散飯,喜歡與否,都會因它而想到家,想到某個人。但在散飯的江湖,能將散飯做的好吃,則是絕活!

散飯,六七十年代的人,小時候經常吃的一種主食

2.並不是,人人都可以散的一手好飯

散飯,可以純玉米麵或者白麵,也可以白麵和玉米麵,兩貨(合)。一般選用玉米麵來製作,做出來會有玉米的清香,色彩金黃燦爛、溫潤誘人。

散飯儘管看起來用料平常,但不是人人都能得做出一碗好散飯。

散飯,六七十年代的人,小時候經常吃的一種主食

火大了,容易糊了;火小了,容易綿了;稀了,就成拌湯了;稠了,就焦糊不爽口了;攪動不得當,吃起不勁道;撒面不均勻,容易出疙瘩......

在散飯的江湖上,手上沒有功夫,是拿不下來的。

散飯,六七十年代的人,小時候經常吃的一種主食

做之前,燒上一鍋水。等水煮開後,一手,拿著木製的叉叉;一手,抓一把玉米麵。緩慢、均勻地往鍋裡灑,邊灑邊用叉叉,朝一個方向勻速攪動。

散飯,六七十年代的人,小時候經常吃的一種主食

這樣一直,朝一個方向攪動,加面,直至鍋裡不斷粘稠。攪起來感覺吃力時,用鐵勺舀起往下倒,不容易掉落就基本好了。

散飯,六七十年代的人,小時候經常吃的一種主食

這時候,會有核桃大小的氣泡,“噗嗤噗嗤”地冒出來。用叉給戳破,在攪幾下,一碗金黃的散飯就好了。

對於豪邁的隴南人,對金黃散飯的配菜更是一絕又臭、又硬核、並柔情!

散飯,六七十年代的人,小時候經常吃的一種主食



3.天冷來碗散飯,是刻在隴南人,靈魂裡的真理

一份上好的散飯,如同英雄配名劍,必須搭配絕佳的配菜。吃到嘴裡,脆脆的洋芋絲,是他長久以來的忠實搭檔。

散飯,六七十年代的人,小時候經常吃的一種主食

臭烘烘的豆食,配著蒜苗翻炒既是一道香噴噴的“臭菜”,它和散飯就像紅酒和高腳杯,成了標配!

散飯,六七十年代的人,小時候經常吃的一種主食

火爆硬核的線辣子,合著散飯一起下肚。辣氣從舌根往下,周身發熱。細密的汗珠爭先恐後跑出來,在寒冷的天氣,甚是過癮!

散飯,六七十年代的人,小時候經常吃的一種主食

而在散飯,眾多的配菜裡。神之配菜,是入口酸爽,口舌生香的柔情酸菜。而酸菜裡,技壓群雄的,則是用新鮮花蓋查(做)的花蓋酸菜。

散飯,六七十年代的人,小時候經常吃的一種主食

紅辣子、大蒜熗的花蓋酸菜,撒在金黃的散飯上。在配點炒蒜苗,澆一勺油潑辣子,豔光四射瞬間勾了魂魄。這才是,散飯出名的黃金搭檔!

長筷挑起,夾雜著花蓋酸菜的散飯,送入口中。酸香味,立刻溢滿整個口腔。牙齒咬下,略帶粗糙的軟糯感,讓整個牙床,像坐在了布藝沙發上。花蓋酸菜特有的紋理,配著粗糙的散面飯,來不及細細嚼動,迫不及待嚥下肚。整個人,瞬間全身心的溫暖!閉上眼睛,可以清楚的感覺到,花蓋酸菜的香味和散面飯的清香味,還在舌尖上跳舞,過癮!

這一口散飯,不管我們是生病難過,還是委屈受挫,或者仿徨矛盾,都會讓我們只感覺到家的溫暖!

一勺花蓋酸菜、一碗麵暖心面。

這就是隴南人特有的美食大餐;

這就是平凡溫暖的市井人生!

散飯,六七十年代的人,小時候經常吃的一種主食

作者:請叫我羊先生。一個留著小鬍鬚,被稱為女性之友的微胖中年男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